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实现皇后梦公元636年,即唐太宗贞观十年,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逝,第二年,太宗听说武则天美貌出众,操行方正,于是将她召进宫中做了才人,这是级别很低的嫔妃,这时的武则天只有十四岁。
况且一旦入宫,就相当于生离死别了,而年纪不大的武则天却把这看成是一个晋身的大好机会,并且可以离开家庭的管束了。
因此,她很高兴的入了宫。
武则天为人聪慧,爱读史书,很通政事人情,性格刚毅果断。
进宫以后,太宗赐给她武媚的称号,因此人们都叫她媚娘。
由于他性格倔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宠爱。
这就使得武则天进宫长达十二年,但也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称号自然也没有改变、提升。
太宗病重时,担心西汉吕稚专权的局面再有出现,便决定把武则天赐死。
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则天和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对武则天说:“我自从得了病以来,医药无效,反而越来越重。
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之后,你打算怎么办呢?”武则天吓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就镇静了下来。
对太宗说:“我本来是应该以死来报答皇上的,但你的身体未必不能好,所以我也不能马上就死,我情愿吃斋念佛为皇上祈祷,来报答。
”武则天的回答很是机智,她选的是一条最好的路,也是惟一的一条能活命的路。
太宗想了想就答应了她。
然而事情总是有所转变的,在太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便和李治产生了感情,贞观二十二年之时,也就是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了。
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他们都是皇帝的“东西”,就是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动。
武则天虽然到感业寺出家了,却没有安心念佛,而是处心积虑地想出来。
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业寺里来进香,武则天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
她使高宗又回忆起了先前的恋情,武则天的美貌加上旧情,促使高宗不再顾忌佛教教规和礼教的约束,将武则天带回了皇宫。
这也就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权力的一次极好的表现,自己喜欢做的事,即便祖先有过训令禁止,也照样能找个借口去做。
再次进入皇宫时,武则天已经是二十八岁的人了,依照一般的理论,这个年龄的女子基本上是徐娘半老,毕竟不比十几岁娇艳的女子了,但武则天的心计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再者,她的美貌也许的确非常出众,另外还有高宗对她的感情做基础,久别重逢,更加能抓住高宗的心。
武则天这次能再入宫和宫中的斗争也有关,当时的王皇后为了和萧淑妃争宠,鼓动高宗接武则天进宫,她还自己做主让武则天先蓄发,然后再入宫。
王皇后没有想到自己在引狼入室。
入宫后,武则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顾。
她对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这使高宗也很高兴。
皇帝和皇后都高兴了,武则天的嫔妃地位也就很快升到了昭仪,这可是正二品的级别。
超过了其他的八个嫔妃,是九嫔之首,在她的上面,也就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自武则天进宫之后,基本上让高宗只宠爱她一人。
先后生了四男二女,而且高宗总共才有十二个子女。
后边的六个都是武则天生的,由此可见,武则天的受宠程度是其他嫔妃无法相比的,就连主张让他进宫的王皇后恐怕也没有料到,结果让自己也吃了大亏。
武则天的性格注定了她不甘居人之下,她的最终目标是皇后。
等她的地位稳固之后,便开始有心计地活动了。
她在后宫里想方设法笼络太监、宫女,特别是和皇后、萧淑妃关系不好的人,她总要设法接近拉拢,给予一些小恩小惠,让她们注意监视皇后和淑妃的行动。
首先,武则天联合王皇后打击萧淑妃,等高宗把萧淑妃废成庶人之后,武则天便又将矛头对准了皇后。
武则天生下的第二胎是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儿,王皇后也非常喜欢,经常去看望,等高宗快来的时候就又知趣地先走了。
武则天为了皇后之位,利用这种机会对亲生儿下了毒手。
武则天在皇后刚走,将女儿掐死,然后盖好被子,伪装好。
高宗来了,假装笑脸相迎。
等再看到女儿时,武则天痛苦失声。
不知道当时的她是不是会有些许后悔,虎毒尚且不食子,难道武则天竟会连野兽也不如?难道权势真的能让人丧失理智,以至于六亲不认。
武则天也正是利用这样一般的推理,来嫁祸皇后的,母亲或者父亲杀死婴儿,这只是在穷困或者走投无路时才有的事情,可爱的女儿,又是公主,谁也不会怀疑是武则天。
高宗也是这样考虑的,因此高宗听说刚才是王皇后来过时,不由的大怒,而且王皇后也一直没有生育,因此高宗便下决心要废掉她。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对于皇后的废与立都是国家大事,必须由大臣们共同商议。
这里面的阻力主要来自于重臣、国舅长孙无忌。
还包括宰相褚遂良等大臣也强烈反对。
朝廷的大臣们分成了两个派别,除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之外,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为了在高宗和武则天面前争功邀宠,就站到了长孙无忌的对立面,支持武则天做皇后。
高宗把长孙无忌等反对的人召到一起,商量皇后的废立问题。
武则天坐在帘子后面监听。
长孙无忌极力反对,为王皇后辩解,说她出身高贵,忠厚贤惠,没有什么大过失,不该废皇后之位。
但是武则天却是出身贫寒,而且曾经侍奉过先帝太宗,如果再立为皇后恐怕违背了礼制。
褚遂良也在一旁极力反对,而且还磕头磕得头破血流,一气之下提出辞官回家。
武则天见了,怒火顿生,大声喊道:“怎么不把这种臣僚乱棍打死!”其他人见状,赶忙替褚遂良求情,性命虽是保住了,但却被贬官,去了谭州也就是现在湖南长沙任都督。
最后,还是开国的功臣李勣给高宗出了一个主意,他说皇后的废立乃是皇上的家务事,没有必要和大臣们商量。
同时,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们中间大造舆论,支持武则天。
终于,在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诏书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六天后,即十九日,正式立武则天为皇后。
武则天对王皇后、萧淑妃也没有放过,之后将二人各责打了一百杖,而且残忍地砍去双脚,泡在酒瓮里活活折磨至死。
武则天做了皇后之后,首先,就是要清除仍存在威胁的长孙无忌。
她指使许敬宗等人,捏造罪名制造朋党案,然后将长孙无忌牵连进去,把他流放外地,后来许敬宗又逼长孙无忌自尽。
长孙无忌集团中的其他人也被除掉,或杀或流放。
武则天终于除去了最大的对手。
武则天对长孙无忌曾说她出身贫寒的话念念不忘,为了提高威望,为以后秉政做准备,他主持将《姓氏录》进行了修改,提高自己武姓的地位。
原来在唐太宗时期,曾经修订过《氏族志》,是太宗命高士廉按照官位高低来制订的。
但受魏晋以来重视门第风气的影响,在里面也列了很多官职很低的人的姓氏,而且将武姓排除在外。
这让武则天一直耿耿于怀。
等把长孙无忌驱逐出京城之后,仅仅两个月,许敬宗便马上请示修订新的《姓氏录》。
修成之后的《姓氏录》将武姓列为第一等,至于其他的,则按照官职品位的高低顺序来进行排列。
高宗也因为不满意武则天的专断专行,便和宰相上官仪商量废掉武则天的皇后,上官仪答应起草诏书。
武则天的耳目得知后赶忙报告,武则天赶到后,软硬兼施,说得高宗变了主意,还把责任全推到了上官仪的身上。
武则天于是让许敬宗捏造上官仪和已经被废的太子李忠图谋反叛,将上官仪父子处死。
心狠手辣的作为,说是武则天一步步登上女皇宝座的一个主要原因。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这其中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能够在实现她统治梦想的期间排除一切阻止她的困难,她排除这些困难的时候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从博弈的观点来看,她的这些做法也是可取的,像她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如果她不采取这种手段,那么她就没有机会当上皇后,然而在后宫的那种争斗场面,不能够做上皇后,那么她以后的命运也只能是在冷宫中度过,所以,在种种条件的考虑之下,她对自己的女儿下毒手也是实现她最大利益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其实翻天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关这样的事情,在权力的争夺过程之中,他们骨肉相残,父子为仇……可以说他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掌握最终的权力。
所以,武则天的这些所谓错误和过失,都不过是她政治生涯中的支流,也是实现她利益的手段。
安乐公主唐中宗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被流放到天寒地冻的房州,路上,韦后在车里生了个女孩儿,随便起个名字叫李裹儿,就是安乐公主。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复位,安乐公主渐渐地恃宠而骄,权侵天下。
由于中宗长期被废于房州,韦后和他共过患难,中宗在房州时曾对她说:"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所以中宗复位后对韦后很放纵。
韦氏效仿武则天,当中宗视朝时,也在御座左侧隔幔而坐。
桓彦范劝谏中宗说:"牝鸡司晨,有害无利,请皇后专居中宫,勿预外事。
"中宗却并不理睬。
安乐已嫁给了权倾一时的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后。
正如暴发户总是忍不住虎皮蟒衣、满地铺钱,小人得意也总是忍不住弄权享乐,飞扬跋扈。
武崇训死后,安乐公主求父亲封自己为皇太女,以继承皇位,又求父亲把驸马武崇训的墓尊为陵,这两件事都没有成功。
安乐又将空白敕书塞给父皇,撒娇卖痴要求父皇盖御印,然后拿回家随意填写内容,随意任命官员。
她的要求很低,一手交钱一手交官。
不多时,除了宰相和大将军以外,满朝都站满了阿猫阿狗,屠夫走贩。
安乐公主则希望韦后临朝后自己能做皇太女,所以母女联合起来,计议毒死中宗。
韦氏亲自制饼,把毒药放入馅中。
待饼已蒸熟,听说中宗在神龙殿查阅奏章,便令宫女携饼去给中宗。
中宗最爱食饼,伸手取了便吃,一连吃了八九枚,还说是饼味很佳,不料过了片刻,腹中大痛,坐立不安,倒在榻上乱滚。
内侍急报韦后,韦后徐徐入殿,假意惊问。
中宗已说不出话,用手指口,又延挨了数刻,身子不能动弹,两眼一翻,去了另一个世界。
韦后如愿以偿地临朝听政,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
宗楚客与武延秀及韦族诸人,共劝韦氏仿效武则天的故事,并除去相王李旦。
谁知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已先一步动手,带领羽林军夜入玄武门,肃清宫掖,尽杀韦姓诸人。
韦后和安乐公主也在此次被杀了。
安乐公主的行为简直是无人性的,她的贪婪无情和疯狂,正是因为她对自己利益方面的追求,在面对权力和利益的时候,要能够权衡各自之间的关系,要能够理性的分析,不可只靠一种豪赌的心理来行事,要分析清楚事情的利害和冲突,不可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价,这样的话,结局只能是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