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

论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

浅论环境侵Fra bibliotek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
法I制I天l地科浅论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李宏(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法律系,安徽合肥230009)摘要:因果关系是环境侵权案件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由于环境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对该类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为保障环境污染受害人的权益,我国应借鉴国外相关合理制度,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不同于普通民事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规则.关键词: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证明方法因果关系是民事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只有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果关系也较为困难.1环境污染损害行为的特点决定了其因果关系认定的特殊性在传统的民事侵权诉讼中,受害人要获得胜诉的!之一就是能够举证证明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这对于普通民事侵权案件的受害人来说,要求并不严格,但对于环境侵权案件的受害人来说,则属严苛,绝大多数受害人根本无法严格证明环境损害行为与其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这主要由环境污染损害行为以下的特殊性所决定:1.1环境污染损害行为本身具有独特性.在时间上,环境损害行为不像普通民事侵权行为那样一次性即时完成,而往往具有待续性的特点,时间跨度较长,有的甚至达数年之久.在空间上,环境污染损害行为所涉空间范围广阔,包括空中,地表,地下,水域等大面积范围.在外在表现特征匕,性,在—定的时空范围内,往往有多个行为主体做出环境污染行为相互交织在—起.1.2在环境污染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的联系上,表现出很强的隐蔽性.环境污染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后果往往并非由损害行为直接作用于损害对象而产生,而是在一定的时空中通过污染物与环境要素之间发生生物,化学,物理等反应而产生损害结果的,这完全不同于普通侵权行为直接作用于他人的人身和财产而产生损害结果,因此人们并不能够对其因果联系像普通侵权行为那样即刻作出明显的判定.l3环境污染行为与其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并非不可判定,但—般都需要借助专业的科技知识和特殊的仪器制备以及需要通过较为复杂的专业证明程序.而环境损害行为的受害人多为弱势群体,根本无法具备t述对因果关系证明的特殊要求.2国外关于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认定的理论及制度由于环境侵权受害人无法对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严格的证明,因此,如果在司法程序上依然按传统民事侵丰又案件因果关系的证明要求来对待环境民事诉讼的原告,那么,受害人受损的环境权益将几乎不能获得法律救济.所以,为保护处于弱势的受害人的权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环境侵权诉讼中采取一定的方式降低原告对因果关系的证明要求,即实行特定的规则对因果关系作出认定.2.1采用推定方法认定因果关系所谓用推定方法认定环境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是指原告只要举出一定的证据证明损害结果很有可能是由被告的污染行为所造成的,法官就可认定该行为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除非被告能够举证证明该结果并非由其行为引起.在美国,法院处理环境侵权案件时一般实行”事实自证”的原则,即事实本身说明问题,只要受害人提出证据证明污染可能是由被告造成的,就可以使法官或陪审团推定侵权事实及因果关系的成立.如美国密歇根州《环境保护法》规定:原告只需提出表面证据.证明污染者已经或很可能有污染行为,案件即告成立,若被告否认有该污染行为和危害后果,则必须提出反证.在德国,民事诉讼中则采取”表见证明”的方法处理环境污染诉讼中相关案件事实的认定,包含因果关系的认定.所谓”表见证明”是指以—定的间接事实为基础,适用经验法则推定主要案件待证事实存在的证明方法,该方法也大大减轻了原告对因果关系的证明负担,当然该规则同时也允许被告提出反证推翻该事实推定.如德国责任法》规定:如果依照个案的具体情形,某—设备很有可能引起既有的损害,则推定该损害是由该设备造成的.a2.2采用疫因学证明方法认定因果关系所谓疫学,是指就集体现象的疾病,探明其发生,分布与社会生活的因果关系,寻求对策,防治疾病发生的科学疫因学证明方法,则是将有关某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就疫学上的若干因素,利用统计的方法调查各因素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从中选出关联性较大因素,对l比进行综合判断.在环境侵权诉讼中,采取该种证明方法,只要证明某种因素与某种疾病在疫学上具有因果关系,即可在法律上确认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日本在历史E发生的富山骨痛病,水俣病,四Et市哮喘病等着名环境污染案件中,就大量采取了这种证明力怯.疫因学证明方法降低了因果关系证明的盖然性,虽然依据此法难以得出完全正确的结论,但却提供了—个明确具体的标准,从而可对复杂的因果关系作出有效的判断.2-3采用间接反证方法认定因果关系问接反证方法来源于德国的民事证据法,也是解决环境诉讼中因果关系判定问题的重要方法,其含义是指当主要事实是否存在尚未明确时,由不负举证责任的当事人负反证其事实不存在的证明责任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环境污染损害的因果关联因素较多,如果原告能够证明其中的部分关联事实,其余部分的事实则被推定为存在,而由被告负反证其不存在的责任,这大大减轻了原告的证明责任.3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检讨与完善建议我国的民法,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环境特别法并未对环境侵权案件中因果关系的认定作出专门的规定,而仅在最高院有关司法解释中有较为原则和简略的涉及.如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上述两规定并未真正解决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问题,而仅仅是对该类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这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原告的举证责任,但对于因果关系,原告究竟要承担多大的证明责任,裁判者究竟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规则,能在何种程度下认定因果关系的存在,这—切都没有明确的答案.这导致了我国司法实践中法院对环境侵权案件因果关系的认定五花八门,有的要求原告如同普通侵权案件—样对因果关系作出严格的证明,有的能够采用事实推定的方法确定因果关系,有的采用主动调查研究的方法试图精确判定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因此,我国环境侵权诉讼中,因果关系的认定缺乏统一的规则,造成执法的不统一,难以充分保障受害人的权利救济,导致诉讼程序的混乱和不合理.因此建议,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先进合理的环境诉讼制度,在有关诉讼基本法及环境保护特别法中,对原告应当承担的因果关系证明责任,证明程度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其应当予以证明的案件事实予以细化,同时对法官判定因果关系的规则或方法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可以认定因果关系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真正合理解决环境侵权诉讼因果关系的认定问题.参考文献【1】马骏驹.余延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f21金瑞林.环境法学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1吕忠梅.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初探fJ].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oo4(2).【41【日]曾田长宗公害与疫学【M】.日本:公害法之研究.1998.作者简介:李宏(1978~),男,法学硕士.讲师.注:本文系2006年度合肥工业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项目科研戍果,项目名称:环境侵权民事诉讼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61706F.-3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