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提升》 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提升》 教案

文言文翻译技巧提升训练【教学目标】1、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3、让学生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质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近期考试翻译得分情况导入。

二、考点扫描:(多媒体投影)文言文翻译的两个考点: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三、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考试不作要求)四、反例警示(考生常犯的错误):读下面的文言句子,给翻译找错误,并指出属于那种类型致误。

1译: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

(字字落实)2、盖失强援,《六国论》译:因为失去了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完整。

(活用)3《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希望大王和群臣谁来商量这件事呢?(通假)4《五人墓碑记》译:砍断的头颅放在城墙上,颜色没有一点变化。

(古今异义)5《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寻求一个人,让他出使并回复秦国。

(定语后置)6《阿房宫赋》译:秦国人没有闲暇自己哀叹,(只有)后人来哀怜它。

(宾语前置)7《季氏将伐颛臾》译:过去先王认为是主管祭祀蒙山的人。

(省略句)8《寡人之于国也》译:供养活人、为死人置办丧事没有缺憾,行王道就开始了。

(判断句)9译:这应该责备你吧。

(固定句式)四、直译的方法:(一)留、删、换(1)留:凡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例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2)删: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例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师说》)——不理解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了,而大的方面却丢弃掉。

(3)换: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例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坏处。

例2、璧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上有瑕疵,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二)调、补、猜1、调: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这些特殊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例1、大往来何操?(《鸿门宴》)——宾语前置句:大王来操何?译文: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东西?例2、求人可使报秦者(《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句:求可使报秦之人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2、补: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阿房宫赋》)——结论: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2、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一个人欣赏音乐)不如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结论: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3、猜:(1)利用汉字形、音、义的联系猜。

例1、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2)利用文言句式的特点猜,如对偶。

也可以据此推断省略成分。

例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例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五、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异同”一览表六、文言文翻译的五步骤(幻灯片显示)1、切: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2、审: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

3、连: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4、验:检验句子是否连贯通顺,并且代入原文判断意思是否成立。

5、誊: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错别字。

七、课堂练习:例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

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八、课堂拓展练习:越车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輗毁,无所可用。

①然以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③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已,不顾。

④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注释】①辐:连结车辋和车毂(gǔ)的直条。

②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

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③绐(dài):欺骗。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辐朽而轮败(2)以为车固若是(3)效而为之者相属(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诸”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舟载以归,而夸诸人B.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C.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D.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2)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文章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小题1】(1)坏,毁坏(2)这样(3)模仿,仿效(4)理睬【小题2】C【小题3】(1)他就用船运回到家,并向乡人夸耀他得到的破车。

(2)等到敌军侵略他们的国境,越人带着破车去来抵御侵略者。

【小题4】引起读者注意,解释文中故事的寓意。

【小题5】(1)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

(2)不要自以为是。

(3)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

(4)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

(5)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写出任意一点即可)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已经没办法再用了。

但是因为他的家乡不曾有过车,他就用船运回到家,并向乡人夸耀他得到的破车。

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乡人以为车本来就像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效仿制造这种破车。

后来,晋楚一带的人看见这种破车就笑他们笨拙,越人认为晋楚人欺骗自己,就不予理睬。

等到敌军侵略他们的国境,越人带着破车去来抵御侵略者。

结果,车都坏了,大败,但越人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学习的人要担心的也是这种情况啊。

【附加】教学反思:1、优点是——从毕业以来上得最好的一节课,体现出比较大的进步。

讲课思路清楚而且细致,挑不出什么大的错误;笑容也比较亲切,和学生们进行了比较有效地互动,课堂气氛不错。

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所选例子都是课内的,学生没有陌生感,能引起他们的表现欲。

2、缺点是——时间安排上有点不合理,而课堂容量比较大,导致节奏有点快;可以在内容环节上进行稍微的调整,比如“文言文的2考点”“做题步骤”放在前面更好,以达到理论的先行指导;当发现时间不够时,应该把长篇课外阅读文换成短篇的;课件制作上不够完美,致使后面的老师看得并不是很清楚。

教学设想:“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考点,分值达9分之多,所以应该加以重视。

而现实是,学生在平时的做题中,此部分的失分往往非常严重。

理解力太低,以致不能读懂文章,以致不能做到理解文本百分之九十的文字的意思,是失分的重要原因。

但是,如果掌握一些相应的方法,是可以多得积分的。

之前,他们只知道要采用“直译”的方法,却不明确到底要遵循哪些原则来进行翻译,以及具体如何操作。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以求在往后的做题过程中受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