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和欧洲
全章安排五课时
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腰三角形能力。

(四)从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产生的影响,分析亚欧洲的河流特征。

(五)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

(六)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教学重点:
1、亚洲的地形特征
2、亚洲的气候特征
3、亚洲的河流特征
教学难点:
1、亚欧洲的气候特征
2、时区和日界线的转换
3、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媒体:
1、多媒本课件
2、时区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在地图上复习世界七大洲。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洲?它与哪一洲的陆地相连?
知识点一:亚欧洲名称的来历
指导学生看书,从课本中了解到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知识点二: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1、首先回顾洲界的颜色和图例。

2、复习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指导学生在图上读出亚洲的经纬度。

4、归纳学习方法。

5、指导学生读出欧洲的地理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时区和日界线
知识点一:时区的换算
现在我们在上课是几点,现在美国人在干什么?引入学生思考。

1、出示学习题纲,引导学生看书。

2、地方时:在黑板上板图,解释地方时的含义,并说明地方时造成时间的混乱。

3、标准时间:板图说明含义,并在黑板上画出中时区、东一、西一、东西十二
时区。

4、推算时间。

并得出两个时区之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5、展示时区图,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6、完成课本练习P4 2题。

7、推算计算公式: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所求时区-已知时区)
(注:东时区用“+”,西时区用“-”,中时区用“0”
并用公式来演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8、拓展练习:已知当地时间,求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间,从而引出日界线。

9、日界线的定义。

10、日界线日期的转换: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亚欧洲的地形
亚洲地
理位置
时区和日界线的定义。

出示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图,问陆地有哪五种基本地形,并简单回顾其基本特征。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1、观察地图上的颜色,特别强调学生要会看陆高和海深。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区。

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
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

归纳:(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2)地势中部高。

四周低。

3、亚洲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峰、最低的地形。

归纳: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4、小结: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
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归纳分析一个大洲地形主要特征的方法:
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②地势起伏状况
③主要地形类型
④地形分布
5、给出下列提纲,指导学生通过看图和资料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

欧洲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及分布
②地势特征
③相对高差
④平均海拔
⑤特色地形及其表现
6、检查学生练习情况。

7、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一是平原分布广
二是地势低平
三是冰川地形分布广泛
8、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6 2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这二天天气怎么样?由天气导入当地的气候,然后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知识点一:亚洲的气候特征:
(一)气候复杂多样
1、经纬度位置的影响:亚洲纬度位置大致在南纬10°至北纬80°之间,跨了寒、
温、热三带,故亚洲具有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类型。

2、海陆位置:亚洲三面临海,西临欧洲,靠近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距
海远气候干旱。

3、地形因素的影响,亚洲地形起伏大,气候呈现垂直地带性。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二)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
(1)复习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2)衡量气候的主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南北温差大,沿海和内陆干湿差异悬殊。

正是亚洲各地气温、降水的显著差异说明了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

(3)显示亚洲的雨极、塔尔沙漠降水的差异。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大陆性特征显著。

(三)季风气候显著。

(1)让学生感受我们当地夏、冬季风的流向。

风即季风。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三个特征:季风气候显著。

知识点二:欧洲的气候特征:
1、出示下列提纲,指导学生归纳欧洲气候特征。

(1)以带气候类型为主。

(2)性特征显著。

(3)气候、气候分布典型。

课堂小结,亚欧洲气候的比较。

巩固练习:课本P9页8、9练习。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亚洲的河流和人口
亚洲的地势和气候特征。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河流的流向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的水量受什么影响。

那么我们亚洲河流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亚洲和欧洲的河流特征。

知识点一:亚洲的河流特征
1、说明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差异。

2、分组比赛:第一组:找出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第二组:找出亚洲注入印度洋的河流
第三组:找出亚洲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第四组:找出亚洲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3、检查学生读图的情况。

4、简单分析长江和湄公河的特点。

5、归纳亚洲河流特征。

一是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地形影
响)
二是内流区面积广大。

(气候)
知识点二:亚洲的主要湖泊
找出亚洲各具特色的湖泊,并且落实到地图上。

知识点三:欧洲河流特征
出示下列题纲,启发学生思考
(一)找出欧洲主要河流: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
(二)归纳欧洲河流特征。

1、受平原地形影响,欧洲河流河网,水流。

2、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欧洲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小,航运价值。

3、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绝大部分为河(外流河还中内流河)。

知识点四:亚洲、欧洲人口特征。

出示下列题纲,分组竞赛:
1、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

2、亚洲的国家数目是,欧洲的国家数目是。

3、亚洲的人口问题是:
欧洲的人口问题是:
5、图片展示的是什么民族。

课堂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