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SE管理制度9-长庆油田分公司动火作业管理办法

HSE管理制度9-长庆油田分公司动火作业管理办法

长庆油田分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油田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依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范》(Q/ SY 1241-2009),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动火作业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临时作业。

第三条油田公司动火作业分为工业动火作业(指在油气、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和油气容器、管线、设备或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管线上的动火作业)和非工业动火作业(指除工业动火以外的其它生产性动火作业)。

第四条动火作业同时实行《动火作业计划书》(参见附件1)和《动火作业许可证》(参见附件2)的要求,先在危险作业审批系统审批《动火作业计划书》,开始作业前现场签发《动火作业许可证》。

第五条在动火作业准备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与生产单位密切配合,进行危害识别、制定动火措施、做好变更管理及应急预案。

第六条凡是没有办理动火作业计划书、动火作业许可证、没有落实动火安全措施、未设现场动火监护人以及动火作业内容、动火作业许可证有重大变动且未经批准的,一律禁止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期间,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动火作业。

第七条法定节假日原则上不允许进行各类工业动火作业,确需作业的,动火作业许可审批提升一个级别。

第八条本办法适用于油田公司管辖范围内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储运、油气管道、油气田基本建设及其它易燃易爆场所的工业动火作业和非工业动火作业。

第二章职责第九条安全环保处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办法。

第十条各单位负责推行、实施本办法,并提供培训和考核。

第十一条各级HSE管理部门对本单位动火管理程序的执行提供咨询、支持和审核;各级HSE监督部门负责动火作业监督。

第十二条员工接受动火作业培训,执行动火作业管理办法,参加动火作业审核,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工业动火作业分级第十三条油田公司工业动火作业等级划分(一)一级动火1. 原油储量在10000 m3以上(含10000 m3)的油库、联合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本体动火;2.容量大于5000m3 (含5000m3,包括原油罐、污油罐、含油污水罐、含天然气水罐等)的容器本体及附件动火;3.天然气气柜和容量大于400m3 (含400m3)的石油液化气储罐动火;4.容量大于1000m3 (含1000m3)的成品油罐和轻烃储罐动火;5.直径大于426mm(含426mm)的集输气管线、输油(气)干线上动火;6. 天然气井井口无控制部分动火。

(二)二级动火1.原油储量在1000m3~10000m3的油库、联合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本体动火;2.容量小于5000m3储罐、容器本体及附件动火;3.容量小于400m3石油液化气储罐动火;4.容量小于1000m3成品油罐和轻烃储罐动火;5.容量大于1000m3(含1000m3)原油库的原油计量标定间、计量间、阀组间、仪表间及原油、污油泵房动火;6.铁路槽车油料装卸栈桥、汽车罐车油料灌装油台及卸油台内外设备及管线上动火;7.天然气净化(处理)装置、甲醇回收装置、天然气液化装置、轻烃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装置、硫磺回收装置;集配气站内设备及盛装易燃易爆介质管线上的动火;输油(气)站站内外设备及管线上的动火;天然气发电厂发电机组及燃气管线上的动火;8.天然气压缩机厂房、流量计间、阀组间、仪表间的管件和仪表处动火;9.直径114mm~426mm(不含114mm)的集输油(气)管线上的动火;10.液化气充装间、气瓶库、残液回收库内的动火。

(三)三级动火1.原油储量小于1000m3 (含1000m3)的油库、集输站围墙以内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的在用油气管线及容器动火;2.容量小于1000m3 (含1000m3)的油罐和原油库的计量标定间、计量间、阀组间、仪表间、污油泵房动火;3.采油(气)井单井联头和采油(气)井井口处动火;4.钻穿油气层时没有发生井涌、气侵条件下的井口处动火;5.焊割盛装过油、气及其他易燃易爆介质的桶、箱、槽、瓶动火;6.制作和防腐作业中,使用有挥发性易燃介质为稀释剂的容器、槽、罐等处动火;7.直径114mm以下(含114mm)的集输油(气)管线上的动火;8.除一级、二级动火外其他的工业动火。

(四)如装置、管道内有轻烃、凝析油,动火等级上调一级。

第四章动火作业计划书审批程序及权限第十四条动火作业前,由生产单位编制《动火作业计划书》,并上传《动火作业计划书》至油田公司危险作业审批系统,相关部门按照审批程序和权限,分级负责,逐级审批(施工单位相关部门以书面方式进行审核),批准后方可动火。

审批后的《动火作业计划书》网上自动转入安全环保监督部及所属安全环保监督站备案。

各级安全部门对审核过的《动火作业计划书》,以档案形式保存一年。

第十五条动火作业计划书审批程序及权限(一)一级动火:由生产单位主管生产的领导组织生产单位生产、技术、工程、消防、安全及施工单位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制定动火措施。

由生产单位编写,送生产、技术、工程、消防、安全部门及主管生产领导审核后,报油田公司生产、技术、工程、消防、安全部门审查,由油田公司主管安全生产领导或书面授权人签发,授权书格式(见附件3)。

安全环保监督部及所属监督站指派现场安全监督。

(二)二级动火。

由生产单位主管生产领导,组织生产和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到现场调查,制定动火措施。

由生产单位编写《动火作业计划书》,送生产单位生产、技术、工程、消防、安全部门审查,由生产单位的主管安全生产领导或书面授权人签发,授权书格式(见附件3)。

所属监督站指派现场安全监督。

(三)三级动火。

由生产单位基层单位负责人组织生产及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制定动火措施。

由生产单位基层单位编写《动火作业计划书》,由生产单位基层单位负责人批准。

所属监督站指派现场巡视安全监督。

第五章动火作业许可证管理程序及权限第十六条由施工单位的现场负责人向生产单位申请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并提供如下相关材料和设施:——动火作业内容说明;——相关附图,如作业环境示意图、工艺流程图、平面示意图等;——安全工作方案;——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相关安全培训或会议记录;——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检测记录;——其它相关资料。

第十七条生产单位收到动火作业许可申请后,生产单位现场负责人组织申请人和作业涉及相关方人员,集中对动火作业许可证提出的安全措施、工作方法进行书面审查,并记录审查结论。

第十八条书面审查通过后,所有参加书面审查的人均应到动火作业许可证上所涉及的工作区域实地检查,确认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十九条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通过之后,监护人、批准人和相关方均应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签字。

批准人由生产单位现场负责人担任。

如书面审查或现场核查未通过,对查出的问题应记录在案,申请人应重新提交一份带有该问题解决方案的动火作业许可申请。

作业人、监护人等现场关键人员变更时,应经过批准人和申请人的批准。

第二十条当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有责任立即终止作业,取消动火作业许可证,并告知批准人动火许可证被取消的原因,若要继续作业应重新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作业内容发生改变;——实际作业与作业计划的要求发生重大偏离;——发现有可能发生立即危机生命的违章行为;——现场作业人员发现重大安全隐患;——事故状态下。

当正在进行的工作出现紧急情况或已发出紧急撤离信号时,所有的许可证立即失效。

取消作业应由申请人和批准人在动火作业许可证第一联上签字。

重新作业应办理新的动火作业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动火作业许可证必须在动火作业计划书有效期限内。

动火作业许可证的期限不得超过一个班次,如果在动火作业许可证有效期内没有完成工作,申请人可申请延期,延期后的总期限不得超过24小时。

第二十二条延期申请提出后,申请人、批准人及相关方应重新核查工作区域,确认所有安全措施仍然有效,作业条件未发生变化。

若有新的安全要求(如夜间工作的照明)也应在申请上注明。

在新的安全要求都落实后,申请人和批准人方可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签字延期。

动火作业许可证未经批准人和申请人签字,不得延期。

在规定的延期次数内没有完成作业,需重新申请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作业完成后,申请人、相关方及批准人在现场验收合格后,双方签字后方可关闭动火作业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动火作业许可证一式四联。

许可证应编号,编号由许可证批准人填写。

——第一联:放在作业现场;——第二联:张贴在控制室或公开处以示沟通,让现场所有有关人员了解现场正在进行的作业位置和内容;——第三联:送交相关方,以示沟通;——第四联:保留批准人处。

动火作业许可证分发后,不得在做任何修改。

工作完成后,动火作业许可证第一联由申请人、批准方签字关闭后交批准方存档。

许可证存档并保留一年(包括取消作废的动火许可证)。

第六章安全职责第二十四条相关部门职责(一)生产运行部门1.负责审查施工内容中各生产单位的协调、组织与安排;2.负责审查动火设施(装置)停运后的产量安排;3.负责审查动火作业时间与时限;4.负责审查除火灾事故以外的其它事故应急预案。

(二)技术部门1.负责审查工程概况、作业工艺流程和动火技术要求;2.负责审查动火部位示意图,属于流程改造动火作业,应对改造流程进行技术可行性确认;3.负责审查工艺改造内容的符合性;4.从工艺技术上审查动火安全措施的可靠性。

(三)工程基建部门1.负责审查工程概况、施工内容;2.负责审查施工单位及人员资质;3.负责审查施工步骤的安全可靠性。

(四)消防部门1.负责审查防火器材配备数量,消防戒备;2.负责审查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及逃生路线图;3.从防火技术上审查动火安全措施的可靠性。

(五)安全部门1.审查动火部位、级别、动火原因、动火种类、动火时间;2.审查现场负责人、监护人的资格;3.从动火步骤、动火程序上审查动火安全措施的可靠性,并提出补充要求。

第二十五条生产单位安全责任:(一)制定动火作业计划书,并负责审查和审批;(二)负责向施工单位明确动火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点和危险状况,协助施工单位开展危害识别、制定安全措施;(三)负责向施工单位提供安全作业的现场条件;(四)审查施工单位动火作业安全工作方案;(五)负责指派生产单位动火监护人。

第二十六条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一)负责制定、批准动火作业安全工作方案;(二)负责施工作业前安全培训,使施工作业人员掌握施工作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三)严格按照动火作业许可证和动火作业安全工作方案施工;(四)严格执行安全法规以及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履行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的安全职责;(五)负责施工作业队伍安全管理和安全检查工作;(六)及时检查作业现场安全状况;发现违章或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终止动火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当发生事故时,必须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抢险,并立即报告生产单位;(七)负责指派施工单位动火监护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