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文档2篇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文档2篇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文档2篇Research Report o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left behind migrant children编订:JinTai College关于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关于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文档2、篇章2:关于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调研报告文档篇章1:关于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文档为全面了解全区留守流动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准确把握他们的实际需求,近期,连云港市连云区妇儿工委办公室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相关单位了解等方式,开展了对连云区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留守流动儿童的基本状况连云区现辖8个街道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户籍人口13.17万人。

据调查,全区目前有留守儿童315人,流动儿童3390人。

在留守流动儿童中,学龄前儿童占53%,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分别占20%、11%、16%。

从分布看,我区的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板桥和宿城街道。

流动儿童主要分布在墟沟和海州湾街道。

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在外打工的有68人,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6%;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11人,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4%。

留守儿童主要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约占42.7%,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的约占 5.7%,寄养在朋友家里的约占1.2%。

二、留守流动儿童面临的主出问题1、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工作,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或农活,疏于对孩子的关爱,与孩子的沟通少、交流少,无法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从调研结果看出,大多数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难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代沟”问题更加明显。

而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往往忙于生计,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少,因而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2、情感相对缺失。

由于外出务工父母常年与子女分离,联系较少造成亲情缺失,这种情感上的空白是监护人无法替代的。

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

3、学习令人堪忧。

一方面,由于留守流动儿童的父母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

另一方面,受文化水平和家教知识的制约,使得他们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教育引导往往不得法,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帮助、督促和引导,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

4、意外伤害严重。

留守流动儿童因为父母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管护,他们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问题。

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家里往往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普通家庭儿童大。

三、针对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已采取的措施1、积极解决留守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

为保障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区教育局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文件,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统筹安排、一视同仁”的原则集中解决流动儿童上学问题。

只要有外来务工证明或工商营业执照、社区开具的证明材料、公安部门的暂住证或居住证、户口本、住房合同就可办理正常入学手续,并安排就近入学。

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流动儿童收取“借读费”和与入学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

上学期间,流动儿童与区内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在学籍管理方面,新生入学由教育部门统一编发学籍管理学号,建立学生的正式学籍档案。

在校期间实行全程管理、跟踪管理,如果家庭返回原籍,学生的学籍也随之返回,保证其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2、全力做好留守流动儿童的卫生保健服务。

区卫生局在全区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方面,针对流动儿童有具体要求: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中,居住在我区的外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一样有免费接种疫苗和免费治疗权益。

在计划免疫方面,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要求,凡居住在我区三个月以上的儿童,均应享受国家实施的儿童免疫接种服务。

并且与我区常住人口“四个同样”,即同样建立免疫接种卡、接种证,同样接受免费接种服务,同样享受全过程的免疫接种,同样享受政府提供的其他免费接种服务。

对于农村中的留守儿童,作为我区常驻人口儿童的一部分,与其他同龄儿童接受同样的计划免疫接种服务,同样享受全过程的免疫接种,同样享受政府提供的其他免费接种服务。

3、多措并举开展多项关爱活动。

区妇联组织80多位“爱心妈妈”与留守流动儿童亲情结对,定期为孩子们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并与孩子们经常沟通交流,让孩子们的心灵感受到温暖。

团区委和南京xxx大学团委联合开展了校地共建,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基地。

区检察院充分利用“知心姐姐qq群”,结合留守流动儿童的心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与留守流动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实施“一对一”爱心帮扶,捐钱捐物,为困难留守儿童开展生活帮扶。

4、积极打造留守流动儿童之家。

各(村)社区依托妇女儿童之家的阵地,增设电脑、书籍、心理辅导室,积极为留守流动儿童打造温馨家园。

开创了“四点半课堂”“小候鸟吃早茶”“少年模拟法庭”“暑期夏令营”等针对流动留守儿童服务的特色品牌。

四、推动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几点建议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倾心关注、真情关爱和积极配合,采取系列举措,不断优化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使他们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

(一)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议把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

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确保留守流动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

(二)重视监护人指导培训。

建议在政府部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中,增加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增强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要发展各类家长学校,全面建设农村家庭教育网络,拓展城乡家庭教育渠道,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监护意识和能力。

(三)凝聚公益力量开展志愿服务。

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组织“爱心妈妈”、“代理家长”、“成长顾问”等各类志愿者开展学后看护、家教指导、心理辅导、道德及养成教育等留守流动儿童志愿服务,维护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为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帮助,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良好氛围。

篇章2:关于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调研报告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

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孩子。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孩子”规模已达xxx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

因此,留守孩子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孩子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就留守孩子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本校学生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孩子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我校共有学生xxx人,其中留守孩子xx人左右,占学生总数的xx%左右。

据抽样调查显示,这些留守孩子,有40%的只有单亲在家且绝大部分是母亲在家;有30%的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xx%的家庭里没有监护人;其次都寄宿在亲戚家。

这些家庭多则照顾2-3个。

过多的孩子使家庭无法照顾周到,没办法进行教育,带来许多严重问题。

极其严重“留守孩子现象”有极大的危害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长时间的“关爱缺失”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成才,许多问题少年都与之相关。

它给家庭、学校、社会都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1、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留守在家与其父母分离,这是一种典型的“亲子分离”的现象。

这种现象给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孩子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指导,进而成为潜在的问题少年。

2、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全民素质的提高。

有很多留守孩子中考以后就面临失学,有的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未完成就中途辍学,即使完成了,也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他们走上社会将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势必影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三、留守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1、留守孩子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在调查中发现:在留守孩子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孩子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孩子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许多留守孩子在周末喜欢骑自行车,学校的教育对他们苍白无力。

一些班主任反应:这些学生本身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爱张扬,车速特别快,车技不高,所以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独立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弱,喜欢跟风随大流,很容易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或成为侵害对象等等。

2、留守孩子生活普遍较差。

由于我镇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

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孩子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孩子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据调查显示,xx%的留守孩子生活较差,xx%的留守孩子生活一般。

3、留守孩子心理出现偏差。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

由于亲情缺失,孩子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孩子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孩子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