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试题及答案
三.判断题
1.只要外加电压不变化,交流电磁铁的吸力在吸合前、后是不变的。
(Χ )
2.在反接制动的控制线路中,必须采用时间为变化参量进行控制。
( Χ )
3.频敏变阻器的起动方式可以使起动平稳克服不必要的机械冲击。
( √ )
4.现有三个按钮,欲使它们都能控制接触器KM通电,则它们的动合触点应串联接到KM的线圈电路中。
( Χ )
5.热继电器的额定电流就是触点的额定电流。
(Χ )
6.桥式起重机上由于采用了各种电气制动,因此可以不采用电磁抱闸进行机械制动。
(Χ )
7.交流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可以采用交流操作或直流操作。
(√ )
8.电动机采用制动措施的目的是为了迅速停车和安全保护。
(√ )
9.任何一台桥式起重机都可以采用凸轮控制器进行控制。
( Χ )
10.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线路中起动电流是全压启动电流的1/3。
( √ )
11.测速发电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作为测速元件使用。
(Χ )
12.电磁转差离合器中,磁极的励磁绕组通入的是正弦交流电。
(Χ )
13. 两个接触器的电压线圈可以串联在一起使用。
(Χ)
14. 热继电器可以用来作线路中的短路保护使用。
(Χ)
15. C650车床在控制电路中实现了反接串电阻制动控制。
(√)
四、简述题:
2、中间继电器和接触器有何异同?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中间继电器来代替
接触器?
答:中间继电器是一种电压继电器,它的控制容量比较小,触点数较多,用于中间控制、转换。
接触器控制容量比较大,主要用于电机等控制对象,触点数相对较小。
它的控制方式较多,有电磁铁、气动、液压驱动等。
它们能互换使用的条件是当控制线路的控制电流在小于10A时可以互换。
3. 两个110V的交流接触器同时动作时,能否将其两个线圈串联接到220V电路上?为什么?
答:不可以。
因为两个线圈的动作有先后顺序,先动作的线圈工作后获得的电压降大于110V,则另一个线圈始终得不到额定电压,不会动作,而其线圈始终通有电流,将产生热量导致过热烧毁。
4. 叙述“自锁”、“互锁”电路的定义。
答:自锁:用低压电器的常开触点锁住自身线圈的通电状态。
互锁:用低压电器的常闭触点锁住对方线圈的不通电状态,即实现两个线圈不能同时通电。
5 机床设备控制电路常用哪些的保护措施?
答:电压(含过压、欠压)保护、电流(含过流、欠流)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行程极限保护。
6.在电动机的主电路中,既然装有熔断器,为什么还要装热继电器?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答:熔断器和热继电器在电路中分别起到对电路的短路、过载保护,以实现对电路的不同保护功能。
熔断器主要起到短路保护,热继电器主要起到过载保护功能。
故在同一电路中,不仅要装设热继电器,同时还要装设熔断器。
一、试设计M1和M2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停的控制线路。
要求:
(1)M1启动后,M2立即自动启动;
(2)M1停止后,延时一段时间,M2才自动停止;
(3)M2能点动调整工作;
(4)两台电动机均有短路、过载保护。
二、要求三台电动机M1、M2、M3按一定顺序启动,即M1启动后,M2 才能启动;M2启动后M3才能启动;停车时则反序停车,试设计此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线路。
解法不唯一
三、设计对装配线上的产品进行检测和计数的PLC程序,要求计数到第10只时,启动下一工序工作5s,下一工序工作5秒后回到对第一只产品进行检测和计数的状态。
其中,用于检测产品的光电开关(或行程开关)与PLC的输入触点X400相连,产品通过一次,触点X400开关一次,PLC的触点Y430输出时启动下一工序工作。
用梯形图设计该程序。
解法不唯一
4.用继电接触器设计三台交流电机相隔3秒顺序起动同时停止的控制线路。
4-3.某直流调速系统闭环速度调节范围是1500~150r/min ,静差度S=5%,问系统允许的速降是多少?如果开环系统的静态速降是80r/min,问闭环系统的总的放大倍数有多大?
解:
4.1919
.87801n n K 11n n min /9.875.905.00150%51S n %5n n n S eb eb b min min min 0b =-=-∆∆=⇒+=∆∆=⨯=-=∆⇒=∆+∆=∆=ek ek e e
e e K r n n n 又:
4-5. 一个转速负反馈系统总的放大倍数为15,额定负载下电动机的转速降落为10r/min,如果放大倍数提高到30,它的转速降落为多少?在静差度不变的条件下,调速范围可以扩大多少倍?
解:
min /r 16.5301160)1(min
/r 16010)151()1(''=+=+∆=∆=⨯+=∆+=∆K n n n K n ek eb eb ek , 9375.115
1301)1()1()1(;)1('12'21=++=++=∴+=+=k k b b k
b k b D K D K D D D K D D K D
另外,D 与S 、速度降落的关系在此推导如下: 根据定义: e e e e n n n n n n D ∆-∆-==m in 0m ax 0m in
m ax ;min
0n n S e ∆= 所以:)1()11(max max max min 0max min max S n S n S n n n S
n n n n n n n D e e e e e e e e e e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