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ppt课件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ppt课件
2.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⑴ 采血指征 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体症时可作为 采血的重要指征:发热(≥38℃)或低温 (≤36℃ )、寒战、白细胞增多(计数> 100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 或杆状核白细胞,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 官衰竭,血压降低,CRP升高及呼吸快,特殊 患者(如血液病)出现粒细胞减少,(成熟的 多形核细胞<1000×109/L )血小板减少等, 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而临床可疑菌血症 应采集血培养。新生儿菌血症应该增加尿液和 脑脊液培养。最好在感染患者未进行系统性抗 菌药物治疗之前及时采集血培养。
下呼吸道感染者可有发热、咳嗽和咳痰,痰 呈脓性、粘稠或血性,是下呼吸道感染细菌检 查的主要标本。细菌学检验能明确感染病原, 并提供有关抗菌药物对分离菌的抗菌活性,有 助于疾病的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医院感 染的监测。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1.呼吸道标本(痰)中常见的分离细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二、医学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 基本染色 ▪ 基本接种方法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基本染色
主要用于形态学检查,因为形态学检查是鉴定 细菌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细菌的初步鉴别,也 是决定采用何种生化鉴定的重要提示。有时通 过形态学检查可得到初步诊断,如痰中的抗酸 杆菌和泌尿生殖器官分泌物中的淋病柰瑟菌等, 染色方法主要有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 鞭毛染色法,异染颗粒染色法,墨汁荚膜染色 法等。
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 菌,化脓性链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 萄球菌,其他葡萄球菌 微球菌,消化链球菌,消 化球菌 肠球菌 真杆菌,丙酸杆菌,乳酸 杆菌
韦荣球菌 脑菌膜炎奈瑟菌,其他奈瑟 卡他莫拉菌 肺炎克雷伯菌及其他克雷 伯菌 沙雷菌,变形杆菌 大菌肠科埃细希菌氏菌及其他肠杆 百日咳鲍特菌,不动杆菌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4.结果报告 ⑴阳性结果报告 初级报告:阳性血培养结果非常重要,应该立 即口头报告给医生,包括革兰氏染色特性和形 态,疑似何种菌等。同时记录报告日期、时间、 内容以及接受报告人的姓名。 中级报告:报告直接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 细菌种属的初步鉴定结果。 最终报告:报告细菌种属名和标准抗菌药物敏 感试验结果。 ⑵阴性结果报告 普通血培养3天无菌生长可报告为“72小时培 养未见细菌生长”但培养瓶要继续培养至7天, 如果发现有菌生长,可发补充报告,某些特殊 致病菌培养时间需延长。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⑵采血时间及采血量 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 抗菌药之前进行,在24小时内采集2~3份血培 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 单份血培养)。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 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集血液, 或于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进行。成人采血量8~ 10ml,儿童1~5ml。血液和肉汤之比1:5 ~ 1:10。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常规报告流程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思考题
• 1、血培养阳性结果如何分级报告? • 2、如何根据尿液菌落计数分析尿培养结果是感染
还是污染?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条件及设备 ▪医学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临床各种标本的采集、分离培养及报 告方式 ▪临床常见细菌的分离鉴定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⑶标本运送 采血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 送检,需室温保存或置35~37℃孵箱中,切勿 冷藏。自动化连续检测系统虽有允许延迟上机 检测微生物生长的原理,还是应该尽量减少延 迟上机时间。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3.分离培养
⑴血培养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⑵血培养瓶处理 传统手工法血培养每天至少检
查一次,注意微生物生长可视信号,应无菌抽 取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选择合适的培养 基转种,同时做药敏试验。 ⑶培养基的选择 一般革兰氏阳性菌选血琼脂, 革兰氏阴性球菌选血琼脂、巧克力琼脂,革兰 氏阴性杆菌再加一个中国兰或麦康凯培养基, 真菌需转种于真菌培养基。根据生长情况,挑 取纯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一、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条件及设备
▪细菌实验室 ▪无菌实验 ▪基本设备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细菌实验室
细菌实验室是细菌检验的场所,在此完成标本 接种、孵育、分离、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所以细菌实验室必须具备空气及桌面消毒的条 件,确保室内相对无菌。如:足够强度的紫外 线灯管,耐酸碱的桌面等。
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 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1.血培养中常见的分离菌
革兰氏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A群B群链球菌 肠球菌
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伤寒沙门菌 绿脓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基本接种方法
曲线划线法(又称连续划线法)、分区划线法、 棋盘格划线法、倾注平板法、斜面接种法、穿 刺培养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等。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三、临床各种标本的采集、分离培养及 报告方式
▪ 血(适用胸腹水) ▪痰 ▪尿 ▪便 ▪脓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一) 血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二)痰(即下呼吸道感染标本) 临床通常将正常人喉以上部位称为上呼吸道, 上呼吸道定植有大量的正常菌群,而气管以下 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称下呼吸道,通常无 菌。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 及肺实质感染(肺炎、肺脓肿)等。病原体有 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立克次 氏体和原虫等。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无菌实验室
无菌实验室仅限于制备、分装无菌培养基的操 作,不进行有菌标本的分离及其它操作。无菌 室应达到绝对无菌的标准,使用的前后均应严 格消毒灭菌(一般均为紫外线照射),仅限操 作人员进入,操作时应严格关门。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基本设备
▪ 生物安全柜 ▪ 孵育温箱(有条件的要有二氧化碳培养箱) ▪ 显微镜 ▪ 接种器具 ▪ 冰箱、冰柜 ▪ 高压灭菌设备 ▪ 火焰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