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热的临床诊疗思路

发热的临床诊疗思路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不规则热
急骤上升,骤降 无规则
能 不定期
回归热,霍奇金病、周 期热 结核病、风湿热、肺炎、 渗出性胸膜炎
不明原因发热

Hale Waihona Puke 定义:发热3周以上,体温(肛温)38.3℃以上,入院后1周 仍无法明确诊断。经“1周详细的检查仍无法明确诊断” 。
临床分类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烟、年龄40岁以上→肺癌。

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系统疾病。 发热伴有尿急、尿频、尿痛→泌尿系统疾病 发热伴有贫血、皮肤粘膜出血、关节痛→血液系统、 结缔组织疾病。
查体

如牙龈红肿、结膜充血、肝脾肿大;心脏 杂音、肺部呼吸音罗音、腹部压痛等
非感染性疾病发病相对较慢 恶组、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等 血液系统疾 病,可以表现为急骤起病,且病情 凶险
概念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 发热。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
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少许患者为非致热源性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
各种病原体、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物、抗 原抗体复合物;


内源性致热源

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
外源性致热原
产生致热原细胞 内源性致热原 体温调节中枢

临床病因以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
感染性发热

一般感染:常见病原体感染如:一般的细
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

特殊感染: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结核病、
钩体病、登革热、伤寒、非典、禽流感等。
问诊要点

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程度、频度(间歇性或持续 性)、诱因;

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尿急尿痛、腹痛、关节肿痛、皮疹、 出血等;

患病以来一般情况,如精神状况、食欲、体重状态、睡眠及大小
便情况;

诊治经过(药物、剂量、疗效);

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流产或分娩史、服药史、
职业特点等。

发热伴有咳嗽、咳痰→呼吸系统疾病→⑴寒战、胸痛、 咳铁锈色痰→大叶性肺炎;⑵盗汗、消瘦、结核菌素
试验阳性→结核病;⑶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丝,抽

散热减少:广泛的皮肤病,慢性心力衰竭,特点:一 般为低热。
发热的分度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高热 超高热
38.1-39℃
39.1-41℃ 41℃以上
临床上常见的热型如下
热型 发热特点 39-40℃以上 波动不超1 ℃ 。 39℃以上,波动大, 超2℃。 无热期与发热反复 交替。 逐渐上升,逐渐下 降,逐渐升高 体温能否降 至正常 否 否 能 能 常见疾病 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 伤寒 败血症、风湿热、重症 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布鲁菌病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组织巨噬细胞
体温调定点上移
交感神经 血管收缩 散热 体温升高 躯体运动神经 寒颤 产热
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颅脑外伤、脑出血、炎症等。特 点:高热、无汗,一般的退热药物作用差,需用使用
冰帽、冬眠降温。

产热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癫痫持续状态,特点: 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7.5℃,控制原发病后,体温 恢复正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