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种群是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种群是物种繁殖的单位;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能量耗散系统。
能量流动是指系统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网络的营养级序列单方向传递的过程。
2.种间关系的比较:(1)共生:特点: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如大豆与根瘤菌、地衣中的藻类与真菌等。
(2)寄生:特点:寄生物有利,寄主有害。
如人与蛔虫、大肠杆菌与噬菌体等。
(3)竞争:特点:往往排除掉一方。
如大、小两种草履虫一起培养等。
在图形上看,若是竞争,二者的起点应该相近。
(4)捕食:特点:对捕食者有利,被捕食者致死。
如狼猎食鹿等。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人的新任务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科学·技术·社会生物圈II号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科学·技术·社会人类探索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显微镜第二节植物细胞1.质体:除了低等真菌、细菌、粘菌、蓝藻及某些寄生的种子植物的细胞外,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有质体。
质体又因所含色素的不同而分成大三类,即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
有色体一般为杆状,其中所含的色素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可使花、果实呈红、橙、黄色。
白色体,顾名思义,它是白色的质体,在植物个体发育中形成最早。
这三种质体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可以互相转化。
如绿色植物在黑暗中生长出现黄化现象,就是叶绿体在无光条件下由于不能合成叶绿素,转化成为白色体的实例。
再如西红柿的果实,细胞内最初形成的是白色体(果实白色),后来转变成叶绿体(果实绿色),最后又转变成有色体(果实红色)。
马铃薯由于在块茎发育过程中见不到光,细胞内的前质体全部发育成为白色体,当将块茎挖出见光后,细胞中的白色体在光照条件下合成叶绿素,转变成叶绿体,使土豆变成了绿色。
2.液泡中的液体除水分之外,还溶有大气中的氮、氧、二氧化碳以及钾、钙、镁等一些无机盐离子,还有果胶、蚁酸、草酸和一些糖类。
在花和叶片细胞的液泡中溶有花青素,从而使花呈现出红、紫、蓝等各种鲜艳夺目的颜色。
液泡有大有小,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整细胞的渗透压和储存养分。
3.加盖盖玻片,目的是使观察材料周围的液体能分布均匀、薄厚均匀,不影响观察,同时可避免液体与物镜接触而污染显微镜。
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全透性,紧贴细胞壁的是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第三节动物细胞科学家的故事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1.细胞学说的核心内容有三点:(1)细胞是动植物体的最小结构单位;(2)细胞是生物体的一个代谢活动单位;(3)细胞来源于细胞分裂。
2.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原生质又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所以一个细胞就是一小团原生质。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球蛋白分子附着表面或嵌入和贯穿磷脂双层;膜物质分子的运动性,导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在动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B.线粒体C.核膜D.内质网答案B第四节细胞的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克隆哺乳动物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细胞分裂以核分裂为先导,通常发生在核分裂的末期。
我们以蛙的红细胞为例,来简单了解一下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
无丝分裂过程先进行直接的核分裂,接着进行质分裂,其分裂全过程中没有纺缍体的出现和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2.人体细胞的分裂方式也有三种:无丝分裂(如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如生发层细胞)、减数分裂(如初级卵母细胞)。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是:①间期复制②前期浓缩③中期排队④后期平分⑤末期复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是:①间期复制②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③中期排队④后期平分⑤末期复原科学技术社会“脱缰之马”癌细胞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上皮组织:特点:细胞结合紧密,细胞间质少。
2.结缔组织:特点:细胞结合不紧密,细胞间质发达。
骨骼肌两端的腱就是结缔组织。
腱的细胞间质中有许多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骨组织的细胞间质中有许多钙盐沉积,保证其保护、支持作用。
3.肌肉组织:(1)平滑肌:肌细胞呈梭形,容易拉长,收缩速度慢。
如胃肠等内脏器官的壁内。
(2)骨骼肌:肌细胞呈纤维状,有横纹,收缩速度快。
(3)心肌:肌细胞呈圆柱状,有横纹,肌细胞间有分枝相连,能保证心肌整体性地自动有节律性地收缩。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四节单细胞生物1.草履虫的无性生殖是横裂,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假根是孢子植物(部分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原叶体)所特有的,具有吸收和固着作用的丝状构造。
假根的外形象根,但内部无组织分化,没有维管束。
因此,假根不具有运输功能。
2.根状物是孢子植物(部分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原叶体)形成的具有各种特殊形态的固着器。
常见藻类植物的固着器是根状物,主要起固着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微藻与生物柴油第二节种子植物生物学与文学寄予植物的情怀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农业技术员和绿色证书第二节植株的生长1.植物的向性生长:植物的向性生长在植物运动生理研究中被称为向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由光、重力等外界刺激产生的,可分为向光性、向重力性、向化性、向水性等。
2.根细胞吸收溶解态离子的过程与其呼吸作用有密切关系,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包括交换吸附和主动吸收两个阶段。
交换吸附过程所需的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是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的。
将根细胞表面吸附的矿质离子运输到根细胞内的主动运输过程所需要的能量,也是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
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与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可以促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解析:生长素主要在植物体内的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其分布也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等。
甲图表示胚芽鞘尖端被云母片纵向插入,分离成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当右侧照光时,由于不透水性的云母片的阻挡,使云母片左右两侧的量相等,生长素在尖端下部的向光侧和背光侧不会出现分布不均的情况,所以甲不会向光弯曲。
乙图表示胚芽鞘尖端下端被云母片横截为互不相通的上下两部分,左侧照光使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尖端下部得不到生长素,所以乙的生长受阻,也就谈不上向左弯曲。
丙图表示胚芽鞘尖下端右侧被云母片横截了一半,从顶部照光,这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会从右侧向下运输,只能从左侧向下运输,致使尖端下部左侧生长素分布比右侧多,因此左侧生长快使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
【答案】 D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是:①尖端生长素向下运输;②生长素只有在尖端下部出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时,才会有弯曲生长;③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生长,生长素多促进生长就快,当超出一定浓度范围,则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细胞生长。
4.植物根的表皮细胞吸收钾离子的数量主要决定于()A.土壤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 B.细胞液中钾离子的浓度C.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D.土壤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答案C。
5.当植物体水平放置时,由于重力的影响,生长素移到靠过地面的一侧,故背地侧生长素分布少,而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
对茎来说,近地面一侧的浓度正适宜,能促进细胞的生长,所以该侧细胞生长快,相反远离地面一侧,细胞生长慢,结果使茎表现出背地生长。
在根里虽然生长素分布也是近地侧多,背地侧少,但根对生长素反应很敏感,微量的生长素就具有促进根细胞生长的作用,当生长素浓度略多时,根细胞的生长反被抑制。
因此,靠地一侧的根部细胞生长较慢,相反,远离地面一侧,细胞生长快,结果使根向下弯曲生长,表现出根的向地性。
科学技术社会无土栽培第三节开花和结果1.水稻、小麦是自交的,小麦、水稻的花朵极小,开花的时间又短(小麦至多一小时,水稻仅十几分钟)。
2.植物在受精过程中会产生生长激素,刺激子房发育膨大形成果实。
我们平时吃到的西瓜就是由子房受生长素刺激而发育成的。
如果在植物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子房就会发育成无籽果实,这个实验说明子房发育需要生长素。
3.柱头粘液中的蛋白质既有粘住花粉的作用,又有识别花粉的作用。
它与花粉外壁蛋白和内壁蛋白相互作用后使亲和的花粉能吸水萌发,而对不亲和的花粉有阻止其生长的作用。
4.极核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存在于胚囊中。
绿色开花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孢子形成过程中,即原始生殖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的时候。
大孢子染色体数目已减半,它经过发育形成胚囊。
胚囊一般有七个细胞八个核,即一个卵细胞,两个助细胞,三个反足细胞,还有一个中央细胞含二个核(即极核),这七个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大孢子经有丝分裂后形成的。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水分由根向上运输的动力有三。
二是蒸腾拉力的作用。
二是水分子本身有很强的内聚力,可使水分子在导管内聚集成连续不断的水柱。
三是根吸水时产生的根压,使水向上运动。
2.在没有导管的维管植物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管胞进行的。
管胞也是死细胞,但是每个管胞连接处不形成穿孔,水是通过管胞壁上的纹孔从一个细胞流向另一个细胞。
现存的裸子植物中只有买麻藤纲植物(如草麻黄、买麻藤、百岁兰)的次生木质部具有导管。
科学·技术·社会节水农业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科学·技术·社会现代化温室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叶绿体基粒片层的薄膜上进行的,其薄膜上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暗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这里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2.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A.红光和黄绿光B.黄光和蓝紫光C.红光和橙光D.红光和蓝紫光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