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国农村水污
染问题受到了密切关注。

在此之前,我国对于水环境的保护着重于城市水污染的
保护进而轻视了农村水环境的保护,因而造成了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

因此应加强对农村水污染问题的监管,健全对农村水污染防治的监管执行体系和
法律制度构建,使农村民众在饮水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本文主要对我国农村水
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引言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重视对水资
源的保护。

同时,我国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的政策与方案,我
国农村地区的水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是整体来看,我国农村水污染问题依然
比较严重,需要制订多元化防治措施,改善防治效果。

一、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
在新时期,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水资源问题的治理力度。

但是,目前我
国农村地区水资源污染现象仍比较严重。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地区约96%的
村庄没有污水处理系统和完善的排水设施,而随着农村人口生活方式的改变,水
污染处理设施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美丽乡村
建设。

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相对
比较落后,很多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来源直接为山泉水、河流或者井水。

随着我国
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自来水在农村地区越来越普及,虽然农村地区饮用水的质量得到了改善,但是生活污水的排放仍然是造成水污染
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使得“黑水、臭水”等现象屡见不鲜,农村水资源的质量逐渐下降。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80%的河流被污染,大约7亿农村人口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并且1.9亿农村人口
的饮用水中有害物质超标,农村水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

另外,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建筑、旅游等产业逐渐兴起,但是由
于农村地区的设施设备不够齐全,尤其是污水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设
施比较欠缺,因此导致脏水、污水随意排放。

甚至有些工厂在排污之前没有进行
污水处理,将大量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极大地增加了污水排放量。

此外,在农
业生产过程中,很多农业种植者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合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
农药年使用量约150万t。

其中只有1/3的农药能被农作物吸收,而其他的则会
进入水体,融入地下水,直接破坏了水体,对水资源造成巨大的污染。

二、我国农村水污染的成因
1.工业点源污染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深化,依照“最小抵抗路径”的原则,能耗高、污染重且难
以治理的企业开始离开城市转向农村。

由于农村环境管理力量较为薄弱,且对环
保各项指标要求较少甚至没有,致使此类企业能够获得城市更小的抵抗。

通过调
查发现,多数乡镇企业为彩涂、橡胶及化工等重污染企业。

由于技术落后、设备
陈旧、工业布局不合理、整体环境管理水平较低以及缺乏环保意识等,致使企业
周边环境糟乱差,工业废水污水直接排放到农村河流中,对农村的水质造成极大
的污染,直接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化。

据报道,每年我国城市流经农村的生
产生活废水超2 800万t,严重危害农村环境。

2.农村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村地域相对辽阔,加之村落分布比较分散,导致生活污染源较多,且增长速度较快。

目前,农村主要的生活污染源为厨房污水、洗涤污水、人畜粪便污水以及长
期堆放的生活垃圾在雨水洗淋下产生的污水。

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年排放生活污
水95亿t,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水管网,致使多数的污水处理不及时,任意流入周
边的河流湖泊,对水体造成了极大污染。

此外,农民生活垃圾中易降解的果皮和
蔬菜已不是当前水污染的主要源头,难以降解且辐射较大的废旧电池、塑料、废
旧电子产品等生活垃圾是影响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三、农村水污染治理途径
1.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监督与治理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很多乡镇企业逐渐兴起,虽然其在很大程度上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其已成为引发农村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政
府部门应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监督与治理,对企业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和布局。

例如,对于污染比较严重的工厂,不能建在临近水源或者河流上游,应远离河流、湖泊等,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对现有的高污染和高耗能的工厂进行升级改造,配
置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严格要求工厂将污水处理之后进行排放,对工厂污染源
进行全面控制。

另外,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对污水排放不合法的
工厂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惩处,责令其整顿和治理,确保污水处理能达到要求,营
造出舒适、生态、绿色的农村环境。

2.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制度
在源头上,彻底控制住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最关键的在于提升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在各村实
行分片治理工作,确保生活垃圾能够真正倒入垃圾箱内。

首先,对于可腐烂降解
的垃圾,如瓜皮、草木腐殖质、灰土等垃圾,可将其运送到田头,就地沤肥,这
样既能够减少垃圾的转运量,又能够减少农药及化肥的使用;其次,生活垃圾中
的书报、纸板、金属器物及塑料制品,可交由废品站进行变卖处理;最后,对不
可降解的有害物质,如废旧电池、塑料袋等,运至垃圾站进行统一的转运处理。

3.因地制宜选用治理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农村地区有着不同的地貌结构和地质特征,同时农村
地区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及水资源的污染源等均不同,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制订
适宜的治理方案,采用针对性的治理技术,提升农村水污染治理水平。

比如,对
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农村地区,可以使用人工湿地、生态稳定塘等技术,在治理
水污染的基础上达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效果;对于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农
村地区,可以借助沼气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发展循环农业,让水资源能循环
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水资源总量适中的农村地区,可以对污染严重
的水资源进行针对性治理,也可以通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提升水质,达到治理效果。

结束语:当前,环境保护无论是从国家政策上还是公民的意识上都得到显著
提高,在农村也掀起了以“垃圾革命”的方式对环境进行保护。

对于农村水体保护
却依然存在明显缺陷,农村水资源的保护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再多
强调和重视都不为过。

由于我国关于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起步较晚,并且
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当前的法律制度不能满足当前复杂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

在进行治理过程中,配套的法律制度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社会因素、经
济因素对于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影响,要综合重视各种因素,这样才能使得农
村水污染的治理能够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谌建宇,骆其金,黎京士.中国农村水污染防治实施过程的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3):21-24.
【2】李明明,胡德礼.试论我国水污染防治中的常见问题及改善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20(8):111-112.
【3】莫欣岳,李欢,杨宏,等.新形势下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成因与对策[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9(5):1125-1129.
【4】谌建宇,赖后伟.中国农村水污染防治实施过程的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3):21-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