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福州一中校模拟考物理试卷

2020福州一中校模拟考物理试卷

2020年福州一中初三毕业班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完卷90分钟满分100分)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城市家庭常用的能源,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B.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在输出动力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WiFi上网是当今广泛使用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它传递信息用到的载体是电磁波D.制作手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超导体3.下列估测与事实最接近的是()A.完整播放一遍我国国歌的时间约为50sB.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gC.家用电冰箱一天消耗的电能约为24kW·hD.初中生小美长跑的平均速度约为10m/s4.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描述,不符合用电原则,需要改正的是()5.小明开着小货车运送货物,小货车正沿着一斜坡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货车刹车后还要滑行一段距离,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B.小货车行驶过程中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C.小货车所受的重力与路面对小货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货车对公路的压力与公路对小货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6.如图,新冠疫情期间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门口安装红外监控摄像机,从而快速检测学生体温是否正常。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摄像机的镜头后形成()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7.小宇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

水平赛道有一段S形弯道,如图所示。

他想: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更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8.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图)。

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D.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9.医院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血液便自动流入采血管,此时的血液是()A.靠自身重力流入采血管B.被真空吸入采血管C.被空气压入采血管D.由血压压入采血管10.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运动的轨迹(a→b→c→d→e),c是腾空的最高点。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运动员从a点下滑到b点过程中,动能增加B.该运动员从b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C.该运动员在c点的机械能等于d点的机械能D.该运动员在a点的重力势能等于c点的重力势能11.下列关于导体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度长的导体,电阻一定大B.横截面积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小C.导体的电阻由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来决定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12.关于如图所示电路的判断,正确的是()A.只闭合开关S1时,灯泡L1、L3并联B.只闭合开关S2时,灯泡L2、L3并联C.只闭合开关S2、S3时,灯泡L2、L3串联D.闭合所有开关时,灯泡L1、L2并联,L3短路13.体积相同的铅球、铜块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B.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C.铜块受到的浮力最大D.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14.如图所示,电视节目中“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时间分别为5s 和2s.当小强正通过关卡1左侧9m 远的A 处时,关卡刚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关卡4 B.关卡3 C.关卡2 D.关卡11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中每个滑轮的质量都相同,分别用拉力F 1、F 2将重为G 1、G 2的物体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G 1=G 2,则拉力F 1、F 2做的总功相同B .若G 1=G 2,则拉力F 2做的有用功多C .若G 1>G 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D .若G 1>G 2,则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16.如图所示是加热器的电路图.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1、R 2均为发热电阻丝,通过开关S 1和S 2的通断组合,可得到不同加热挡位.该加热器最大电功率是12W ,只闭合开关S 1时,加热器的电功率是8W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加热器只有两个加热挡位B.加热器两个发热电阻丝的阻值之比R 1∶R 2=1∶3C.加热器功率最大时,R 1与R 2的电流之比为2∶1D .该加热器的最小电功率是8W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17.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一颗更大的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18.如图所示,小明顺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

小明再沿绳匀速下滑,其沿绳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f 绳、沿杆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f 杆,f 绳(选填“>”、“=”或“<”)f 杆。

若小明沿杆匀速向上爬,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

19.如图所示,斜面顶端固定着一个电磁铁,闭合开关时,其右端为________极;在其右端放置一个铁质小车,发现电磁铁的吸引力不足以吸住小车,为了能吸住小车,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选填“a ”或“b ”)端移动.20.在炎热的夏天,我校由于没有安装空调,教室气温高达35℃以上。

为了防止同学们中暑,学校准备了冰块放置在各个班级中,如右图甲,这是利用冰块在熔化时需要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各个班级也购买了不同款式的电风扇,右图乙是一款新型无叶电风扇,工作时,底座中的电动机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吸入的空气经压缩后进入圆环空腔,再从圆环空腔上的缝隙高速吹出,夹带周边的空气一起向前流动,导致圆环空腔正面风速远大于背面风速,风扇正常运行时,圆环空腔正面气体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背面气体压强。

2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压力分别用p 甲、p 乙、F 甲、F 乙表示,则p 甲________p 乙,F 甲__________F 乙。

(以上两空均选填“>”、“=”或“<”)22.一台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为220V ,其电阻为1Ω.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为20A ,则该电动机正常工作10min 消耗的电能是________J ,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效率为__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23..如图,货物随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该货物的受力示意图。

24.一束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向玻璃砖,请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大致光线(注意标出法线,不考虑光的反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分)25.小明发现:家中的一台电热水器使用800W 功率工作一段时间后,热水器的电源线温度与室温无差异,而使用3000W 功率工作相同时间后,电源线温度明显升高.请你解释上述两次电源线温度不同的原因.(借助相关公式分析说明)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26.(4分)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取两个相同的试管A、B,在A试管中放入蜂蜡,在B试管中放入冰,已知蜂蜡是非晶体,冰是晶体,且蜂蜡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如图甲所示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1)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_______℃.(2)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像可知,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____________.(3)第22min时B试管中的水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从第12min到第16min,蜂蜡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加”或“不变”).27.(5分)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1)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部、侧壁和________;(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初温相同且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两种液体________相同;(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右图所示,则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J/(kg·℃).28.(5分)Lucy为了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滑下。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远,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选填“快”或“慢”)。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说明运动的物体(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该定律。

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29.(4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 ,可以看到蜡烛A 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 替代的是________(选填“蜡烛A ”或“蜡烛A 的像”).看到蜡烛A 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 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___(选填“A 1”“A 2”或“A 3”).30.(7分)物理老师在考查同学们测不规则鹅卵石的密度实验中,二位同学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1)小明设计了用天平、烧杯、水、细线测量鹅卵石密度的方案,并进行了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