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写景状物文章阅读(学生)

小学语文写景状物文章阅读(学生)

小学语文写景状物文章阅读一、专题精讲例1. 烟台的海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

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

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

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

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

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

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

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

晚上,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走出夏日的浪漫,烟台的海步入秋的高远。

久居这座城市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2分)阻拦:反义词——()近义词——()恬静:反义词——()近义词——()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分)前赴后继锲而不舍3.冬天烟台海的特点是和。

夏天烟台海的特点是和,从文中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和等词语可以感受到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3分)4.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中“扑”字的细微差别。

(2分)5.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呢?(2分)6.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例2.密西西比河风光(夏多布里昂)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

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

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

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东岸的风光不同,与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它们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

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

它们从槭树伸延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

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被创世主安排在这个偏远的丛莽中的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

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熊,它们在小榆树的枝桠上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草莓的草地上踯躅;黄嘴的绿鹦鹉,映照成红色的绿啄木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尼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可是,如果一阵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晃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玫瑰色的生物混杂交错,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浑然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

1.解释下面词语:(1)风光旖旎:(2)踌躇满志:(3)醉态酩酊:(4)万籁无声:2.本文主要描写了两岸风光,西岸是,东岸是,作者主要描写的是。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

它们从槭树伸延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

”(1)这段话中写了藤蔓爬的三个方向是、、。

(2)写出两个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指明其运用的修辞手法。

4.第三、第四两段都对河边的动物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第三段主要是对动物的描写,而第四段则偏重于描写动物的。

5.第三段总共才两句话,第二句话分别写了,中间用了大量。

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的关系是。

6.读过这篇短文之后,你对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有什么印象?二、学法再提炼1.专题特点:人类生活在五光十色的自然界之中。

风霜雨雪等气候现象,春种秋收、日出日落等节令时序,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动植物,还有那数不胜数的名山大川,富饶的沃野、草原,浩瀚的沙漠、海洋,构成了这个丰富的大千世界。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必须要接触它,并了解、观察、感受它,以至加以描绘。

这些在线于字里行间,就是景物描写。

2.解题方法写景类文章阅读方法指导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写景的文章一般有三类。

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阅读写景文章时,要分析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一般来说,描写的对象是固定的,作者常常采取这样几种顺序:3.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中一般都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变了;或者是观察点移动,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

4.把握景物的主要特点写景物的文章,都会重点描写景物的一两个特点,把握住景物的特点,更能帮助我们理解写景文章的中心。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 一类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如风、雷、雪等; 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

(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一般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换景。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随着时间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变化。

(3)按空间顺序来写。

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 (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一是总分结构。

表现形式为:总—分、分—总、总—分—总。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移动来采写。

注意文中明显的“提示语”,如向前走,拐弯了,过河了……仔细看,你会找到的!注意抓住文章的首段与每一自然段的段首,往往会有一个关键句、5.体会文章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景物的特点一般是从它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以及气氛、已经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我们应注意从这些方面考虑文章是如何运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来描绘的。

要吟读品味,让自己的感官进入文中的境界,使文中的景色形成立体感,这样才能有激情,才能发现美。

6.领悟文章运用的修辞方法比喻能使景物生动形象;拟人能增添景物的勃勃生机和情趣;夸张、排比等手法则可以增强语势,强化效果。

写景的文章还往往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所为动静结合,就是指描写景物时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还要写出它的动态,使他们很和谐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只有这样,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才能使读者的印象深刻。

7.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通常说来,写景没有单纯的写景。

写景总是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服务的。

阅读写景文章,都必须明确作者决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感情,感染读者。

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认识感受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

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借景抒情,景中寓情,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应把握的重点。

三、专题过关(一)庐山的云雾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

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白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1.庐山的雾有什么特点?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登山观景离学校不远有座山。

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到山上游玩。

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看见的是城市。

城里有一座座高大的楼房,有一条条宽阔的街道。

城外有许多工厂,高耸的烟囱冒着淡淡的青烟。

往南看,看见的是田野。

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

一片庄稼望不到边,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在一起。

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

载重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

往西看,看见的是果园。

果园的后面是高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

山上是绿色的森林,山下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家乡多么美好,多么可爱啊!1.《登山观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校园美景》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题1:登山我十岁开始登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