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促进个人人与社会和谐

思修:促进个人人与社会和谐


个人利益即 与个人生存 发展紧密相 关的利益
社会利益就 是与社会生 存发展紧密 相关的利益
利 益
李桂林、陆建芳他们在清 贫艰苦的环境下,十九年 如一日的教书育人,抛弃 了个人利益成就了社会利 益,为山区教育事业撑起 一片蓝天。 胡忠、谢晓君从成都到高 原地区扎根支教,他们带 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 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 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 的父母,他们都为了社会 利益放下自己个人利益。
案例启示
厦门远华大案的主犯赖昌星走私 达到500多亿元,偷逃税收300多亿元。 300多亿元是一个什么概念?
如果以一个城镇孩子读完九年制 义务教育的学费为4000元来计算, 这笔巨款足以让700多万孩子接受 九年义务教育。
个人需要的不能违背社会需要的,否者会使个人走 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
正 会确 利认 益识 的个 统人 一利 关益 系与 社
因此...... 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 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个人利益 实现的保障。 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 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 益。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 利和义务。”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言论、出版、 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本法规向主管机关提出 申请并获得许可。 • 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坏国家 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谢 谢 大 家
人是社会的人,处 于一定的社会关系 之中,立性
人既要有个体性同时也需要有社会性!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个人需要
个人需要并不是纯粹个 人的行为,而或多或少 的是社会需要的反映, 受到社会物质和精神文 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 集中体现,是社会成员 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 要的反映。
科 学 对 待 人 生 环 境 之
促 进 个 人 与 社 会 的 和 谐
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个“统一”关系
1 2 个体性与社会性 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
3
4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个体性 社会性
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
特有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外 界事物
集会游行示威 法
启示: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承担
的责任,个人权利就无从实现。 应该学会敢于承担、勇于奉献,自我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看着他们,你是 否想过帮帮这些 孩子?
在你眼前,你能 不能给“母亲” 让个座?
活着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海迪
会促何现 有进况在 用个我有 的人们很 人与大多 !社学人 会生都 和,能 谐更够 ,应做 做该到 一学这 个会些 对如, 社何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