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宁关于成立鞋材公司可行性报告

西宁关于成立鞋材公司可行性报告

西宁关于成立鞋材公司可行性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报告摘要说明世界制鞋重心的转移实际有规律的,早期制鞋中心在意大利、西班牙;80年代转移到制造成本相对低廉的日本、台湾、韩国等地;90年代又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广东、温州等地;目前,其又迁移至东南亚如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地。

2019年全球鞋类产量为243亿双,同比增长0.41%。

xxx公司由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科技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380.0万元,占公司股份65%;B公司出资200.0万元,占公司股份35%。

xxx公司以鞋材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公司计划总投资14276.2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876.14万元,占总投资的76.18%;流动资金3400.13万元,占总投资的23.82%。

根据规划,xxx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2588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0383.52万元,税金及附加267.09万元,利润总额5504.48万元,利税总额6530.81万元,税后净利润4128.36万元,纳税总额2402.45万元,投资利润率38.56%,投资利税率45.75%,投资回报率28.92%,全部投资回收期4.96年,提供就业职位424个。

鞋材制造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化工类原材料、五金、制鞋机械、辅料等。

目前,我国鞋材制造行业的上游行业基础扎实、行业工艺较成熟,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机械设备和原材料,满足本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上游行业产品的供求关系、价格变动、技术质量水平对本行业的发展和盈利有一定的影响,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导致采购成本的变化,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将影响到产品的品质及耐用性。

第一章总论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一)公司名称xxx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二)注册资金公司注册资金:58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xxx公司由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科技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380.0万元,占公司股份65%;B公司出资200.0万元,占公司股份35%。

(四)法人代表黄xx(五)注册地址某产业园(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西宁,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是青海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5个区、2个县,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8.71万人,城镇人口173.90万人,城镇化率72.85%。

西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青海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和通讯中心,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中央军委西宁联勤保障中心驻地。

西宁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取西陲安宁之意。

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六)主要经营范围以鞋材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xxx公司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

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根据规划,依托某产业园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鞋材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鞋业产地和出口国,每年鞋类产品约60~80亿双,产量占全球总量的60%,出口量占全球鞋产品总量的50%,其中聚氨酯鞋材是出口的主要品种之一。

2014年我国制鞋业主营业务收入为6,899.60亿元,2015年1~12月规模及以上制鞋企业4,505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7,437.75亿元,同比增长6.97%。

据统计,2019年全球共制造243亿双鞋,创历史新高。

自2010年以来,全球鞋类产量增长了21.2%,年均增长率为2.2%。

2019年鞋类行业增速放缓,仅比上一年增长0.6%。

第二章公司组建背景分析一、鞋材项目背景分析据统计,2019年全球共制造243亿双鞋,创历史新高。

自2010年以来,全球鞋类产量增长了21.2%,年均增长率为2.2%。

2019年鞋类行业增速放缓,仅比上一年增长0.6%。

制鞋产业高度集中在亚洲,其鞋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90%。

其中,中国鞋类产量134.75亿双,占比55.5%的占比位居榜首,远高于其他国家。

印度排名第二,鞋类产量26亿双,占比10.7%。

越南、印度尼西亚鞋类产量超10亿双,分别占比5.8%、5.1%位居第三、第四。

巴西、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墨西哥、意大利进入前十,鞋类产量占比排名第5-10名。

近几年,因中美贸易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越南、印度尼西亚从中受益颇多,其鞋类产量的占比均有增长,孟加拉国也大幅扩张鞋类生产。

此外,土耳其、巴基斯坦鞋类产量占比提高,排名赶超孟加拉国。

近三年,中国、巴西、墨西哥、意大利鞋类产量占比有所下滑,其中,中国鞋类产量占比下滑明显。

2019年全球鞋类出口总额继续增长,再创历史新高,达1460亿美元,同比增长2%。

其中,亚洲鞋类出口额增长了2.8%,成为拉动全球鞋类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因素。

而欧洲地区,增长幅度仅为1.2%,全球其他地区增幅更低甚至为负。

具体国家来看,中国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2019年中国鞋类出口额450.49亿美元,占全球鞋类出口总额的30.9%。

由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约70.8%的鞋类用于出口。

印度鞋类出口总额25.18亿美元,占全球鞋类出口总额的1.7%。

印度鞋类产品主要用于内销,只有11%的鞋子用于出口。

越南和印度尼西亚鞋类产量占比较低,分别为5.8%和5.1%,但越南完全用于出口。

印度尼西亚则和巴西则以内销为主。

土耳其鞋类产量占比为2.2%,出口和内销各占一半。

出口单价方面,意大利脱鞋类产品出口平均价格为57美元/双,稳居全球首位。

中国,鞋类出口平均价格仅为4.72美元/双,由此看来,中国出口鞋类多为低档产品。

与之相似的是土耳其,虽然其鞋类产量骤增,但出口平均价格仅为3.29美元/双。

位于全球鞋类产量前五的印度和巴西的鞋类出口平均价格相近,均在8美元/双左右,但与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相比,价格约低5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及制鞋业,负面信息突显。

据葡萄牙鞋业协会主办的世界鞋业(世界鞋业年鉴和全球鞋类行业新闻重要发布平台)创建了世界鞋业专家组发布的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表示,与正常情况相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鞋类消费量将至少下降20%;另有25%的受访者表示,鞋类消费量在全球范围内将暴跌35%以上。

世界鞋业专家组预测,2020年全球鞋类消费将平均减少约22.5%,其中欧洲地区减少27%,北美地区减少21%,亚洲地区减少20%。

也就是说,根据2019年世界鞋业年鉴报告中的数据,2020年北美地区鞋类消费将减少6.96亿双,欧洲地区减少9.08亿双,亚洲地区减少24亿双。

因此,制鞋行业市场运行环境极为严峻,从业者们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市场鞋类需求骤降的局面。

二、鞋材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世界制鞋重心的转移实际有规律的,早期制鞋中心在意大利、西班牙;80年代转移到制造成本相对低廉的日本、台湾、韩国等地;90年代又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广东、温州等地;目前,其又迁移至东南亚如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地。

2019年全球鞋类产量为243亿双,同比增长0.41%。

从鞋类地区产量来看,中国依旧是世界上鞋类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

2019年中国鞋类产量占全球的55.5%,为全球鞋类产量占比最大的国家。

中国在制鞋与销售方面,具有全球较完善的制鞋供应链、专业的行业集群;加上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支持政策,推动了行业的良性发展;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面世,也为行业带来新的动力。

2019年中国鞋出口数量为953622万双,同比增长0.12%;鞋出口金额为44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中国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

在互联网推动之下,中国逐渐在向高技术产业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经济环境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对国内经济市场而言,劳动力的价格在不断地上升。

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制鞋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并且科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外贸鞋业的产业结构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中国鞋业加工制造、从数量型向品质型和效益型转变,产业升级是必走之路。

中国鞋业的生产量和出口量今后或许将有所下降,但品质将得到提升,产品价格和出口总值将会不断增长。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具体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同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

开展管理咨询服务,建立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专家信息库,并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和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网站公布,供广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选用,为各地开展管理咨询服务提供支撑;鼓励和支持管理咨询机构和志愿者开展管理诊断、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全年完成对50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1000名中小企业领军人才的培训,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民间投资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约占制造业投资的85%以上,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对促进民间投资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5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围绕《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促进民营制造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释放民间投资活力,引导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