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查报告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xxx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深化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放活微观主体,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做出部署。

工作要点,主要任务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01推行不见面审批。

按照疫情防控需要,依托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行非接触式服务,引导企业和群众通过网上查询、咨询、申报,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网上受理、办理、结果寄达等方式办理相关业务,尽量减少办事群众到实体大厅办事,防止传染风险,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

02加快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年底前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显著增强,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

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推进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加快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03加强政务数据有序共享。

更大力度推动省市县三级数据共享,加快建立权威高效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将更多直接关系到企业和群众办事、应用频次高的数据纳入共享范围。

加快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建设应用,重点推进社会保障、不动产登记、公积金、卫生健康、教育、就业、医疗保障等领域政务数据互联互通,提高政务数据的共享率和应用率。

04打造指尖办 xx品牌。

继续优化并大力推广省级政务服务APP 陇政通,初步实现企业和群众通过一部手机查询办理身边事。

05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探索推进一事一次办,即以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为导向,加强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精准集成办理一件事所需提供的各类材料,推行一表申请,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套餐式集成服务。

06进一步提升政务大厅服务水平。

完善省、市、县、乡各级综合性政务大厅或便民服务中心集中服务模式,稳步推进全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

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要求,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持续改进窗口服务,大力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

07深化不动产统一登记便民利民改革。

推进不动产登记、交易监管、税收征缴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并行办理 ,年底前在市州及兰州新区全面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08推进纳税便利化。

总结推广项目管家不来即享等有效做法,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动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年底前实现主要涉税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推行主税、附加税费合并申报,持续压缩办税事项和时间,推动更多办税事项实现一次办结。

09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推动单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关执法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环节拓展,逐步覆盖跨境贸易管理全链条。

推广实施进口货物两步申报通关模式。

精简需在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和单证数量,大力推行无纸化通关作业。

10深化减证便民行动。

在总结嘉峪关市试点经验基础上,6月底前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组织各地各部门公布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清单之外不得索要证明。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1编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

持续精简行政许可事项,认真承接落实国务院取消、调整和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在国家公布中央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0年版)基础上,组织编制并适时公布全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对清单内行政许可事项,逐项明确设定依据、实施机关、许可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申请材料、适用范围、有效期限、中介服务等要素。

12清理规范行政备案等事项。

年底前推动将省级层面设定的行政备案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

清理规范登记注册、年检年报、指定认定等行政管理措施,整治变相审批。

13加强对行政许可的监督评估。

组织对现有行政许可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通报。

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已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14有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上半年在兰州新区开展试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全覆盖清单管理,并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改革方式,着力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放宽市场准入。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适时在全省全面推开。

15最大程度为企业开办提供便利。

在企业开办已实现3个工作日内完成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应用xx省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办。

在政务大厅开设企业一窗办专区,实现申领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职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等事项线上一表填报、一次实名验证,线下一窗领取材料,做到一步到位、一次办理。

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电子印章应用。

16认真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并破除市场准入中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

健全完善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准入、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奖惩机制等。

17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以文化、医疗、教育等领域为重点,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主体投资经营活动的资质、股比、注册资金、从业人员、营业场所、经营范围等要求,深入清理在生态环境、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设置的不合理经营条件,取消证照办理、设备购置、人才聘用、人才发展等方面不合理限制,实现按市场化配置资源原则自负盈亏经营。

18推进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

进一步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需办理的行政许可、认证、检验检测等管理措施。

落实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稳妥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转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相关工作。

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19推行投资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

6月底前,主管部门制定出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灾害风险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交通影响评价、文物影响评价等事项的标准化操作规范,明确区域评估专业技术标准、适用条件、评估报告时效期、评估报告审批评审流程。

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区域评估清单,明确实施范围、评估事项、评估范围,经省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推进实施。

20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便利化。

年底前全面实现投资审批事项线上并联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全程线上办理,努力实现投资项目线上核准。

开展投资审批合法性审查,年底前清理取消一批缺乏法定依据的投资审批事项和红头文件,修订形成全口径、有分类的投资审批事项清单。

推进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并联审批,大力推进承诺+监管模式的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通过健全完善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有惩戒的工作机制,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和一般审批事项承诺制审批。

开展投资堵点疏解治理专项行动。

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21大幅压减工程建设领域企业资质资格认定事项。

按照国家部署,年底前力争将工程建设等领域企业资质类别、等级认定事项压减三分之一以上。

深化资质审批方式改革,推广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制审批,持续推进企业资质办理一网通办。

22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系统应用。

积极推进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全部审批事项通过审批管理系统开展审批,实现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做到全流程全覆盖。

实行联合审图、联合测绘、联合验收,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6月底前,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年底前,建成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

全面实施施工图网上审查,实现多图联审全程数字化;推行工程招投标交易全程电子化,做到网上受理、网上开标、远程评标和智能化监管。

23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公共服务环节办理时限。

在各地政务大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全面引入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办水、办电、办气等业务,供水新增、扩容改装的报装时间分别压缩至20个和15个工作日以内,燃气报装时间压缩至16个工作日以内。

24进一步压减环评审批事项。

按照国家要求,对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等基本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项目,一律取消环评审批。

25深化规划用地审批改革。

加强规划用地与投资决策的衔接。

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推进多测合一、多验合一,加强信息共享,进一步压减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审批的事项和材料。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6认真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培训工作,8月底前对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时修订清理。

27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

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合理设定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推动降低偏高收费。

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对收费情况进行全面自查,6月底前全面清理取消违法违规收取的入会费、赞助费、会议费、培训费、评比表彰费等,并限期退还违法违规所得,年底前对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自查自纠情况组织开展抽查检查。

28推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公开口岸收费目录清单,整治物流堆场等领域的乱收费、不合理收费行为。

清理规范铁路等货运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标准。

29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大力推行无还本续贷政策,综合运用年审制贷款、循环贷款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严禁在发放民营企业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

发挥省级中小微企业续贷转贷基金作用,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续贷转贷业务产品进行有机结合,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续贷转贷服务。

进一步清理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时强制办理的担保、保险、评估、公证等事项,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严禁在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

9月底前,组织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收费问题全面排查和重点抽查。

30加大诚信政府建设力度。

持续整治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溯和承担机制,对各类企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而受到的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深入推进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健全完善一企一策问题解决机制,推动解决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涉企问题。

持续清理政府部门和省属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进一步建立健全预防和解决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

七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31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

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申报材料和各类过程性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

探索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校办学等自主权。

32切实优化人才引进服务机制。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学科,简化引进手续、优化审批服务,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

对特殊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开辟专门渠道,提供特殊政策,实现精准引进。

充分赋予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方面的自主权,采取灵活多样的引才方式,有效调动和激发用人单位的引才积极性,发挥好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