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企业品牌发展路径(精品、相当有见地)

中小企业品牌发展路径(精品、相当有见地)


潜规则
因为第一种现象,5男越想越不放心,谁也没有必胜把 握。 由于大家都害怕被淘汰,于是5男开始商量:“咱们别 相互竞争了,咱们团结一起,干脆我们都不和最漂 亮的女子跳舞,我们轮流和剩下的4位女子跳舞。” 这就形成了一个现有的中国特有默契,一个潜规则。 企业和相关利益体的运作是以这5位男士所代表的利益 团体自私的利益为基础,而不是以所有参与者的利 益为基础。 自由经济的第二种特殊现象-----腐败和道德堕落。
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 4C(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 4C(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 Consumer Cost Convenience Communication 4R(关联Relativity、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回报Retribution 4R(关联Relativity、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回报Retribution ) Relativity Reaction Relation
在一家超市有这么一场对话: 在一家超市有这么一场对话: 我要一瓶奶粉,你知道在哪里吗? 顾 客:“我要一瓶奶粉,你知道在哪里吗?” 服务人员:“太太,我们有五十多种奶粉,您要的是哪种?” 服务人员: 太太,我们有五十多种奶粉,您要的是哪种? XX牌的 牌的。 顾 客:“XX牌的。” 品牌管理第一阶段是以提高消费者认知广度为核心的, 品牌管理第一阶段是以提高消费者认知广度为核心的,也就是扩张 第一阶段是以提高消费者认知广度为核心的 品牌市场覆盖面。 品牌市场覆盖面。 这个阶段也是电视等大众传媒( Media)最风光的时候。 这个阶段也是电视等大众传媒(Mass Media)最风光的时候。许多 “大”品牌被树立起来。在这个阶段树立品牌的最大理由是促进销 品牌被树立起来。 售额快速增长 售额快速增长。
“起点” “一段”
很多行业:我们可能只有5 10年 很多行业:我们可能只有5-10年 的时间实现大幅度的跨越! 的时间实现大幅度的跨越!
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国际竞争给民族企业留下的时间
为什么只有5 10年的时间? 为什么只有5-10年的时间? 年的时间
国内----中国企业的本土相对优势正在丧失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增强 中国的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完善--“阵地战” 低成本型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
形势/态势
中国大势 闽南 经济与文化的大国崛起 海西经济区与两岸文化 关不住的龙 闽在海中 暗流涌动
厦门
厦·漳泉 海西城市群 两岸新格局 闽台
海西经济 第四通
门里一条虫
蛮荒之地
蓝色文明与漂基因
门外一条龙
闽商遍天下
破门成龙在四海
赞歌之后的冷水之思——
海西经济/新发展新飞跃/大厦门背景下的厦门企 业集团已有许多摆在面前 亟需解决的问题: 有牌无品; 贸易导向,颇得实惠的“拿来主义”,一不小心也 会滑落到模仿之技,当繁华褪尽,我们无法想象他 们的出路何在; 虽有包容心,但本性不定,认不清行业的本质; 没有根基,缺乏体系支撑,所有一切经常推倒重 来,难有深厚积累。
一切为了品牌
在物理意义上的品牌是从来就有的,它最初本质是一种标识。 在品牌理论提出后品牌就成为了市场竞争优势的利器。 因为企业发现,和一个人会爱上另一个人并把这种爱演绎成一 种忠诚一样,人们也会对品牌产生归属感。
品牌理论提出不到半个世纪, 品牌理论提出不到半个世纪,流派和相关分支理论就多得让人 眼花缭乱。 眼花缭乱。但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故事就大概能解释品牌管 理演进过程。 理演进过程。
表象与本质 中国企业家面临的4大冲击 自然经济的冲击 国际化的冲击 高风险的冲击 认不清行业本质的冲击
朗咸平---《蓝海大溃败》
管理“四段” 管理“四段”论
•对企业管理发展阶段的定位 •中国企业: 史无前例的“大跨越”
如果按部就班的三级跳 我们需要多少年 ?
“二段” 中国公司 一流跨国公司 “三段” 超一流企业 四段” “四段”
大部分企业家的思路是,不管什么行业,彩电、手机、 汽车,我先挤进去,然后拼命跑,跑得最快就行。无论 竞争如何激烈,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最后是能活过来的, 他们相信的是凭实力拼到最后。 从80年代初的拼胆量,到后来的拼宣传、拼渠道、拼 规模、拼上市,成功的中国企业家个个身经百战。可是 每一次都是相同的思路,相似的手段。规模在扩大,但 实力未必有多大的提高。在一个迅速全面市场化,全球 化的竞争环境下,下一步拼什么?
服务人员: 很抱歉,太太,这个牌子现在暂时缺货。 服务人员:“很抱歉,太太,这个牌子现在暂时缺货。” 我到别的超市找找看。 顾 客:“哦。我到别的超市找找看。” 现在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成为最热门的词,消费者的“情感” 现在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成为最热门的词,消费者的“情感” 品牌忠诚度成为最热门的词 被当作品牌要攻陷的最后堡垒。 被当作品牌要攻陷的最后堡垒。 于是品牌整合营销、客户关系 管理(CRM)、thinking 于是品牌整合营销、 管理(CRM)、thinking 品牌整合营销 )、 1对 品牌直效互动等成为了巩固品牌的热门手段 等成为了巩固品牌的热门手段, One 1对1品牌直效互动等成为了巩固品牌的热门手段,精 耕细作、不盲目追求销售量的提升速度是这个阶段的特征。 耕细作、不盲目追求销售量的提升速度是这个阶段的特征。
dony@
先从一个小笑话开始吧 ——
两人去山中露营,突然出现了一只老虎,其 中一人赶快换上跑鞋,另一人不解地问: “你换上跑鞋有什么用?” 答:“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
市场是吃人的老虎 一些大型国企换好了鞋 但根本问题是:你最终能否跑过市场
服务人员: 但是,另一个牌子的奶粉正在减价,您不考虑吗? 服务人员:“但是,另一个牌子的奶粉正在减价,您不考虑吗?” 不必了。我们全家都喜欢这种奶粉的味道, 顾 客:“不必了。我们全家都喜欢这种奶粉的味道,而且它 还是低脂的。 还是低脂的。” 到了第二阶段,市场开始拥挤,企业需要品牌协助自己获得可贵的 到了第二阶段,市场开始拥挤, 第二阶段 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 于是企业开始以消费者需求为基准细分市场, 品牌内涵和 于是企业开始以消费者需求为基准细分市场,把品牌内涵和特定的 细分市场 目标客户联系起来。 目标客户联系起来。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除了价格以外的另一 联系起来 个竞争优势。 个竞争优势。
此外,我们更要关注的是: 在这个既无效率又不符规律的潜规则运作下,最靓 丽的女子最先被淘汰了。。。。。。 这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自由经济的第三种现象: 越想规规矩矩努力做好产品品质控制和研发的公司, 就越可能先被淘汰。
每10万个居民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 中国,4件,排名第37位,和马来西亚、泰国差不多 卢森堡,7094件,第1名。 本国居民所获专利数量与企业研发人员比率: 中国,排名第36位,和爱莎尼亚相当 韩国,第1名,是中国的57倍……韩国何以能超日赶美的缘由之一。
强势品牌
品牌 名牌
价值主张 知名度 并不断 执行 和传播它 展现个性 输出文化
从俯视、 从俯视、仰视到平视
品牌管理伴随着营销基本理念的变化而演变。 品牌管理伴随着营销基本理念的变化而演变。 品牌管理三个发展阶段实际上相对应的就是从4P到4C然后发展到4R 品牌管理三个发展阶段实际上相对应的就是从4P到4C然后发展到4R 然后发展到 的过程。在不同营销理论指引下自然有不同的企业行为。 的过程。在不同营销理论指引下自然有不同的企业行为。
国际----世界经济版图的重塑(5-10年)
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三块板”
核心技术
天花板
被挤压的战略空间
跨国公司的反倾销
隔板
对全球性销售网络的掌控
地板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攻心为上:“道” 与 “术” 的融合
中国文化与我们的优势、 中国文化与我们的优势、本质 • 中国文化在人才和文化融合上的优势 • 中国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
品牌的本质
产品利益点 喜欢 好处
BRAND
品牌核心价值 企业主张与文化 高度评价
2010-11-11
消费者 体验与感受 信任 个性与形象
需求与信念
720°BMS 品牌管理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驱动力 战略 产品
市场能力
员工
品 牌 个 性
团队
效益
效率
品 牌 属 性
渠道
客户
消费者品牌驱动力
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海西经济”语境下的厦门中小企业 品牌发展路径
THINKER 新格品牌管理机构 苏晓东 2008年4月21日
苏晓东(Dony)
THINKER新格品牌管理机构 GUNG HO共好TA体验学习发展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EMBA 厦门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筹) 厦门市经济管理咨询协会 著作《720°品牌管理》 首席顾问 高级顾问 品牌顾问 客座教授 特约讲师 副会长 副会长 (中信出版社2002年出版)
孙子兵法云: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 不得已。” 熟读兵书、三国,对自己的韬略很有自信的中国 企业家,为什么一定要每次拼到刺刀见红?
逆耳之言
“中国企业在过去30年里发展起一种独特的‘企业战略文化’。 第一,中国企业通常挖空心思从关键官员处获得‘特殊’待遇, 例如市场和资金的特殊渠道,对规定条例的免责和官员的保护 伞等。 第二,为了独享这些特殊化同时避免与其他企业冲突,许多中 国企业不与同业合作,尤其是跨地区的合作。 第三,中国企业倾向多元化经营,以转移因过度的生产和重复 投资所引起的价格竞争带来的潜在损失。” “这种企业战略文化削弱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它们追求短 期增长而没有发展新技术。” ——乔治.吉尔坡《外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