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7第七章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7第七章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财单有 诺 要 主 独 有 财生
产方偿 成 式 、 立 因 产前
、、、 、 、 从 、 、 处、
身双无 实 不 民 辅 无 分死
份方偿 践 要 事 助 因 、因
民、民 民 式 法 民 民 财民
事多事 事 行 律 事 事 产事
法方法 法 为 行 法 法 负法
乘人之危。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 危难处境,迫使其接受对其非常不利的条件而作出 违背本意的意思表示。
第二节 意思表示
五、意思表示的解释
(一)意思表示的解释原则
1.意思主义
2.表示主义
3.折衷主义
(二)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
1.文义解释
2.体系解释
3.目的解释
4.习惯解释
5.诚信解释。
第三节 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5.误传。指由于传达人或传递机关的错误而使表 意人的意思表示发生错误。
第二节 意思表示
四、意思表示的不自由
1.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 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 表示的行为。
胁迫。指以给自然人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 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其他组织的 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 出违背真意的意思表示。
第四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 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款 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款,是指依当事人的意志
附加作为该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以其确定 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者消灭的约款。 本节介绍的附款,主要是条件与期限
第四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 民事法律行为
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概念 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的条件,并把
律行律 律
为 律 律 担律
行为行 行
行 行 行行
为
为为
为 为 为为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五、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明 示 形
口头形式
一般书 面形式
合同书 信件 数据电文
式 书面形式
批准
特殊书 登 记
默 示
推定形式 面形式
公证
形
鉴证
式 沉默形式
第二节 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概念 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将欲产生一定民事法律效
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批评:(1)未明确其意思表示的本质;
(2)“合法行为”不恰当。 4.民事法律行为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
基于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 的合法行为。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
属于表意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民事主体意思表示追
的物的交付。 2.要式法律行为的成立,须具备特定的形
式。
第三节 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一)一般有效要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3.内容合法 4.标的确定和可能 (二)特别有效要件 1.要式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法定或约定形式 2.死因行为,须行为人死亡 3.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4.附始期的民事法律行为 5.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须权利人的追认
第三节 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2.二者的联系 前者是后者的逻辑前提。二者在时间上往
往是一致的 。 3.二者的主要区别
(1)着眼点不同; (2)体现的意思不同; (3)构成要件不同; (4)发生时间不同; (5)效力不同。
第三节 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二、民事行为的成立要件 (一)一般成立要件 1.须有当事人; 2.须有意思表示; 3.须有标的。 (二)特别成立条件 1.要物(实践)民事行为的成立,须有标
求的民事法律后果; 3.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三、民事法律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
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 律后果的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 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 (三)民事法律行为与准民事法律行为 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行为, 而是基于法律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包括意思 通知、观念通知及感情表示三种。
果的内心意思,通过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从而使对 方当事人或社会知晓的行为。
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 1.目的意思。即说明民事法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
要素,它是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
2.效果意思。即意思表示人使其表示内容引起法律 上效果的意思要素。
3.表示行为。即行为人将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 于外部,并足以为外界客观理解的行为要素。
一、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关系 1.民事行为的成立,是指民事行为具备了
其构成要素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客观情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民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 因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而发生法律效力, 在当事人之间引起了意思表示内容所追求的 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后果。
在我国,已生效的民事行为,称为民事法律 行为。
第七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意思表示 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律行为的效力状态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1.民事法律行为与法律行为概念的取舍 2.民事法律行为的学理定义 3.民法通则的规定与批评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
该条件的成就与不成就作为该民事法律行为 效力的发生或终止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不得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1.妨碍当事人利益的; 2.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公德的; 3.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不允许的。
第四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 民事法律行为
(三)所附条件应具备下列要件 1.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2.是不确定的事实; 3.是当事人意思表示设定的事实; 4.是合法的事实。 (四)条件不同于负担 负担,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义务人附加给权
第二节 意思表示
三、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1.真意保留。指表意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所 作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其真实意思。
2.通谋虚伪表示。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不表 示内心真意的意思表示。
3.隐藏行为。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 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
4.错误。指表意人为表意时,因认识不正确或欠 缺认识,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现行为不 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