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3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3
钛及钛合金的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3
钛及钛合金的热处理
纯钛
广泛用于飞机制造业、宇航工业、舰船工业、冶金、化学工业等。 密度:4.5g/cm3,所有金属材料中几乎最高的比强度; 良好的耐热和耐蚀性; 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但具有良好的塑性; 熔点:1668°C
钛具有同素异构转变,转变温度为882.5°C。此温度以下为α钛,米排六方 结构;此温度以上直到熔点是β钛,体心立方结构。
图 Cu-Sn合金相3图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锡青铜
在α相区,Sn含量增加,强度及塑性均增大,约10%Sn附近的塑性最好, 在21%-23%Sn附近的抗拉强度最大。δ相(Cu31Sn8)脆而硬,随该相增多,强 度急剧下降。
Sn:3~14%
图 Sn含量对锡青金铜属力热处学理性工艺能学的3有色影金响属的热处理
汽车机油泵衬套
压力加工,有一般耐蚀性,多以棒材和型材用于机械
制造业。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3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黄铜的热处理制度
• 黄铜的主要热处理方式: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 再结晶退火:加工工序之间的中间退火,产品最终退火。目的是消除加工硬化, 恢复塑性及获得细晶组织。再结晶温度随合金成分不同,多在300-400°C。再结 晶退火温度多在600-700°C。
图 铜的力学性能与温度的关系 (99.5%Cu,0.005%Pb, 60金0属°C热退处理火工1艺小学有时色)金属的热处理
3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一、纯铜(紫铜)
工业纯铜的热处理
一般只进行再结晶退火,目的是消除内应力、使金属软化或改变晶粒度。 退火温度一般为500-700°C。
工业纯铜的牌号
T1---99.95%Cu;T2---99.90%Cu;T3---99.70%Cu;T4---99.5%Cu 含Bi、Pb、Sb、S、P、O等杂质。 无氧铜:TU1,TU2。含氧量低于0.01%。具有更高导电性、导热性、耐蚀性、 可焊性和塑性。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锡青铜的热处理
铜锡合金中的原子扩散速度进行很慢,共析转变只有在长时间保温才能进 行。另外,一般生产条件下,冷却速度快,合金中不出现α+ε组织。从工程角 度出发,锡青铜的锡含量一般都小于10%,得到的是单相α组织,故锡青铜不 能热处理强化。
根据锡青铜的使用目的和加工方法,常用热处理是均匀化退火、再结晶退火 和去应力退火。
3
钛及钛合金的热处理
钛合金的分类:
α钛合金(TA):主要含Al、Zr和Sn,在合金中有固溶强化作用。多呈单相α固溶体, 不能热处理强化。Al含量超过6%可产生Ti3Al相,提高强度,但塑性急剧下降。在α相 区加热退火,可得到等轴α细晶粒,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在β相区加热退火,晶粒急 剧长大,空冷形成片状α组织,称为魏氏组织。在β相区加热淬火,形成片状马氏体, 但它没有强化效果;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3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二、铜合金的分类及编号
按照化学成分,铜合金可分为黄铜、青铜及白铜三大类。 (1)黄铜:以Zn为主要合金元素,以H表示,H后面的数字表示含铜量。若还 有另一种合金元素,则H后面添加上所加元素的化学符号,并在表示含铜量的 数字后面划一短横线,写上它的百分含量;例:H68,HPb59-1。 (2)白铜:以Ni为主要合金元素,以B表示。例:BAl6-1.5。 (3)青铜:除Zn和Ni以外的元素为主要合金元素,以Q表示。例:QSn7。
• 去应力退火:含锌量较高的黄铜,应力腐蚀破裂倾向很严重,其冷变形产品必须 进行去应力退火,清除变形中产生的残余应力,防止自裂。一般230-300°C。
• 退火硬化现象.
• α黄铜冷变形后于再结晶温度以下退火,其硬度不但不降低,反而有所升高。例如 H70,冷变形50%后在235°C退火1小时,抗拉强度升高30MPa,延伸率降低2%。 试验证明,含Zn大于10%的黄铜、含Al大于4%的青铜、含Mn大于5%的青铜和 含Ni大于30%的白铜都有这种退火异常硬化现象,也称变形时效。
图 杂质元素对铜导电和导金属热热性处理影工响艺学3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一、纯铜(紫铜)
(2)化学稳定性高,耐蚀性好。铜的标准电极电位比氢高,在许多介质中的 化学稳定性都很好。(电线、冷热水配水设备、热水泵及废热锅炉); (3)无磁性,磁化系数极低,用来制造不允许受磁性干扰的磁学仪器(罗盘、 航空仪器、炮兵瞄准环等); (4)塑性变形能力高。面心立方晶格。但中温区塑性剧烈降低,应避免在此 区间进行压力加工。热压加工一般在800-900°C进行。中温脆性区一般认为是 Pb等低熔点杂质引起的。
中性元素:对相转变温度影响不大,并能在α相和β相中大量溶解或完全互溶;
分类
元素名称
α稳定元素 中性元素 β稳定元素
置换式
间隙式
O、C、N、B
置换式
Al、Ga
置换式
Zr、Sn
同晶型
Mo、V、Nb
共析型
活性共析型 Cu、Ni、Si
非活性共析型 Cr、Mn、Fe
间隙式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H处(理Si)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白铜
铜与镍形成无限固溶体,普通白铜组织为单相固溶体。突出优点是高力学 性能和在各种腐蚀介质中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在海船、医疗器械和化工部门 广泛应用。铁白铜、铝白铜、锌白铜和电工白铜。
Ni<30%
B10 B20 B30 BZn15-20
图 Cu-Ni合金金属相热处图理工艺学3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消除枝晶偏析的均匀化退火,通常处理温度为625-725°C,1-6小时;
锡青铜在冷变形工序之间,中间再结晶退火消除形变硬化,例如QSn6.50.4的再结晶退火温度为600°C;
用作弹性元件的锡青铜QSn4-3等不能进行再结晶退火,只进行去应力退火, 退火温度为250-300°C。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3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 金属的热处理3
2020/12/20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3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一、纯铜(紫铜)
铜是人类历史上应用最早的金属。现主要用作导电、导热并有耐 蚀性的器材。导电元件、弹性元件、管道和耐磨零件(轴承、衬套、 小齿轮等)。
密度:8.94g/cm3; 导电性和导热性仅次于金和银; 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在极低温度下仍然保持良好塑性; 熔点:1084°C
β稳定元素含量更高时,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下降到室温以下, β相被固定到室 温,这种β相称为“残余β相”或“亚稳β相”,用βr表示。
β稳定元素含量高时,还可形成淬火ωq相,属六方晶系,与β相共生并共格。该相 硬而脆,在淬火和回火中都应该避免它的形成。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3
钛及钛合金的热处理
α+β钛合金(TC):在钛合金中同时加入α 稳定元素和β稳定元素则形成α+β钛合金, 可使α相和β相同时得到强化。α稳定元素主要是铝,其次是锡和锆;β稳定元素主要有 钒、钼、铬、锰和硅等。β稳定元素加入量为4-6%,可获得足够的β相,以改善合金的 塑性和热处理强化能力;
β钛合金(TB):在钛合金中含有多量β稳定元素如钼、铬、钒、锰、镍等。 Β钛合金 由高温空冷或水冷后得到单一β相组织,通过时效可提高合金强度;
• H96和H85具有良好导热性和耐蚀性,一定强度和良 好塑性。大量用于冷凝器和散热器。
• H70和H68强度较高,塑性特别好,用于冷冲压或深 拉伸法制造复杂零件。枪弹壳、炮弹筒,有“弹壳黄 铜”之称。
• 两相黄铜热塑性好, 强度高.
• H62有很高强度,热态下塑性好,以板材、棒材、管
材、线材等供工业大量使用,有“商业黄铜”之称。 • H59强度高,含Zn量高,价格便宜。极好地承受热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3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黄铜
良好的机械性能、耐蚀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与纯铜和其它铜合金相比, 价格较低,是重有色金属中应用最广的合金材料。分为二元黄铜(普通黄铜) 和多元黄铜(复杂黄铜、特殊黄铜)。
Cu>50%
H70 H62
图 Cu-Zn合金相图金属热处理工艺学3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铍青铜可用于制造高 级弹性元件和特殊耐磨元 件,还用于电器转向开关 (无磁、冲击无火花)、 点接触器等。
图 Cu-Be合金相图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3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铍青铜的热处理
(1)淬火:含铍量超过1.7%,最佳淬火温度780-790°C,保温时间8-15min。 (2)时效:时效温度0.5-0.6Tm。含铍量高于1.7%的合金,最佳时效温度为 300-330°C,保温1-3小时;含铍量低于0.5%的合金,熔点升高,则最佳时效 温度为450-480°C。
含铝量为9.4%-15.6%的铝青铜,可进行热处理强化。当温度达到β相区时, 快速冷却发生β→β′相变,形成β′马氏体。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3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铍青铜
含铍的铜合金为铍青铜,铍含量一般为1.5%-2.5%。铍青铜有很强的沉淀 强化相应,经过淬火时效,得到强度约1400MPa,并具良好的导热、导电性, 耐蚀和耐磨性。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3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一、纯铜(紫铜)
(1)导电性好、导热性好。(导线、电缆、散热管、热交换器等),任何杂 质元素的加热都会降低铜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冷变形对铜导电性能影响不大,纯铜经80%冷变形,导电率降低不到3%, 因此铜导线可在冷作硬化状态使用。冷作硬化是提高铜及铜合金强度的常用方 法。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有色金属的热处理 3
铜及铜合金的热处理
锡青铜
铜与锡的合金称为锡青铜。锡青铜的应用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最主 要特点是耐蚀、耐磨、弹性好和铸件体积收缩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