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商业秘密的管理

企业商业秘密的管理


(二)、商业秘密的定密 定密就是根据一定的程序,对商业秘密的权益、密级、保密
要点、保密理由、保密范围和保密期限进行确定。
1、定密的作用 (1)定密是将商业秘密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必要前提,没 有定密的信息不属于商业秘密,其不受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保 护。 (2)定密是商业秘密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定密,确定商业 秘密对权利人安全和利益的重要程度,并确定秘密的保密措施。
(三)商业秘密保护与专利保护的选择
(1)反向工程难易度 选 择 标 准 (2)科研成果价值的期限长短 (3)能够获得专利的可能性高低 (4)经济价值大小程度
(四)商业秘密与专利权对技术的共同保护
(1)权利人选择将核心的不便于公开的技术方案作 为技术秘密保护,对于次核心或者边缘的技术方 案作为专利保护; →维护竞争优势
2、劣势:
(1)无排他性:如果第三人合法发现了某项技术信 息,商业秘密持有人不能对其加以干涉; (2)反向工程: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从公开渠道取得 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的有关技 术信息。 由于反向工程的前提是对产品的合法取得,其 揭破、分析、模仿均属于合法竞争,为法律所保 护,商业秘密权利人无权干涉。
2、定密的程序
(2)对建议进行审查
信息发明人提出并报送建议后,由企业秘密评定机构根据企业商
业秘密管理办法对信息进行评价。如是否为商业秘密,商业秘密的保 密价值(保密价值表现为该信息是否关系到权利人的安全与利益。利
益包括直接的经济利益、间接的经济利益和潜在的经济利益;安全则
表现于对企业现在和将来竞争的优势),商业秘密的密级,保密方案 (制定该商业秘密保护部门、保护手段、保存方式、保护人员以及涉
跳槽泄密
保密措施不当
出版泄密
总工程师带走核心技术涉嫌泄露商业秘密
培训业首曝商业间谍案 管理大师余世维遭千万索赔 2、外部人窃密
收买内 部人策 略
直接测 探策略
偷梁换柱 策略
间谍策 略
4名跳槽员工窃商业机密被判刑 案件惊动公安部
具体策略
(1) 收买内部策略 (2) 直接刺探策略 (3) 偷梁换柱策略 (虚假记者 虚假联营) (1) 假道伐虢策略
(2)权利人选择将核心的不便于公开的技术方案作 为专利保护,对于次核心或者边缘的技术方案作 为技术秘密保护。
商业秘密保护的风险
1 权利人必须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 2 权利状态不稳定。 3 独占性较差,不能对抗独立开发出同一 技术、知识的第三人。 4 举证的困难。
到底选择商业秘密保护还 是专利保护?
——美国著名安全问题专家贝奎,《时代》杂志
市场竞争迫使每个公司都竞相收集情报,但问 题在于如何区分合法研究和不道德甚至是非法活动 之间的界线。众所周知,破门而入是非法行为,但 详细研究公开资料并不构成违法。
企业如何防范商业秘密泄露
• 商业秘密权的内涵 权利人对商业秘密的占有、使用、收益、处 分权利成为商业秘密权。
2、商业秘密标识的要求
商业秘密的标识应具备如下三性: (1)保密标识应当具备显著性 保密标识的显著性是指保密标 识醒目,这就要求保密标识应标在显著的位置上,密级的字应印得适 当的大些,同时可以根据密件的密级不同,分别用红色、黄色或者其 他颜色进行标识。 (2)保密标识应当具备识别性 保密标识的识别性是指保密标 识一看就让人明白,即从保密标识中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否为商业秘 密,商业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是哪个单位的商业秘密等信息。 (3)保密标识应当具备警告性 保密标识的警告性是指在保密 文件上印上警告字眼,如,在保密文件装订线附近用红色字印上“版 权所有,不得复制”字眼,在文件内页用浅红色的字印上“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公司”,且印得很大,作为背景,如果复制,就很 容易分辨出是复制品。保密标识的警告性表现在:一是重申保密义务 人承担保密义务,不得侵权,否则承担侵权的法律后果;二是防止权 利人盗取密件。
(借权手段 借助第三方 借势政府)
(1) “间谍”策略
(网络渗透 搜集分析垃圾 勾结复印打字社)
“一杯咖啡”击退商业窃密者
潜在商露的内部途径 常见商业秘密的泄露的内部途径: Ø 人才流动泄露商业秘密; Ø 兼职工作泄露商业秘密; Ø 为了私利泄露商业秘密; Ø 接待参观泄露商业秘密; Ø 企业内部职工保密观念淡薄泄露商业秘密; Ø 发表学术论文,做产品介绍等泄露商业秘密。
须依申请获得
社会公开 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 设计
权利取得要件 价值性、秘密性和保护措 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 施 性
(二)商业秘密保护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1)保护对象的广泛性:技术信息、经营信息都可以受 到保护; (2)期限优势:商业秘密保护的期限不确定; (3)地域优势:商业秘密无地域性特征; (4)保密优势:商业秘密是不公开的,专利是公开的。 (5)可以保证技术信息不向竞争对手公开。 (6)无需履行法定的程序和手续。
及商业秘密的岗位和人员的保密权利、义务和责任),保密期限等进
行确定。 (3)商业秘密签批
分管领导签署意见,确定定密时间。
3、定密方法(简易法)
商业秘密的密级一般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 况,确定企业绝密、机密和秘密的标准。如各级标准如下: A、绝密 最重要的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将使公司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造 成特别严重的损害,包括但不限于: Ø 处同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及其资料; Ø 能够导致新技术突破的研究开发项目; Ø 比竞争对手占有绝对优势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化学配方等; Ø 列入国家秘密的技术及其资料; B、机密 重要的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将使公司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造成 严重的损害,包括但不限于: Ø 处同行先进水平的技术及其资料; Ø 比竞争对手占有一定优势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化学配方等; Ø 能够反映公司的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技术及其资料。 C、秘密 一般的商业秘密,一旦泄露将给公司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遭受损 害,包括但不限于: Ø 科研立项调研、新产品市场调查与分析、研究与开发计划等资料; Ø 工程记录、操作记录、生产记录、生产作业计划; Ø 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记录,包括研究开发人员的工作日记、 试验记录等;
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法滞后影响知识产权保护
五、商业秘密的泄露与获取方式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 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韩非子》
• “在美国,企业间谍战全面爆发,现在是大公司偷小 公司,小公司偷大公司,人人都在互相偷窥。”
• 既然是科学,就是合法获取商业秘密的途径与方 式有: 重视商业情报的获取
设法避开商业秘密的法律情报网
商业情报合法获取的主要途径:
• 反向工程 • 通过招聘获得商业情报 • 通过目标公司第三方获得有关商业情报 • 选择合适的情报咨询公司提供
六、商业秘密的管理
(一)商业秘密管理方案的建立
首先企业要根据实际,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系统的商业秘密管 理方案。这个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确定本企业商业秘密的范围并加以分类; 2、确定保密责任及管理人员; 3、对于商业秘密文件施以标记; 4、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或安全系统的作用; 5、如何处理商业秘密与职员的关系; 6、定期确定商业秘密的内容。 7、如何以较低的风险向企业外部人员披露某些商业秘密; 8、如何处理主动向企业提供商业秘密的情况。
第二讲
专题二 企业商业秘密的管理
1
2013-8-19
引例

史上著名的十大商业间谍案
“力拓案”定性只是商业秘密不是国家机 密


钟晓渝委员:降低侵犯商业秘密获罪门槛
主要内容
• • • • • • • • • 2.1国内企业商业秘密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诊断分析 2.2企业应对商业秘密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 2.3企业内部商业秘密的管理 2.4企业商业交易中的商业秘密管理 2.5企业对商业秘密的管理与授权使用 2.6商业秘密泄露与获取方式 2.7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主要方式 2.8企业高管在日常活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 2.9反情报——商业秘密的积极型保护
商业秘密获取手段 常见商业秘密获取的手段: Ø 利用涉密人员的利益心; Ø 利用涉密人员的虚荣心; Ø 利用涉密人员的反叛心理; Ø 利用涉密人员的爱好; Ø 利用涉密人员的情感; Ø 抓住涉密人员的把柄; Ø 对涉密人员进行恐吓; Ø 伪装商务人员、在职人员的朋友等进行探密。
商业秘密获取的主要方式
2、商业秘密泄露外部途径 常见商业秘密泄露的外部途径: Ø 离退休职工被另一个单位聘用泄露商业秘密; Ø 社会专家、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技术交易市场,专利代理所,广告商,新 闻机构,印刷机构等)泄露商业秘密; Ø 政府业务部门、银行、税务等部门泄露商业秘密; Ø 产品销售商、材料供应商、废品回收商泄露商业秘密; Ø 企业周围居民泄露商业秘密; Ø 公司职员朋友等泄露商业秘密; Ø 检垃圾者,小偷等泄露商业秘密。
包含内容: 1.使用权 2.转让权 3.公开权 4.申请专利权 5.获得荣誉权 6.经济收益权 7.有限禁止权 8.其他
侵犯商业秘密权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
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
商业保密的法律尴尬: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商业秘密泄密情形
1、内部人主动泄密 天津离职员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起诉
内部窃取

(三)商业秘密的标识
商业秘密的标识也称保密标识,是用于区分信息是否为商业秘密与 非商业秘密以及对商业秘密保密程度和秘密权利人进行的一种标志。 商业秘密的标识是商业秘密管理重要的内容。 1、商业秘密标识的作用 商业秘密标识具有如下作用: (1)告知作用,告知员工和外部业务关系人某信息的密与非密性,如 果为商业秘密,则员工和外部业务关系人负有保密的义务; (2)警告作用,警告接触该信息的人员负有保密义务,否则将承担侵 权的法律责任; (3)权益主张作用,说明该信息是谁的商业秘密,对该信息权益进行 主张; (4)举证作用,在追究泄密者或者侵权者法律责任时,可以证明权利 人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 一般来说,员工并不是对接触的任何信息负保密义务,只对标 明为商业秘密的信息一般才具备秘密义务。如果信息没有保密标识, 造成商业秘密泄露是单位的过失,由单位自己承担过失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