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工程学复习资料

人体工程学复习资料

人体工程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教材第一章)1 人体工程学概念2 人体工程学简史3 人体工程学研究内容4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领域5 人体工程学与人性化设计6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1.人体工程学定义:人体工程学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体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人类功效学,日本称人间工程学,美国称人体工程学。

“Ergonomics”一词在1857年由波兰教授雅斯莱鲍夫提出的,它源于希腊文,其中“Ergos”是工作,“nomes”是规律,整个词是工作法则、工作规律的意思。

我国应用的名称有人类功效学、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和工程心理学等,我们称之为人体工程学。

简单来说,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1)“人”是指作业者或使用者(2)“机”是指机器,但意义要广得多,包括人操作和使用的一切产品和工程系统。

(3)“环境”是指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噪声、照明、气温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研究的主要对象。

2 人体工程学简史●原始时期——原始的人机关系● 19世纪末至一战——萌芽时期(对劳动功效的苛刻追求—人体工程学的孕育)●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初兴时期(二战中尖锐的军械问题—科学人体工程学的诞生)●二战至20世纪60年代——迅猛发展(向民用品等广阔领域延伸—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和成熟)●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两大特点(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可持续发展—现代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在我国(1)19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工业化(人适应机器)在19世纪西方国家工业化影响之下,工具设计是由生产厂商制定,其生产设计目的是为了尽量提高生产效率,用少投入多产出来显示劳动力的互换性。

于是出现了高效率的生产机械,因片面强调人去适应机器,导致大量人身伤害。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能力与其所使用的工具之间的关系,从而进入了有意识地研究人体关系的新阶段.(2)两次世界大战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军事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武器装备变得空前庞大和复杂。

此时,完全依靠选拔和训练人员,已无法使人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武器的性能要求,事故率大为增多。

人们在屡屡失败中逐渐认识到,只有当武器装备符合使用者的生理、心理特性和能力限度时,才能发挥其高效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大力发展高效能和威力大的武器装备,却忽视对操作人员的效能和维修能力的训练,以及设计时没有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致出现操作失误。

如美国空战飞机应战争需要源源而出,当时飞机驾驶舱里的操纵器、仪表、显示器就有一百多种,飞机训练无法与之相适应,因为人的反应速度距离操纵飞机要求的速度差得很大,造成许多事故发生。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情况1949年,在默雷尔(Murrell)的倡导下,英国成立了第一个人体工程学科研究组,翌年2月16日在英国海军军部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这一名称,正式宣告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1949年,查帕尼斯(A•Chapanis)等人出版了《应用实验心理学—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一书,总结了二战时期的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人体工程学奠定了理论基础(4)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研究工作首先在军事和航空领域进行发展,继而在其它工业产品、工作环境设计、以及关于家庭和娱乐等问题,都考虑了人的因素。

1960年,国际上成立了人机工程协会(IEA),世界各国也先后建立了自己的人体工程研究体系。

(5)20世纪70年代以后——两大特点在20世纪70年代,人体工程学形成了两大特点:一是人体工程学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二是人体工程学在高科技领域中得到了应用,自动化系统中人的控制作用、人机信息交互、人工智能等都与人体工程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3 人体工程学研究内容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方面:(1)工作系统中的人(2)工作系统中直接由人使用的机械部分如何适应人的使用(3)环境控制:如何适应人的使用4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领域5 人体工程学与人性化设计(1)以工具的“可用性”为设计目的,工具要适应人的生理能力,视听能力和身体尺寸,应当把操作者看成是有价值观念和有行动目的;(2)保护使用者的安全健康,把设计思想和设计标准从机器技术中心论转向以人为中心的设计;(3)减少造成人的精神压力的紧张源,使人机界面的操作符合人的行为习惯方式,改进设计中的隐性错误,同时增加界面的审美性,达到人与机器应当相互补充的一个目标;(4)注意特殊人群的研究,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用具符合其特点,特别是在公共交通、城市道路、公共生活设施当中应该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在设计中渗透人文属性;(5)更为人性化的材料技术的研发;(6)智能产品的人性化服务;6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为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人的活动范围及家具设备的数量和尺寸):影响场所空间大小、形状的因素相当多,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的活动范围以及设施的数量和尺寸。

因此,在确定场所空间范围时,必须搞清楚使用这个场所空间的人数,每个人需要多大的活动面积,空间内有那些设施和设备需要要占用多少面积等等。

(2)为设计家具提供依据;家具、设施的主要功能是使用,因此,无论是人体家具还是储存家具都要满足使用要求。

属于人体家具的椅、床等,要让人坐着舒适,书写方便,睡的香甜,安全可靠,减少疲劳。

属于储存家具的柜、橱、架等,要有适合储存各种衣物的空间,并且便于人们存取。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设计家具、设施时必须以人体工程学作为指导,使家具、设施符合人体的基本尺寸和从事各种活动需要的尺寸。

(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人的感觉器官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感觉到刺激物,什么样的刺激物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刺激物是不能接受的,这是人体工程学需要研究的另一个课题。

人的感觉能力是有差别的,从这一事实出发,人体工程学既要研究一般的规律,又要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的感觉能力的差异。

以视觉为例,人体工程学要研究人的视野范围(包括静视野和动视野)、视觉适应及视错觉等生理现象。

第二章人体测量(教材第二章)1 人体测量2 人体尺寸3 尺寸的分类4 人体尺寸的差异5 人体尺寸运用中的问题6 常用人体尺寸1 人体测量人体测量学:人体测量学是通过测量人体个部分的尺寸和人体的体积、重量等其它物理特征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特点和差异,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为设计提供测量数据。

人体测量按照测量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两类:(1)对个别人进行测量,如对宇航员做专门测量和专门设计(2)对群体的测量,例如对某地区所有男性青年的测量人体测量的工具:(1)人体测高仪(2)人体测量用直角规(3)人体测量用弯角规在室内设计中最有用的是十项人体构造上的尺寸,它们是:身高、体重、坐高、臀部至膝盖长度、臀部的宽度、膝盖高度、膝弯高度、大腿厚度、臀部至膝弯长度、肘间宽度。

2 人体尺寸人体尺寸指用专用仪器在人体上的特定起点、止点或经过点沿特定测量方向测得的尺寸。

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

3 尺寸的分类(1)构造尺寸:是指静态的人体尺寸,它是人体处于固定的标准状态下测量的。

可以测量许多不同的标准状态和不同部位。

如手臂长度、腿长度、座高等。

它对与人体直接关系密切的物体有较大关系如。

(主要为人体各种设备提供数据,如家具、服装等)(2)功能尺寸: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范围。

是由关节的活动、转动所产生的角度与肢体的长度协调产生的范围尺寸,它对于解决许多带有空间范围、位置的问题很有用。

虽然结构尺寸对某些设计很有用处,但对于大多数的设计问题,功能尺寸可能更有广泛的用途,因为人总是在运动着,也就是说人体结构是一个活动的可变的、而不是保持一定僵死不动的结构。

4 人体尺寸的差异(1)种族差异(2)世代差异(3)年龄差异(4)性别差异(5)残疾人(6)职业差异(7)其它因素引起的差异性5 常用人体尺寸(参考书本第二章)第三章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1 心理空间2 人的行为习性3 行为与室内空间分布4 人在空间中的定位5 空间环境与人际交流6 幽闭恐惧7 恐高症1心理空间(1)个人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这是直接在每个人周围的空间,通常具有看不见的边界。

它可以随着人的移动,具有伸缩性。

(2)领域性(3)人际距离人类的与“领土”有关的距离有以下四种:1、亲密距离(密友)2、个人距离(普通朋友)3、社会距离(社交)4、公众距离(其他人)2 人的行为习性(1)抄近路(捷径效应)捷径效应:是指人在穿过某一空间时总是尽量采取最简洁的路线。

(2)识途性(3)左侧通行(4)左转弯(5)从众习性(6)聚集效应3 行为与室内空间分布(1)空间定位(2)空间分布(3)行为与室内空间设计关系4 人在空间中的定位斯梯里思观察了伦敦地铁各个车站候车的人以及剧场、门厅的人们,发现人们总愿意站在柱子附近并远离人们行走路线的地方。

在日本,卡米诺在铁路车站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人们总是设法站在视野开阔而本身又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并且不至于受到行人的干扰。

第四章第四章人体与家具1 座椅的设计2 卧具的设计3 桌类设计4 柜类设计1 座椅的设计座椅对人的益处:A 减轻腿部肌肉的负担;B 防止不自然的躯体姿势;C 降低人的耗能量;D 减轻血液系统的负担;座椅设计主要讲述内容:(1)坐的解剖学和生理学(2)一般的座椅设计原理(3)侧面轮廓(4)工作椅(2)一般的座椅设计原理与座椅有关的舒适程度和功能效用是它们的设计与人体的结构及力学关系所构成的。

设计时有一些基本原则。

①重量的分布:②座椅的高度:③座椅的深度与宽度:座位的深度和宽度应该取决于座位的类型。

④身躯的稳定性:(3)侧面轮廓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座椅的侧面轮廓。

在座椅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实验,以确定座椅的侧面轮廓是否感觉舒服。

座椅的侧面轮廓若能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和肌肉负荷,并使之降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就能产生舒服的感觉。

当靠背倾角达到110度时,人体有舒服的感觉。

(4)工作椅人工作时坐着的座椅叫工作椅。

多功能工作椅具有高靠背垫腰凸缘。

工作椅并不一定需要靠背,工厂车间的工作椅一般没有靠背。

办公室的工作椅一般需要靠背。

2 坐椅分类当考虑坐姿动机时,座椅基本分为三类:休闲用椅、工作用椅、多用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