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数据采集、分析与管理系统设计报告目录一、市场需求信息挖掘 (4)1. 获取市场需求信息 (4)2. 市场需求信息分析 (4)二、工厂成本归集 (4)1. 基于集成化系统的成本数据采集 (4)2. 产品成本归集和核算 (5)三、智能车间大数据采集、分析 (8)1. 制造车间数据采集 (8)2. 车间整体状态及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11)四、业务流程审批及进程监控 (11)1. 业务流程管控 (12)2. 采购、订单、物料管理与数据分析 (14)3. 财务分析与统计 (16)4. 需求、设计、工艺、制造各环节信息管理 (17)5. 移动端APP (18)五、质量信息管理与追溯 (18)1. 质量信息管理 (18)2. 供应商评价优选 (19)六、无纸化OA系统及图档管理 (19)1. 无纸化OA办公系统 (19)2. 图纸及技术文档安全管理 (20)企业大数据采集、分析与管理系统设计报告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向中高端制造业迈进的重要举措。
离散制造型企业,其本身具有零件种类多、加工工序复杂、生产过程不确定因素众多、工厂透明度不高、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等特点。
本系统从清晰的状态感知、实时数据分析与展示、决策精准执行与审批、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管理、无纸化OA及图档管理五大方面着手解决企业痛点,可以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过程管理、产品成本管理、信息共享管理和项目远程管理,帮助企业打造透明的、全过程可控的、高感知度的、高柔性的智慧工厂。
一、市场需求信息挖掘1. 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求信息能从多方面反映市场活动的方向,是企业指定经营战略、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依据。
本系统在每次客户发起询价时,会要求填写详细的需求信息。
通过语义网(Semantic Web),对需求信息进行特征抽取和模糊聚类,进行分类存储,并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的“市场需求指标库”。
2. 市场需求信息分析将市场信息转化为企业决策,必须经过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
对市场需求信息大数据聚类之后的各簇,建立统一的预测模型,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等方法,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将结果进行图表化展示。
二、工厂成本归集1. 基于集成化系统的成本数据采集功能:要素耗费的初次分配、生产成本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采用了基于集成化的成本数据采集方式如图所示,该采集方式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资源管理和质量管理等系统之间数据传递和采集,获取成本的相关信息。
(1)要素耗费的初次分配根据各项支出具体的用途,编制各种耗费分配表及有关的记账凭证,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划分成本费用与非成本费用、成本与费用的界限。
(2)生产成本的分配对制造过程所发生的有关耗费,应按产品工艺路线的工序工时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同时,对计入各产品的成本,要分成本项目进行反映。
(3)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在辅助生产成本归集至末期,应区别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种类,按受益程度在作业面积和设备折旧之间分配,属于期间费用应负担的,按费用项目分别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财务费用”各账户,并按费用项目归集计入;属于产品生产成本应负担的,按成本项目直接计入专项项目栏或先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账户归集。
(4)制造费用的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归集至期末,应在不同车间、不同产品品种之间分配,分配后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2. 产品成本归集和核算通过生产管理系统从生产作业中采集成本数据,能够将一些成本信息从间接费用中分离,成为归属于某一道工序、某一个部件的直接费用。
通过对短期生产计划的调度、监控,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企业生产资源的合理调配,实时收集生产过程当中相关的信息。
生产设备和生产辅助工具直接归属于某一道工序。
因此,生产设备和生产辅助工具能够直接归集到生产工序。
生产设备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耗费的电力,燃料等能源费用,直接形成某个加工工序的成本。
因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折旧、直接能源组成了产品的直接费用,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共同组成了产品成本。
以BOM表和工艺路线为基础,核算产品成本。
BOM 表展现了产品的组成,工艺路线展现了工艺的组成以及先后顺序,BOM 表和工艺路线详细提供了每个零件的作业链,成本管理系统通过与制造执行系统的集成,获取BOM 表和工艺路线的信息,作为基于作业核算的基本信息基础,在基于生产流程的成本核算中,BOM 与工艺路线的是能够成功进行成本数据采集与成本核算的依据。
以制动器为例,制动器主要分为自制件和外购件。
当生产订单资料的下达,工人根据工作票领取材料放置在准备中心,车间管理人员根据生产订单和工艺路线下达相应派工单,派工单记录相应的工人姓名和完成工时等。
车间管理人员根据产品订单定义外购件,依据物料代码生产相应的申购单,经上级批准生成采购单,经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相关流程如图所示。
材料(1)直接材料成本核算制动器直接材料成本主要包括毛坯材料成本和外购件成本。
成本管理模块通过与PDM管理模块的信息集成,成本管理系统从该模块中获取直接材料的相关信息。
直接材料费用要素是根据产品结构表,一般也就是BOM 直接确定的。
由产品生成物料BOM,每个物料对应一个物料代码,依据物料代码在生产领料记录表中核算该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
依据工艺过程卡中的物料代码和毛坯尺寸,根据相应材料采购单生成的单位物料成本,通过毛坯尺寸和单位物料成本计算得出毛坯材料成本。
每个外购件成本依据相应物料代码在采购单中查询相应的成本,通过集成得出外购件总成本。
(2)直接人工成本核算直接人工费用信息为生产人员在该工序中发生的工资费用,工作票单中详细记录了每一道工序是由谁进行加工及其完成工时,财务管理系统中对每一个工人按照其不同的工作年限,技术水平提供了不同的技能等级,工种等级,依据技能等级和工种等级生成相应的工时单价。
通过将工时和工时单价两者信息进行乘积核算,便可得到每道工序的直接人工费用。
(3)制动器生产加工和装配设备费用核算资源管理中机床设备管理详细定义了生产设备的类别、单价和折旧年限等信息,根据设备单价和折旧年限按照年限平均法生产其相应的生产设备折旧费用。
另外,生产加工制动器零件的车床、数控钻攻中心、铣床等生产设备每月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水电费和燃料费。
设备折旧费用、水电费和燃料费等设备费用分配到具体的每一道具体的生产工序。
月度设备费用除以设备作业总工时得到单位工时设备费用,根据工序派工单得到工序相应的工时,将单位工时设备费用和工时两者信息进行核算,便得到每道工序的设备费用。
(4)厂房费用核算厂房折旧费可按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平均法计算,其厂房资产估价可根据资源管理中查看。
首先通过厂房折旧费和厂房所有设备工作面积两者信息进行核算,得到单位工作面积厂房折旧费。
其次,生产制动器的每个工序所占厂房折旧费为单位厂房折旧费乘以该工序所占工作面积。
最终,通过工序所占厂房折旧费、该工序月度总工时和该工序工时,便得到每到工序所占厂房折旧费的费用。
(5)工装费用核算工装费用包括刀具、夹具、量具、模具及其他辅助工具的费用,它们相对应的采购成本可根据相应的编号在资源管理资料表中查询相应的数据以及相应的使用寿命。
通过工装工具成本和相应的使用寿命两者信息得到单位时间工装费用,将单位时间工装费用和该工序工时结合核算得出该生产工序所占工装费用的大小。
(6)质检费用核算质检费用可根据零件代码和工序号在质量检测管理记录单中查询相应的质检费用以及质检的次数。
通过将该月质检人员费用、检验总次数和制动器检验次数三者信息结合便得到制动器质检费用。
(7)损失费用核算产品损失费用可根据零件代码在不良品管理记录中查询相应的出现问题的个数以及在哪道工序出现质量问题。
由于质量原因报废的产品损失费用,并最终归集于产品质量损失成本。
(8)外协费用核算外协费用可根据零件代码和工序号在外协管理记录单查询相应的数据。
外协费用:制造过程中工序外协所需的费用,直接追溯到产品成本上。
(9)其他制造费用核算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根据产品的数量进行成本分配。
通过将制造器的其他制造总费用和该月生产数量两者信息核算出制动器的其他制造费用。
三、智能车间大数据采集、分析1. 制造车间数据采集功能:人员登录获取生产任务,NC代码上传下载,设备工装状态采集,在制品流转信息获取,快速获取计划变更信息,开发可根据动态生产任务进行自组织生产的信息物理原型系统,实现动态生产环境自主感知、多类型生产任务自组织调度、复杂工艺参数自优化配置、装备控制策略自适应调整等功能。
为解决离散制造车间生产管理难题,建立下图所示车间总体框架,为ERP、CAPP、MES、DNC等车间生产管理系统提供快速,精准的数据服务,最终实现车间内部各软件系统信息交互,彻底解决车间信息“孤岛”。
其中车间生产资源层实现生产过程数据的实时采集,车间PC端(一体机等)作为数据智能采集预处理的载体,将参与该加工中心的所有制造资源相关过程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
(1)生产任务获取人员登录后加载该加工中心生产任务信息,配置相关制造资源。
(2)基于CPS的实时设备生产状态采集通过宏指令与串口通信,监控数控机床实时加工数据,实现宏指令镶嵌与NC程序的上传下载;通过串口通信获取智能电表与相关工业传感器数据,监控设备工装生产状态数据。
(3)基于制造物联技术的信息获取通过制造物联技术实现实时在制品流转信息、人员信息以及工装信息获取。
(4)计划变更信息获取通过车间局域网,实时获取车间其他软件系统与本工序相关的制造工艺信息和生产计划信息。
最终实现如下图所示的多层面、多尺度数管理。
实时准确地实现对生产进度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工序流转数据、人员生产行为数据的智能化分析运用,打通车间信息流,辅助管理层进行调度与工艺决策。
2. 车间整体状态及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车间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融合,将管理信息系统与车间制造设备控制系统、车间物流系统集成,实现对车间制造全过程数据的采集。
整个系统平台内容制造工艺数字化、制造资源数字化、制造执行数字化、车间设备智能化与网络化。
为了满足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延伸等新型业务模式需求,研究智慧企业设计资源、管理流程、制造过程、制造服务的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关联挖掘方法,形成制造企业跨时空尺度制造数据耦合与分析机制。
研制全类型制造大数据智能分析算法,开发面向个性化、服务化和智能化等模式的企业制造大数据分析算法库。
研制制造大数据的设计、制造、服务和管理的可视化分析系统。
构建流程行业和离散行业的典型数据集,形成行业解决方案。
四、业务流程审批及进程监控1. 业务流程管控功能:询价需求审批,报价审批,设计任务审核,采购需求审批,采购申请单审批,付款申请单审批,外协订单审批,工艺路线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