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讲中医养生学-概述.ppt
第一讲中医养生学-概述.ppt
❖ 道德健康:
▪ 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美丑、荣辱、是非的能 力;按社会公认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言行。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 世界卫生组织衡量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志:
▪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 7.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 ▪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 9.头发光洁,无头屑; ▪ 10.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15% 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占人群总数的
左右。
疾病: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发生
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损伤发生
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
患者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人们对环境适应
能力降低和劳动能力减弱乃至消失。
▪ 说得快: • 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 走得快: • 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 “三良好”——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 ▪ 良好的个性人格: • 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 豁达乐观。 ▪ 良好的处世能力: • 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 的社会环境。 ▪ 良好的人际关系: •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
第一节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健康与亚健康
▪ 健康 • 没病可以看作是健康吗? • 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 不仅仅是单纯的没有生理疾病或身体虚弱的状态。 • 指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完全处于良好的状 态,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没有生理疾病或虚弱状态。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 养生与中医养生
▪ 养生:
• 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 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养:护养、保养、调养、培养、补养; –生:生命、生存、生长。 –养生:保养生命,养护生命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其有“养生主”一篇专论。 从含义上讲,与养生相似的称谓,还有 摄生、治身、养性、道生、保生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 概括为“五快”和“三良好” ❖ “五快”——生理健康 :
▪ 吃得快: • 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
▪ 便得快: • 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 睡得快: • 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第一节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 养生之道: •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 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道”包括理论和方法 。
▪ 养生保健: • “养生”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保健”活动,所 以,有时养生与保健合称为“养生保健”。
LOGO
中医药养生与美容
第一讲 中医养生学概述
中医药养生与美容主要讲授内容
1
养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常用的养生方法
3
审因施养
第一章 概论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灿烂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 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中医养生学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可靠的实践经验以及鲜 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医学伟大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数千年来 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与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医养生:
•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 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中医养生学归属于中医理论体系,又与其他学科有着 纵横交错的关系,涉及面甚广。但是,又与养生学独具 的理论观点、丰富多样而积极有意义的方法手段、普及 性与大众化的行为模式,使其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一门 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15%Biblioteka 被确诊患有各种疾病的,亦占人群总数的
左右。
第一状态 第二状态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 亚健康(第三状态) ▪ 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 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 状态。 ▪ 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 • 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 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 亚健康 • 第三状态、次等健康状态、过度状态、非病非健康状态、中间状态、 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亚疾病状态、亚临床期、慢性疲劳综合症 等。 ▪ 亚健康的人通常没有器官、组织、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觉不 适,疲劳乏力,反应迟钝、活力降低、适应力下降,经常处在焦虑、烦乱、 无聊、无助的状态中,自觉活得很累。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 1.“将军肚”早现。 ❖ 2.脱发、斑秃、早秃。 ❖ 3.频频去洗手间。 ❖ 4.性能力下降。 ❖ 5.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 ❖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不解乏。 ❖ 10.想做事时,不明原因地走神,脑子里想东想西,精神难
❖ 躯体健康(生理健康):
▪ 是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 ❖ 心理健康:
▪ 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知足常乐,有良好心理状态。人与人之间 具有同情心、爱心、和睦相处,善于交往。
❖ 社会适应能力:
▪ 指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 并能主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第一节 中医养生及其相关概念
❖ 影响健康的因素 ▪ 环境因素:
• 生态环境遭破坏 • 空气污染 • 水污染 • 食物污染 • 此外,辐射、噪音、生物因素等环境因素,均可危害健康。
▪ 个人因素:
• 营养失衡 • 不良生活习惯 • 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 遗传因素 • 此外,职业、年龄、教育水平、保健意识等均可影响人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