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重点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名词解释1、胸骨角:胸骨柄上缘有颈静脉切迹,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角,两侧连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翼点:在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的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简答题1、简述颅中窝的结构。
答:颅中窝由蝶骨体和大翼、颞骨岩部等构成。
中央是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窝前外侧有视神经管。
其两侧由前向后,依次有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等。
2、鼻旁窦包括哪些?其位置、开口如何?答:鼻腔周围有四对鼻旁窦,为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分别位于相应的骨内。
其中额窦、上颌窦和前筛窦、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3、颅内底面有哪些沟、管、裂、孔?各通行什么结构?答:(1)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2)破裂孔——颈内动脉;(3)圆孔——上颌神经;(4)卵圆孔——下颌神经;(5)棘孔——脑膜中动脉;第二章关节学名词解释1、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骨盆被骶骨的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所围成的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额下方的小骨盆。
2、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连接而成,构成人体中轴。
简答题1、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关节腔内、外主要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答: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关节腔内有前交叉韧带连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限制胫骨向前移位。
后交叉韧带连于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限制胫骨向后移位。
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之间还有内、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半月板起缓冲压力、吸收震荡、起弹性垫的作用。
髌骨下缘滑膜向关节腔突入形成翼状襞,起充填关节腔的空隙作用。
髌骨上缘滑膜向上突入至股四头肌与股骨下端之间形成髌上囊,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有髌下深囊,滑膜囊起减少两接触面摩擦作用。
膝关节囊外有髌韧带、精测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第三章肌学名词解释1、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2、腹股沟管:为腹前外侧壁三层扁阔肌和腱之间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长4~5cm,男性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由此通过。
简答题1、哪些肌能张口?哪些肌能闭口?为什么下颌神经收到刺激时,常导致牙关紧闭?答:(1)张口肌:翼外肌、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2)闭口肌:咬肌、翼内肌、颞肌;这些肌大多数由下颌神经支配,且闭口肌的力量大于张口肌的力量,所以下颌神经受到刺激,常导致牙关紧闭。
内脏学第五章消化系统名词解释1、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舌扁桃体等淋巴组织组成,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防御功能。
2、咽峡:由腭垂、腭帆的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区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3、麦氏点(McBurney Point):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为脐与右骼前上棘的连线中、外1/3的交点处。
4、肝门及肝蒂: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以及神经和淋巴管出入之处等。
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以及神经核淋巴管等,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共同构成肝蒂。
简答题1、简述大唾液腺的组成及其腺管的开口部位。
答:大唾液腺由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大腺体组成。
其中腮腺通过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黏膜上的腮腺管乳头。
下颌下腺借导管开口于舌下阜。
舌下腺借舌下腺大导管开口于舌下阜,借舌下腺小导管开口于舌下襞表面。
2、食管有哪几处狭窄?各距上颌中切牙距离如何?答:食管有三处狭窄,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六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15cm;第二狭窄为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第5胸椎之间水平,距中切牙25cm;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40cm。
三个狭窄处是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3、简述胆汁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
答:胆汁由肝细胞产生后,经肝左管、肝右管输送到肝总管,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内贮存。
进食后,尤其是进食高脂肪食物,在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下,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使胆汁自胆囊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腔内。
4、简述阑尾切除术中如何寻找阑尾。
答:阑尾的位置一般常与盲肠一起位于右髂窝内,但变化较大。
国人阑尾的位置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多见,由于结肠的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故沿结肠带向下追踪,是手术中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5、简述咽的交通情况。
答:咽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其中鼻咽借鼻后孔与鼻腔相通,借咽鼓管咽口与咽鼓管相通;口咽借咽峡与口腔相通;喉咽借喉口与喉腔相通,借食管与胃相通。
6、腹膜炎症或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多采取半卧位,为什么?答:使有害液体流至下腹部,腹膜有吸收的功能,因下腹部腹膜的吸收能力较弱,以减少腹膜对有害物质的吸收。
7、腹膜腔积液时在患者仰卧位和坐卧位时各自最易停留在何处?答:仰卧位时,最易停留在肝肾隐窝。
坐位时,最易停留在直肠子宫陷凹(女),直肠膀胱陷凹(男)。
8、咽可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有哪些结构特点?答:咽可以分三部分,软腭平面从上称鼻咽,软腭平面与会厌上缘之间称口咽,会厌上缘从下称喉咽。
鼻咽部有咽鼓管咽口,平对下鼻甲的后方,咽鼓管圆枕是确认咽鼓管咽口的标志,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喉咽部有腭扁桃体;口咽部两侧有梨状隐窝,是异物滞留的部位。
综合论述题1、一幼儿误食一分硬币后,过两天在粪便中发现,请按顺序写出该硬币都经过哪些器官排出体外。
答:硬币经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肛门排出体外。
2、患者,男性,35岁。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钝痛,5小时后疼痛转到右下腹急诊入院,伴恶心。
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90次/分,血压14.1/10.1kPa(106/76mmHg)。
心肺检查未见异常。
体格检查:右下腹麦氏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
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
请思考问题:(1)阑尾根部体表投影位于何处?手术时如何寻找阑尾?答: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为标志,此点在临床上称为麦氏点(McBurney),阑尾炎症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
有时也以左、右髂前上棘的连线的中、右1/3交点Lanz点来表示。
由于三条结肠带均汇集于阑尾根部,临床做阑尾手术时可沿结肠带向下追寻,这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第六章呼吸系统名词解释1、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把气管、主支气管及肺内的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2、肺门:肺内侧面(纵膈面)中间有一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淋巴管出入肺的位置。
3、肋膈隐窝:肋胸膜在膈胸膜相互转折之处的胸膜隐窝,在深吸气时,肺下也不能到达其内,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腔积液常聚积于此处。
4、胸膜与胸膜腔:胸膜为被覆于胸腔内面和肺表面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
脏、壁两层胸膜在肺根部互相延续,围成完全封闭的胸膜腔。
5、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神经、淋巴管由结缔组织包绕在一起,称为肺根。
6、纵膈:是左右两侧纵膈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前到胸骨,后到胸段脊柱,上为胸廓上口,下至膈。
简答题1、左、右主支气管有什么区别?有何临床意义?答:左主支气管较细长,走向倾斜;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略直。
气管异物易进入右主支气管内。
2、胸膜分哪几部分?肋膈隐窝如何形成?有何临床意义?答:胸膜分壁胸膜和脏胸膜。
壁胸膜按所附着部位分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四部分。
肋膈隐窝为每侧肋胸膜和膈胸膜反折形成,位置较低。
临床意义是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处,故胸膜炎症的渗出常积聚此处。
同时该处为胸膜腔穿刺或引流的部位。
3、喉腔分哪几部分?其标志是什么?答:分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腔三部。
喉前庭位于喉口至前庭裂平面之间的部分。
喉中间腔位于前庭裂平面至声门裂平面之间的部分。
声门下腔位于声门裂平面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部分。
4、试述肺和胸膜下界的投影。
答:肺下界在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腋中线与第8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0肋相交,脊柱旁平第10胸椎棘突。
胸膜下界在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腋中线与第10 肋相交,肩胛线与第11或第12肋相交,脊柱旁平第12胸椎棘突。
第七章泌尿系统名词解释1、肾窦:肾门向肾实质内深入,由肾实质围成的腔隙称肾窦,内含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2、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部,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区域,此处由于缺少黏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时,均平滑无皱襞,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3、肾区: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内,临床称此处为肾区。
4、肾门:内侧缘中部凹陷,有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称肾门。
5、肾蒂:内侧缘中部凹陷,有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称肾门。
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总称为肾蒂。
简答题1、输尿管全程3处生理性狭窄位于何处?答:输尿管全长有三处狭窄,分别在起始处、与髂血管交叉处和入膀胱壁内段处。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名词解释1、精索:精索由腹股沟管腹环,至睾丸上端的圆索状结构。
内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脉、输精管静脉、神经、淋巴管和腹膜鞘突的残余部等。
简答题1、试述男性尿道的特点。
答:男性尿道分三部分,即尿道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
有三处狭窄,即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
两个弯曲是耻骨前弯和耻骨下弯,耻骨前弯在导尿时可以改变。
三处膨大即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尿道舟状窝部。
2、试述精子成熟后排出体外的过程。
答:睾丸精曲小管、精直小管、睾丸网、输出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
3、输精管分为哪几部分?何处是结扎的部位?答: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和盆部。
精索部是结扎选择的部位。
综合论述题1、一名男性患者经B超检查,发现肾盂处有结石。
请写出该结石经处理后经过哪些器官排出体外?该结石经过哪些狭窄排出体外?答:经过的器官: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经过6个狭窄:第一处:输尿管起始处;第二处:输尿管与髂血管交叉处;第三处: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第四处:尿道内口;第五处:尿道膜部;第六处:尿道外口。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名词解释1、子宫峡:子宫体与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之间较为峡细的部分,非妊娠时,长约1cm,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