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象征主义

01象征主义

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1821-1867)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文艺批评家。波德莱尔 的诗集《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品。
应和论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该 诗被誉为“象征主义的宪章”。
自然是座神庙,那里活的廊柱 有时候传出模糊隐约的话音; 人在此经行,穿越象征的森林, 森林注视他,投以亲切的眼目。
后期象征主义 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叶芝——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象征理论
瓦莱里 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瓦莱里(1871-1945),法国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文论家,1917年发 表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一举成名,1922年出版诗集《幻美集》,其 中《海滨墓园》标志其诗歌创作的顶点。1921年被评为“当代法国最伟
大的诗人”。1925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他逝世时,戴高乐将军为他 举行了国葬。
瓦莱里——象征主义的现实存在 1)象征主义精神。 第一,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 第二,象征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创造读者”的自由的艺术创新; 第三,象征主义重视个性、个体的内心活动与反应,人之为人的独特 性。
如悠长回声遥相应答的和歌 终汇入一个混沌深邃的整体, 如黑夜又如光明般浩漫无际—— 芳香、色彩和声音在互相应和。 有些芳香鲜嫩如儿童的肤肌, 柔和如双簧管,青翠如绿草场, ——还有一些朽腐、浓烈而神气,
具有着无际无限之物的张扬, 如龙涎香、麝香、安息香和乳香, 歌唱精神与感官交织的热狂。
应和 波德莱尔
叶芝对象征主义美学风格的制定:
①表现微妙复杂的内在世界 ②排除一切外在意志的干扰,遵循艺术规律的发展 ③富有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④具备最完美且有新意的形式和韵律。
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 叶芝把象征分为两类:感情的象征、理智的象征。 前者即能唤起感情、难以引起深切的感动,不能引人入形而上的境界; 后者则能唤起与感情错综交织的观念,能使人越过物象探寻本质。 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产生无穷的含义,从而充分发挥象征的无穷魅 力。
在理性与神迷结合中的创造象征 非理性状态促进想象力的发挥。 “当灵魂处在迷离恍惚或狂乱或沉思的状态之中而抑制了除它本身之外 的一切冲动时,灵魂就周游于象征之间并在许多象征之中表现出来。” 理性更能激发灵感、催化象征。
象征主义文论 象征主义文论主要是一种创作论,它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十分深 远。 象征主义诗歌立足内心、化外部世界为精神的对应物,这种“由内向 外”的创作原则成为西方现代文学的基本原则。 象征主义诗歌的抽象、朦胧、含蓄的风格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 本风格,象征、暗示的创作手法也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的手法。
第一讲 象征主义 第一讲 象征主义
A 象征主义的象征不只是一种手法,更是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一种整 体性的文学观念,而传统的象征则主要是一种具体的艺术表现方法。
象征主义与传统象征手法的区别
B 作为“手法”,两者也有区别。 传统的象征手法表现的对象是清晰明确的意识和情感,因此象征物与被 象征物之间有一种明确、单一、稳定的关系,使用的语言虽有一定的暗 示性,但总的来说是明晰的。
1981年6月于长江
瓦莱里——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象征主义诗歌的本质——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 第一、语词与人的整体感觉情绪领域的某种和谐合拍的关系; 第二、诗情世词)、意(形)象、感觉(情)三者的和谐、合拍的音乐化关系
瓦莱里——对抽象思维和理性的重视 第一,瓦莱里强调诗人应有抽象思维能力; 第二,瓦莱里分析了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诗味、构思; 第三,瓦莱里强调诗应当追求个人的无限、普遍的价值。
象征手法。 ——叶芝(诗歌中惟有声、色、形的和谐统一,才能形
成完美的象征,象征的完美和丰富性决定着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象征的内涵和象征主义美学风格 象征与隐喻的区别:隐喻属于个别物象的比较,象征则是在整体的、体 系化的,象征是隐喻的体系。 象征具有隐喻性,或隐喻是象征的基础;象征高于隐喻,是隐喻的提 升,比隐喻更深刻、完美、动人。 内在主观感情需要通过外在的语言形式表现,形式与感情的关系:存在 着对应的象征关系,一方面,形式通过象征能唤起对应的感情;另一方 面,感情也需要寻找对应的形式即通过象征才能唤起对应的感情。 叶芝认为:“诗歌感动我们,是因为它是象征主义的”。——感动和象 征主义形成了对应关系。
动画片 Accro 法语accro 口语 吸毒成瘾的(人)或入迷之(人)
思考题 1、瓦莱里认同的象征主义精神是什么? 2、如何理解瓦莱里的“音乐化”论? 3、叶芝对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风格提出了什么要求?
海滨墓园(节选) 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 它透过松林和坟丛,悸动而闪亮。 公正的“中午”在那里用火焰织成 大海,大海啊永远在重新开始! 多好的酬劳啊,经过了一番深思, 终得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 (卞之琳翻译)
叶芝 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象征理论 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是爱尔兰诗人。他在继承前期象征主 义传统的基础上, 将民族性与现实性带进了象征主义诗歌领域。他成熟 时期的诗歌具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哲理诗三种因素。叶芝的著名诗 作有《茵纳斯弗利岛》(1890)《基督重临》(1921)、《丽达与天鹅》 (1923)、《驶向拜占廷》(1927)和《拜占廷》(1930)等。除创作外,他 还发表了许多诗歌评论文章,这些论文多收集在《论文与序言》《探索 集》《评论选》等书中。
洁白的月在白色的海浪后面落下去了, 时光也在和我一起消逝,哦! ——彭斯(英格兰诗人) 没有比彭斯的这些诗句更富于令人感伤的美的诗句了。而这两行诗
具有完美的象征意义。去掉了形容月亮白和海浪白,它们与时光消逝之 间的关系便非人的智力所能捉摸,从而你就失去了它们的美。但是,当 这一切,月、海浪、白,消逝的时光,还有那最后一声感伤的呼喊,都 聚集在一起时,它们唤起了一种感情,这种感情是任何别的颜色、声音 和形状的组合所无法唤起的。我们可以称为隐喻手法,但最好把它叫做
象征主义诗人的象征源于个人内心独特的心理体验感受,每一个象征手 法都暗示整体的“个人象征系统”。象征语言在意义上不是单一、明确 的,而是具有暗示性、启迪性,它的象征意义具有模糊、多重复合和再 造的特点。而且象征语言的音义紧密结合,象征意义必定要依附象征语 言才能得以显现。
前期象征主义的回顾 前期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 是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同时他们也是前期象征主义诗论 的主要代表人物。 前期象征主义主要强调展示隐匿在自然世界背后的超验的理念世界。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忽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在船尾 衣裙漫飞 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