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solu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最新的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这些企业吸纳了全社会75%的就业人口,为我国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为政府创造近50%的税收,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0%,中小企业在生产和就业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使中小企业成为了国家经济中一股无法替代的力量。
进几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发展,复合增长率达到15%左右。
多家咨询机构均预测,到2008年中小企业IT投资规模将超过1,800亿元人民币。
1 宏观经济角度的中小企业定义
1.1 各国划分中小企业的通用标准
从全世界范围看,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总体上分为两种情形:定量(Quantitative)划分与定性(Qualitative)划分。
第一种情形:定量划分。
作为与大企业相对的概念,定量划分一般以其从业人员数、资本金额、资产总额、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量的指标作为划分标准。
例如:
z以从业人数为标准
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ve——SBA,成立于1953年)规定,中等小企业从业人数为20—99人;大型小企业从业人数为100—499人;小企业从业人数为5—19人;从业人数在5人以下的为个体企业。
z以企业资本金多少为标准
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1963年出台,并于1999年做了修订)规定,作为国家政策扶持对象的中小企业的范围是按资本额或出资总额确定的,工业、矿业、运输业为1亿日元以下;零售业或服务业为l,000万日元以下;批发业为3,000日元以下。
z以销售额多少为标准
美国《中小企业法》规定,销售额在250万—999.9万美元的企业为中等小企业;1,000万一2499.9万美元的为大型小企业;50万一249.9万美元的为小企业。
另外,还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规定了不同的小企业标准,如零售业小企业的标准是年销售额低于8万美元以下,批发业为低于22万美元以下,农业为100万美元以下。
德国规定,制造业、服务业中年销售额低于100万马克的企业为小企业,在100万-1亿马克间的企业为中型小企业。
目前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80%以上)采用定量标准,定量标准又可细分为“单一定量标准”与“复合定义标准”,前者只采用一个指标(经常是人数),后者包括多个量化的参数,如除了雇员人数外还包括营业额等。
第二种情形:定性划分。
各国一般以企业所有权集中程度、自主经营程度、管理方式和在本行业所处地位为标准,对中小企业做定性分析。
例如:德国认为,小企业应指在手工业、工业、商业、饮食饭店业、运输业等产业部门中的企业,一般不能通过资本市场直接筹集资金,经营者直接承担风险,所有者直接参加管理企业。
而美国《中小企业法》规定,凡独立所有和经营,并在某一行业领域不占支配地位的企业均为中小企业。
这个定义坚持了独立所有、自主经营和较小的市场份额等要求。
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对小企业做了四点质的规定:独立经营管理,通常由业主兼任经理;由一个或有限几个人投资;产品或劳务主要为当地市场服务;与同行业大企业比,规模较小,规模可以销售额、从业人数或其他可比因素衡量。
凡符合其中两个条件的,可视为小企业。
事实上,美国对中小企业的这两个定义是在定性划分的基础上辅以定量分析,是两种标准的结合。
1.2 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就中国而言,对中小企业的划分一直采用定量划分为标准,并且采用复合定义标准。
按照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2003年2月19日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正式出台了中小企业划分标准,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以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作为划分标准:
z工业
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 2,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 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z建筑业
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 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z批发和零售业
零售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500 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 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 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z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交通运输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5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邮政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1,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z住宿和餐饮业
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800 人以下,或销售额15,000 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4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因此,行业的差异性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带来很大的不同。
对于工业企业(通常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及建筑业,有资产总额的要求,对于零售业、批发业、交通运输、邮政、住宿等其它行业,并没有资产额的要求。
在销售额/营业额方面,除了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外采用1.5亿元的年营业额作为中小企业的上限外,其它均是以3亿元为界。
人员界限方面差异就更大,工业企业、建筑企业、交通运输通常是劳动力密集型,所以员工人数较多,因此也分别以2,000人、3,000人为界。
但对于零售、批发、邮政、住宿餐饮等,虽然相对于高科技型企业,也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但对员工人数的标准明显比上述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小。
另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统称,除零售业外,其它各行业都把3,000万元年营业额/销售额作为中型企业的下限,零售业则是1,000万元。
2 信息化建设角度的中小企业定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消除了中小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生存“游戏”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加值的74.7%,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专利技术的65%、技术创新的75%以上和新产品的80%也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不理想:4,000多万中小企业中,近68%还没有计算机,真正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只有37%。
因此,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必要且重要的。
前述的宏观经济角度的中小企业定义是出于国家经济统计与分析需要的考虑,在定义中小企业信息化目标市场时,还应结合IT应用的实际情况来定义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一家现代化的制造业企业和一家手工企业,可能在职工人数上相等(甚至后者的职工人数远远大于前者),但在IT应用的水平上完全不同,不能简单地套用宏观经济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因此,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定义中小企业,需要关注中小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和IT关联度两个角度。
同时,在界定中小企业规模时,应以IT用户数(即信息点)作为重要参照依据。
如,信息点数量在20-50个的可定义为小型企业,信息点数量在50-200个的可以定义为中型企业。
在新兴的ICT领域,则可以将信息点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即同时包含IT用户(PC用户)和CT用户(电话用户)。
同时,还应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生命期普遍短暂。
美国《财富》杂志称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7年,而中国70%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在3至5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在淘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同时,每年也催生了一大批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更注重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业务规模的扩大,对IT建设投资缺乏长期规划,普遍遵循“首先是价格,其次是能否迅速见效”的原则。
这一点也应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