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湖南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方案
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依法划分和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基础和依据。
为科学划分我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划分范围、步骤及依据
(一)划分范围
全省范围内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包含现用、备用和规划饮用水水源地。
(二)划分步骤
1、2016年3月底前完成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其中包含完善《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023-2005)中已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陆域范围。
2、2016年底前完成日供水量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3、2017年完成全部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三)划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
二、主要内容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主要内容包括:全省1000人以上未划定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湖南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023-2005)中已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陆域范围;建立“一源一档”机制,对水源地建立环境管理档案;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完成后,各地政府要组织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实施方案。
(一)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
1、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
主要调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区域或流域的自然状况及社会经济状况(辖区面积、人口、GDP、水资源利用、供水格局等)。
饮用水源地基础信息(水源地类型、分布及水质现状、取水口位置、供水规模、服务人口、供水方式、水源地水文特征等)。
2、水源地资源、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水量、水质状况及发展趋势(提供近两年的水质监测数据)。
可能对饮用水水源水质主要影响因素(污染源分布、类型及排放总量、浓度等)、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状况(水源地建设及保护情况、管理制度制定与执行状况、监管能力建设情况、水质监测状况、应急机制建立情况等)。
与相邻水域的关系,包括水源保护区上、下游或相邻水域的功能。
从水量、水质和管理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水源地环境状况,指出存在的主要环境和管理问题。
(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在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河流型、湖泊水库型及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特点,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提出针对不同类型饮用水水源地的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说明选用的技术指标、数值计算方法等。
经综合分论证后,提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绘制保护区图集(包含监测点位置、适量坐标等详细情况),填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登记表,说明保护区详细情况。
分析论证拟划分的水源保护区的可行性,保证水源水质目标可达。
对水源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对水质良好、环境条件良好的水源提出保护措施和风
险防范措施。
(三)保护区整治工作
按照国家水源保护相关要求,制定本辖区保护区整治综合方案。
1、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安全(隔离)防护设施建设,设置保护区地理标界和警示标志。
2、清除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一切与供水无关的建设项目,取缔二级保护区内污染型建设项目。
三、任务分工和工作流程
(一)任务分工
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在省政府领导下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及指导。
各地级以上市和各县市区环保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分级负责组织。
各市州环保部门:项目实施单位。
按照全省统一的工作方案和有关技术大纲,负责组织、指导、协助辖区各县市区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
协助辖区环境监测能力不足的各县市区开展水质调查监测,汇总、审核、上报辖区现状调查和环境状况评估资料,指导辖区各县市区划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经市州政府审核后,由地级市政府文件报省政府批复实施。
各县市区环保部门:项目实施单位。
负责本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开展辖区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水源地水质监测,按时上报基础调查和环境状况评估资料,编制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估技术报告,提出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并进行合理性论证。
(二)工作流程
按时间、分步骤地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1、工作布置与培训。
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开展全省各市州、县市区环保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2、水源地现状调查与评估。
开展本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社会经济基础情况、水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分布状况、生态及管理状况的调查与评估工作。
3、编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可行性研究方案。
制定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制作相关图表,编制各地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市州政府批复后,报省环境保护厅。
4、专家指导、上报。
省环境保护厅组织专家对各地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进行技术指导,各地环保部门根据专家意见对技术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修改后,统一由市州政府报省政府审批。
5、省政府审批。
6、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