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而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呢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中国一直在追求共同富裕,让我们不再有巨大的贫富差。

邓小平同志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多数地区和多数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总结起来,总共包含四个层次:一个总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一项大政策——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一条主渠道——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帮助后富的地区个人,先富带后富,最终共同富;一个大原则——把握适当的力度和时机,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调节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只有实现国家的富强,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的夙愿。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才是我们追求的民主的人民民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过长期发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

“文明”是社会进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原始社会的生活习性,封建社会的保守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的唯利是图,无一不体
现出了,没有文明所出现的各类弊端。

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应有状态,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八荣八耻”也时刻提醒着我们文明的重要性。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

而中国历来遵从“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的和谐理念。

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他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的社会价值目标。

就像鸟儿向往广阔的天空,鱼儿向往湛蓝的大海,马儿向往无垠的草原,而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独立宣言》宣布的那一刻,从奴隶主们那里解放出来的黑人奴隶们的欢呼声、呐喊声现在都还能在耳旁嘹亮而起。

即使我们现在是存在的自由,但是发展上的自由,我们始终不懈追求着。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独立宣言》中有写,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他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公平、公正、公开”的运动会及其他各项比赛的比评理念,始终提醒着我们秉承着正义的心,执着公平的剑,斩断那些“送礼”、“请吃饭”等“走后门”的社会不良风气的尾巴。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老)十六字方针,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而党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内容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无论是十五大的老十六方针,还是新的依法治国十
六方针,都全面体现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的观念思想。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治通过法治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

“家是最小国,过是千万家。

”没有国便没有我们的家,爱国就要像爱自己的家一样。

爱国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我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

“精忠报国”的岳飞是我们的榜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是我们的楷模。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在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无论是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还是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亦或是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等。

他们只是在一个个小小的岗位上,付出了他们全部的艰辛与汗水,用他们的行动跟我们诉说着敬业精神的实质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

《狼来了》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更是耳熟能详。

然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诚信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而更是行为上的诚实劳动,恪尽职守,也是精神上的诚恳带人,以己之心体他人之感,真心才能欢真心。

“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志愿者服务精神:“团结、友爱、互助、进步”集中体现了友善的思想理念。

积极发扬志愿者服务精神,是我们为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付出的一点微博之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像一面旗帜,始终引导着我树立起我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让我做更好的自己,为社会主义建设更好的服务。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我前进的导航仪,是我不懈努力的思想动力源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