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高考仿真卷 历史(五)含答案

2017高考仿真卷 历史(五)含答案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五)(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据历史学家估算,战国时粟的亩产量大约相当于今天的40千克,西汉时粟的亩产量提高到46.5千克。

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100多千克,明清200多千克。

在古代中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A.粮食作物品种的增加B.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C.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D.农民的长期辛勤劳动25.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应对灾异。

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

这反映出()A.“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B.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26.因为当时地方骚乱,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正官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送中央政府作为录用根据。

该材料分析了()A.世卿世禄制的必要性B.察举制的弊端C.九品中正制的必要性D.科举制的弊端27.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跋中说“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

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

”这说明宋元时期()A.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实用科技发展B.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C.理学兴起奠定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D.社会变动促成主流文学形式变化28.有学者认为,帝国主义侵略,中西文化冲突,地方政府的偏袒等因素是义和团运动的触发点。

但仅仅说到这里远远不够,依然显得太抽象,很显然,义和团运动的发生还有具体原因,即《马关条约》。

这是因为这个条约()A.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B.给予传教士在华传教的特权C.又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D.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29.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

这次演说,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幡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

这说明()A.东京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B.推翻清政府的时机成熟C.革命思想传播进一步深入D.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髙30.蒋介石认为中国共产党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政府是一个很大的顾虑”。

此军事举动()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31.读新中国成立后《五年计划制定的工农产品指标》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以一直在编制五年计划B.计划经济体制有效促进国家的工业化C.五年计划规定的工、农产品数量递减D.计划经济逐渐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32.雅典民众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这一规定()A.强化了公民的责任感B.有利于规避司法腐败C.造成了司法资浪费D.有利于形成正确判决33.1789年至1865年,美国各州享有广泛的权力,更多地强调州权对联邦权力的制约,联邦政府扮演着各州“仆人”的角色。

而1865年后,联邦与州的矛盾时缓时急,大趋向是联邦权力逐渐扩大,州的权力相对缩小,两者仍主要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活动。

这主要表明美国()A.根除了联邦与州之间的矛盾B.“主仆关系”发生完全变化C.三权分立体制得到发展完善D.实践了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34.19世纪的人们发现,几百年日本的和服、印度的腰布、拉美的披风几乎一成不变。

而英、法两国的时装总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西欧社会的消费水平较高B.西欧的社会财富快速增长C.政治革命影响了消费行为D.产业进步提升了国民收入35.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1949年11月说“我决心要以德法关系作为我的政策的一个基点……和法国的友谊将成为我们政策的一个基点,因为它是我们政策中的薄弱环节。

”材料反映出()A.阿登纳呼吁法德和解以促进欧洲安全B.德法的合作帮助其战胜了法西斯势力C.德法外交合作是欧洲走向联合的根D.德法关系一直是两国外交的薄弱环节二、非选择题(共52分)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俄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

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自[英]约翰·W.梅森《冷战》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北约的成员国由原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

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

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材料三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

亨廷顿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一览无余限制儒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

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1917年苏俄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1945—1950年,苏联为了自身“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0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与亨廷顿的不同观点。

分析材料中亨廷顿观点的实质。

以史实论证“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

(9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明代中期至汉口开埠,它是传统商业市镇的兴起与鼎盛时期;二是汉口开埠至张之洞督鄂,它是早期现代化的萌动时期;三是张之洞督鄂至清朝灭亡,它是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时期。

这三个阶段的历史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不论是从城市史的角度,还是从早期现代化的角度,都值得加以总结。

——摘编自《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历程》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早期现代化的角度,以汉口在明清时期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阶段为例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形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文官制度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面临着重新塑造的严峻课题,促使改革的动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其自身发展存在的特殊因素。

1871年文官人数仅有53 874人,1965年文官人数高达698 000人,规模庞大的文官体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1964年威尔逊出任英国首相,任命以富尔顿为首的十二人委员会,对文官制度进行研究,并制定改革计划。

1968年,委员会提出一项报告,通称“富尔顿报告”。

报告认为在现代化社会中,各个行政部门的工作都已成为专门职业,因此,文官队伍中需要大量专业化人员。

今后录用文官要注意考查其专业知识,而不仅只考查古典文化和历史。

报告建议取消专业人员服从行政人员的组织体制,打破各级各类的界限,使行政人员和专业人员统一为一个整体,各个职位都向具备最佳资格的人开放,他们或是专家式的行政人员,或是具有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

开放结构不仅适用于高级文官,也适用于中下级文官。

此外,它还要求扩大录用范围,从社会上招收人才。

为更新文官素质,富尔顿委员会建议设立文官学院,为各级行政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为科技人员进行管理知识培训。

将原的文官委员会和财政部的工资管理部门合并,成立文官事务部,负责文官的人事管理,推动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李治国等《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富尔顿文官改革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富尔顿文官改革的措施。

(9分)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美国不能说没有尽力,但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还是失败了。

战争过程中,美国所支持的南越政府贪污腐化内斗不已,军心涣散兵无斗志;而美国国内激烈的反战运动使美国全国意志无法集中、思想无法统一,以致社会陷于混乱,政府陷于瘫痪,无法有效运作;美国严重低估了越南人的民族主义精神力量,过度高估了自己现代化武器对付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力量。

耗时十多年的越南战争的失败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

越南战争极大地改变了冷战的态势。

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

越南战争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摘编自[美]戴维·凯泽《美国悲剧肯尼迪、约翰逊导演的越南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越战争失败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的影响。

(9分)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班超(32—102),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名将、外交家。

班超自幼博览群书,思维敏捷,胸怀大志。

他听到匈奴不断地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扔了笔,叹息着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封侯,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出兵攻打匈奴。

为了实现自己报国的志向,班超到他手下担任了代理司马(参谋),虽然是个很小的官,但却是班超文墨生涯转向军旅生活的第一步。

窦固为了更好地抵抗匈奴,想采用汉武帝时的办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

因为班超的才干,他被派为使者前往西域。

他设计攻杀了匈奴派驻在鄯善、于阗的使者,废去龟兹派遣的疏勒王。

在东汉政府的援助下,联合当地力量,先后击败莎车、龟兹等地的贵族叛乱,并击退月氏的入侵。

公元91年,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他先后在西域地区活动了三十一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