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输血质量管理与安全输血相关制度(护理部分)
输血质量管理与安全输血相关制度(护理部分)
标本采集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送和储存时 间,尽快送检,确保在较短时间内送达实验 室。
➢ 运送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采用加盖容器,保 证标本不受污染,特别是怀疑有高生物危险 性标本应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 非医护人员运送标本存在风险。
9
输血科拒收不合格标本原则
➢ 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信息过于简单(如只有 患者姓名)。
17
输血管理制度
❖ 十一、为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血液从 输血科发出后,一律不得再退回输血科。
❖ 十二、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如室温 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输注时间过长, 滋生细菌的危险。
18
临床输血监护制度
临床输血前的监护
1、严格查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 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逐 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 液有无凝块、变色等异常情况;
➢ 是临床和实验室一个重要的接口,也往 往容易被忽视。
➢ 标本采集者应按规程进行标本采集。
4
标本采集流程
➢ 确定输血后,由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 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唯一标 识如:住院号、腕带。儿科患者应根据父母或监护 人识别,采集静脉血样3ml,EDTAK2抗凝。
➢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进行准确地标记和记录,如病人 姓名、科室、床号、标本采集医护人员姓名、采集 日期、时间,以使采集后的标本上可识别的患者信 息及输血申请单上指定患者的唯一信息相同,并保 证采集者的身份和采集时间等可以准确地被识别。
输血质量管理与安全输血相关制 度(护理部分)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依据 执行标准:卫生部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规范》 2008 《血站基本标准》1998,2012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997
2
临床输血全面质量管理
血管到血管
❖ 六、工勤人员、家属和实习生一律不允许代 替医护人员取血和代替医师签字、填写血型、 用血量以及改填输血申请单;
15
输血管理制度
❖ 七、取血及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 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 床号、血型、血类、储血量、输血日期、交 叉配血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 八、输血时,必须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有无 不良反应,遇有疑问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 止输血,并通知输血科查找原因,待查清原 因后再作处理;
↙ (冷链交接) ↘ 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
输血科←------→临床科室
(制定计划、用血评价)
↙
↘
↙↙ ↘ ↘
实验室
↓
医生 护士
↓
储血室 发血室 治疗室
输血方案 采样、送样
↙↘
↓
↓
疗效评价 输血、记录
EQA质评 IQC质评
3
标本采集
➢ 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为关键点之一,对 检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输血科应认真履行对“输血申请单”、“配血标 本”审查职责,拒绝接收填写不完整的输血申请 单和不合格的配血标本。
12
输血管理制度
❖ 一、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对于手术用血应 事先做好计划。对输血量及所需各种成分血 (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要严格 掌握;
❖ 二、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 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和谷丙转氨 酶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先告知患者 (家属);
➢ 血标本及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 ➢ 输血申请单填写不规范。 ➢ 血标本量过少,无法满足检测要求。 ➢ 血标本被稀释。 ➢ 血标本溶血(溶血性疾病除外)。 ➢ 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
标记说明,造成血型鉴定困难或配血困难(说明后 可将红细胞洗涤)。
10
急救用血流程
急救用血采集血标本要求不变,若之前未 做血型,应加抽一管血抗凝血,审批手续可 在三日内补办。
16
输血管理制度
❖ 九、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 污染、放置室温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 由用血科室负责;
❖ 十、输完血后,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 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汇报单,并反还输血 科保存,病历中应有相应记录。血袋于24小 时内送输血科2-6℃冰箱保存并记录,以便进 行输血疗效观察;
13
输血管理制度
❖ 三、患者需要输血时,医生应向家属讲清输 血的利弊,并及患者共同签定输血同意书后 方可输血;
❖ 四、输血申请单由主管医师填写,严格执行 审批制度,经上级医师审签后,同血样一起 提前呈交输血科;
14
输血管理制度
❖ 五、为做到有计划地供血,除急诊外,凡需 输血者,均应提前1-2个工作日提交用血申请。 根据新《办法》,一次性申请用血和浆总量 ≥1600ml,应报医务科审批;
➢ 配血标本必须是3天内采集的(此标本能 代表病人当前的免疫学状态)。
7
血标本采集面临的风险
➢ 盛错血标本(护士同时采集多位患者血标本, 将血样注入错误的试管中)。
➢ 采血标本的方法错误(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 血标本,标本被严重稀释)。
➢ 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采错对象) ➢ 血标本量不足,溶血。 ➢ 血标本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贴错
11
临床用血申请单的填写
➢ 经治医生必须认真、逐项填写《医院临床输血 (审批)单》,“输血前常规检查结果”部分未 能及时填写 的,必须注明。
➢ 申请医生、科主任、抽血护士必须在输血申请单 相应处签名、盖章。
➢ “输血申请单”填写后如需修改(受血者姓名、 病案号 除外),必须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 范》进行修改。
19
临床输血监护制度
临床输血前的监护
2、确认受血者:输血前医护人员应面对受 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床号、住院号等 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 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合乎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20
临床输血监护制度
5
标本采集流程
➢ 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及输血 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 输血科对临床医护人员所送标本经过双方核 对无误后进行标本登记并签字。
6
标本的正确采集
➢ 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 的重要环节,其影响因素包括采集时间、 采集部位、采血量等,忌在输液臂近端 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