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选读》期末考试B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朗吉弩斯的《论崇高》《论崇高》侧重与内在灵魂的涵养提高,重视作家的心智;列举崇高的五个来源;这五个来源的关系;《论崇高》还提出了美的范畴问题;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标志着一个新的美学范畴的诞生。
2.三一律所谓“三一律”,指行动的单一性、时间的单一性和空间的单一性,它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中,是作家必须遵守的铁律,来自16世纪《诗学》的意大利注释家之手。
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只有单一的空间与单一的时间和行动相适应,才能使观众信服。
三一律对此后的戏剧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黑格尔的情境·情节·情致为了实现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探讨了文艺创作的具体问题,如人物、环境、冲突等问题,并且提出和论述了情境、情节、情致这样一些重要概念。
分别介绍情境、情节、情致。
4.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原则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和论证了形式主义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陌生化”原则。
所谓“陌生化”,是针对习惯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潜意识化而言的,是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的感知方式的一种反作用,目的是加强印象,把熟视无睹的东西凸现出来,用新的陌生的世界代替潜意识化了的世界。
陌生化属于文本的范围,而且重点不是文本的意义,而是它的形式,涉及的对象主要是诗歌。
5.阿多诺的否定的美学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美学思想大体上可以用“否定的美学”来加以概括,其主要观点主要有:1.反艺术。
反艺术就是否定的艺术,是用“反其道而行之”的艺术手法,或曰反讽手法,对资本主义社会主流艺术的否定;从正面讲,就是艺术通过自我否定来改头换面从而确立自身新的坐标。
2.文化工业。
这指的是在工业资本主义这个“管理化的社会”里,从流行艺术中自发产生出来的大众文化的总称。
3.音乐社会学。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以自己特殊的形式规律提出社会问题,反映社会整体的矛盾和分裂。
6.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继承者,他在美学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唯物主义命题。
他是在批判当代的美学思潮,特别是德国唯心主义美学思潮的过程中提出这个命题的。
他对“美是生活”作了这样的解释: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这个命题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恢复了现实的权利;其次是它揭示了美对生活的依附关系;三是它在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泛滥的情况下,为美学的研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二、简答题(每题1 0分,共40分)简答题除说到要点外,还应展开论述。
光有要点不能给及格分。
1. 简述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的。
它的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对教育的改革,把人文学科放在对神学学科的优先地位。
其次是知识的发展,或知识的世俗化,主要是对古典文化的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古典文化的再生。
最后是文艺的全面繁荣。
(上述内容需展开论述)2. 简述康德对艺术的分析。
他首先分析了艺术本身的规定性。
艺术不同于自然;艺术也不同于科学;艺术也不同于手工艺。
其次,要创造艺术,就要靠天才。
第三,分析了艺术规定性和天才之后,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美的理想和审美意象问题上。
他把美分为自由美和附庸美,以是否有无一个目的的概念为界。
最后,康德根据语言的表达方式,对艺术进行了分类。
(上述内容需展开论述)3. 简述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主张。
左拉是自然主义创作和理论的真正代表,他的自然主义理论主张有:首先,自然主义是19世纪特殊历史时代的产物;其次,自然主义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第三,自然主义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第四,自然主义要求艺术的社会道德目的。
(上述内容需展开论述)4.简述叔本华的美学思想。
叔本华的美学思想,是受其唯意志论的哲学思想统摄的。
1.艺术是什么?叔本华认为艺术的对象是柏拉图意义下的理念,而非亚里士多德意义下的概念、理性思维和科学的对象;科学是受制于根据律的,而艺术是独立于根据律的。
主客相融、物我两忘的无差别境界就是审美观照境界。
艺术由于意志客体化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可依次分为建筑、绘画、雕刻、诗和音乐等种类。
艺术要靠天才的作家。
艺术是为了解脱人生的痛苦与无聊。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论述题必须有述有评,要有展开论述。
如只有述而无评,则最多只能给及格分。
1.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述评。
简要介绍巴尔扎克本人。
巴尔扎克无论在创作上还是理论上都对现实主义作出了最大贡献。
巴尔扎克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1.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展开论述。
2.要刻画性格,塑造典型,这是文学创作的中心任务;展开论述。
3.要有思想深度,要忠诚与原则;展开论述。
4.重视文学作品的社会效益和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展开论述。
巴尔扎克的这些思想已经形成完备的理论形态,把菲尔丁以来的现实主义思想资料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法兰克福学派”述评。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成果最丰、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从20年代末它把哲学与社会学结合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一直关心和追踪每一时期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
他们成就最大影响最广是在哲学和美学领域,代表人物有:本杰明、阿多诺和马尔库塞。
本杰明生产的美学:一是寓言批评,他把寓言批评作为救赎现在和憧憬文莱的有效方式;二是把艺术看作一种社会生产的形式。
阿多诺否定的美学:一是反艺术;二是“文化工业”;三是音乐社会学。
马尔库塞造反的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对其要有评论。
)< br>考核知识点0.1 当代西方文论的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主潮。
0.2 当代西方文论的“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
0.1识记: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和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0.2领会:“非理性转向”的含义和“语言论转向”的含义。
1.1 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瓦莱里、叶芝及其主要论著。
1.2 瓦莱里的诗歌“音乐化”论。
1.3 瓦莱里强调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1.4 叶芝对隐喻与象征的区分。
1.5 叶芝论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
1.6 庞德的“意象”定义。
1.7 休姆论“幻想”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1.1识记:瓦莱里、叶芝及其论著。
1.2领会: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1)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2)诗情世界与梦幻世界的内在联系;(3)语言的音乐化。
1.3领会:瓦莱里论抽象思维的重要性。
1.4识记:叶芝对隐喻与象征的区分。
1.5领会:叶芝对象征的要求:包含着感情象征的理性象征。
1.6识记:庞德的“意象”定义:“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1.7领会;休姆论“幻想”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2.1 表现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克罗齐和科林伍德及其主要论著。
2.2 克罗齐“直觉——表现”说的主要观点。
2.3 科林伍德对表现情感和激发情感的区分。
2.1识记:克罗齐的主要论著《美学原理》、《美学纲要》;科林伍德的主要论著《艺术原理》。
2.2领会:克罗齐“直觉—表现”说的主要观点:直觉指心灵赋形式于杂乱无章的物质世界的活动;直觉即表现,两者不可分割。
2.3应用:科林伍德对表现情感和激发情感的区分:表现首先指向表现者自己;艺术创作不应为一般而忽略个别;表现的结果是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界限趋于消失。
3.1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和日尔蒙斯基。
3.2 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
3.3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
3.4 什克洛夫斯基对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分。
3.5 雅各布森论文学的“文学性”。
3.6 雅各布森论隐喻与转喻。
3.7 艾亨鲍姆“创新”即“发现”的观点。
3.1 识记: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代表作家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和日尔蒙斯基。
3.2领会: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1)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2)文学创作的宗旨在于审美过程;(3)文学批评的任务是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
4.1 精神分析批评的代表作家及其主要论著。
4.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和“俄狄浦斯情结”的主要观点。
4.3 弗洛伊德论文学艺术与白日梦。
4.4 霍兰德论创作与阅读中人体身份、文化身份和个人身份的主导作用。
4.5 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语言学阐释。
4.6 拉康对弗洛伊德“自我”概念生成的新解。
4.1识记:弗洛伊德的主要论著《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霍兰德的主要论著《精神分析学与莎士比亚》、《文学反应动力论》、《本人的诗歌:文学精神分析学引论》;拉康的主要论著《自我的语言》、《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4.2 领会: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和“俄狄浦斯情结”的主要观点:本我与“快乐原则”、自我与“现实原则”、超我与“至善原则”;恋母情欲综合感。
4.3领会:弗洛伊德论文学艺术与白日梦:创造性作家本质上是白昼的梦幻者。
4.5领会:拉康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语言学阐释:以隐喻和转喻解释“压缩”和“移置”。
4.6应用:拉康对弗洛伊德“自我”概念生成的新解:从“想象态”到“象征性秩序”;“镜子阶段”的重要性。
5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5.1 柏格森的直觉说和绵延说。
5.2 威廉·詹姆斯论意识流的不可分割性。
5.3 乔伊斯对阿奎那的美的三要素说的阐释。
5.4 沃尔夫论心理的真实。
5.1 领会;柏格森的直觉说和绵延说。
直觉:是一种不依靠理性与经验、不证自明的知识能力,它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达到物我同一的至境。
绵延: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
5.2 领会:威廉·詹姆斯论意识流的不可分割性:意识中每一个鲜明的意象都是浸染在围绕它们流淌的活水之中。
5.3 领会:乔伊斯对阿奎那的美的三要素说的阐释:“完整”、“比例”、“鲜明”。
5.4 领会:沃尔夫论心理的真实:生活是一圈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的光晕。
6 语义学与新批评派6.1 新批评派的奠基者瑞恰兹和艾略特及其主要论著。
6.2 新批评派的发展概况。
6.3 瑞恰兹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
6.4 瑞恰兹的语境理论。
6.5 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要点。
6.6 艾略特寻找“客观对应物”的观点。
6.7 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
6.8 布鲁克斯论悖论与反讽。
6.9 燕卜荪论复义的七种类型。
6.10 维姆萨特对“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的批评。
6.11 维姆萨特论隐喻。
6.12 韦勒克以文学的内部研究取代外部研究的主张。
6.13 韦勒克对作品结构的八个层面的划分。
6.1识记:瑞恰兹的主要论著《意义的意义》、《实用批评》、和《修辞哲学》;艾略特的主要论著《传统与个人才能》、《玄学派诗人》和《批评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