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浦江镇景观系统概念构思

浦江镇景观系统概念构思

一、浦江镇简介及现有景观情况浦江镇于2002年1月11日开发建设正式起步,标志着中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城市——上海的近期重点建设的“一城九镇”之一的市郊陆地面积最大、距离上海市中心最近、沿黄浦江岸线最长、发展空间最大的世纪新镇将迅速崛起。

全镇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10.3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11万人。

交通十分便利。

沿岸功能已经由原来的交通运输、仓储码头、工业企业为主转到以金融贸易、旅游文化、生态住宅为主,浦江镇主体是生态住宅,即从生产性到综合服务性的转换。

浦江镇现有景观情况:地处黄浦江东岸,长达11公里的黄浦江岸线,是将来开发建设的有利自然资源,横贯浦江镇南部的人工大运河以及内部的大小水系,水资源非常丰富。

上海属海洋性气候带,植被非常丰富,浦江镇的绿化条件很好,但目前尚未形成系统。

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领导前瞻性的“两岸联动、重塑黄浦江两岸形象的宏伟蓝图”的行动,建议在意大利公司格里高蒂方案和上海市城规院对浦江镇控制性详规基础上,下大力气将景观系统做到世界级水平,做出真正的“意大利风貌”(及“东方威尼斯”品味)。

二、对意大利公司格里高蒂方案及方案中的景观构思的认识和领悟●规划结构方面:分3个功能组团——北部:高档居住区(别墅为主),南部:别墅和多层住宅为主的居住区,中部:最具特色的意大利风格为主题的景观核心带,包括大型公共设施、政府机关、商业、意大利花园等。

●河道系统方面:规划吸取了浦江镇原有水网地区的特色,通过自然河道和大量开挖地人工河道与道路系统紧密结合,规划中利用了原有东西向河道,南北向则是人工再开挖,总体上形成一个形象鲜明的环城河道系统,河道宽度在50~60米。

●绿化景观方面:充分重视营造生态城市的理念,对镇区绿化作了多种形式的考虑,较有特色的是沿浦星路西侧布置的绿化坡地,通过人工堆土形成绿色屏障,阻隔过境交通和轨道交通的噪音影响;在中部还设置东西向1条、南北向2条景观道路,绿化和道路的结合,将绿化景观引入城市腹地。

●城市景观和轴线:结合镇区方正的道路系统,通过一系列公建、意大利主题公园、意大利宫等富有特色的建筑和景观,结合周浦塘在中部形成一条东西向的绿化、水景轴线,让镇区的主要部分一直延伸到黄浦江边。

再通过2条中间夹绿带的景观道路使镇区的轴线向南北伸展。

三、对上海市城规院对浦江镇控制性详规及详规中的景观说明的理解规划院根据“原汁原味保持意大利风貌”的设计原则,依据国内城规方面的规范和相关规定,对格里高蒂方案中未加详细考虑的形状、市政、道路、公建配套等方面进行完善。

●规划结构方面:仍然分3个功能组团,中部:以公建为主体的商业行政区,包括充分体现意大利特色的意大利宫、意大利广场、意大利花园等。

各功能区通过景观道路和景观河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景观轴线:东西以陈行路为景观轴线结合周浦塘的水景资源形成生动的水乡景观。

一主一副2条景观轴线由南至北将南北两个特色居住区联系起来。

规划考虑近期实施的启动区也选择在2条南北轴与1条东西轴交汇部分,面积初定为1.4平方公里。

核心部分体现欧洲风貌的意大利广场,形成浦江镇的标识性节点,同时也为整个镇区的开发和实施确立鲜明的基准点。

●道路交通系统:景观道路50~60米,河道宽度控制在20~30米,周浦塘的宽度控制在50米左右。

南北向2条中间夹绿带(10~20米)的景观道路宽度40~50米。

陈行路近期仍为镇区主要景观道路,至黄浦江边沿规划设旅游码头,形成沿黄浦江大水上旅游路线。

远期,结合越江工程做下穿或改线的考虑。

●水系统:浦江镇水网丰富,在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下,规划完整保留了格里高蒂方案中对水系的设计,结合现状,对部分河道宽度作了调整:从30~50米调整为20~30米,周浦塘为50米以取得更为贴近人群的空间体验,其中环城水道考虑开发水上旅游项目。

规划的水系贯穿了中心镇区的各级商业、服务设施,在重点地区(如核心区的意大利广场、中央景观大道、浦星路入口部分等)作了拓宽的处理,结合滨水地带设置连续的亲水平台、游船码头,提供行人亲近自然的条件,同时也丰富了中央核心区的滨水景观,做到动静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河道面积:48.5公顷。

●绿化系统:浦江镇区的绿地系统是和道路、河道系统紧密结合,形成多条绿廊贯穿镇区内部,在浦星路西侧,规划结合轨道交通M8线和富于意大利特色的人工坡地设置了100米的沿线防护绿带,隔离大量过境交通对镇区噪声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黄浦江东侧和镇区西侧沿高压线走廊设有大面积的绿化防护带,建设自然生态林区,与整个地区建设生态林区的总体构想相结合。

南部结合天然气管廊设有80米的沿线绿化带,同时考虑在中央核心区及南、北2个居住区中心设置意大利花园、中心集中绿地等多种形式的城市绿化空间,为居住者提供亲近自然、美化环境的场所,规划绿化面积:206公顷。

●开发启动:为促进浦江镇的快速开发启动,1.4平方公里启动区,位于东西向1条、南北向2条景观道路两侧的狭长基地,包括了赋予地标性的意大利广场、意大利公园、大型商业设施等公共项目,以及2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住宅与配套的商业服务和公共设施,基本涵盖了浦江镇的主体建设内容,有利于形成样板典范,吸引大量的投资者。

四、源景公司的构思1,简介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景观系统的特色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景观:多建在郊外风景秀丽的丘陵坡地上,选址时比较注重周围环境,要求有可以远眺的前景。

园地顺山势劈成多个台层,但各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

建筑往往位于最高层以借景园,入口处开敞、宽阔的台阶给人以亲切之感。

建筑和庭院部分都比较简朴、大方,有很好的比例和尺度。

喷泉、水池常作为局部中心,并且与雕塑结合,注重雕塑本身的艺术性。

水池形式则比较简洁,理水技巧也不甚复杂。

绿丛植坛是常见的装饰,但图案花纹也很简单,多设在下层台地上。

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期景观: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依山就势辟成若干台层,形成独具特色的台地园。

园林布局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联系各个台层,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

中轴线上则以水池、喷泉、雕像以及造型各异的台阶、坡道等加强视线的效果,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

各台层上常以多种理水形式,或理水玉雕像相结合作为局部的中心。

建筑有时也作为全园主景而置于最高处。

设计者多是著名的建筑师,他们将庭园看作建筑的室外延续部分,往往运用建筑设计原则来布置园林,力求在空间形式上与室内取得协调和呼应。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景观:欧洲的建筑艺术进入巴洛克时期,在园林的内容和形式上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墨守成规的僵化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

受之影响,园林艺术也出现追求新奇、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并且园中大量充斥着装饰小品。

园内建筑物的体量都很大,占有明显的统率地位。

园中的林荫道纵横交错,甚至采用城市广场中伞叉式林荫道的布置方法。

植物修剪技术十分发达,绿色雕塑物的形象和绿丛植坛的花纹日益复杂和精细。

左图:(中央绿轴局部示例)2, 对浦江镇的景观系统的概念构思:五要素和三部曲五大要素:几何式的布局、流水、常青树、各式跌落平台和石作。

几何式景观反映意大利人当时的审美思想。

比例协调、尺度适宜的景观构图,反映着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

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穷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

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把美看作是和谐,有内部的结构,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也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

建筑理论家古罗马的维特鲁威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阿尔伯蒂都把这样的美学观点写进书里,当作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景观是按建筑构图规律设计的,数和几何关系控制了布局。

意大利景观的美在于它所有要素本身及要素之间的比例的协调,总构图的明晰和匀称。

修剪过的树木,砌筑的水池、台阶、植坛、石作、道路等,形状和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都推敲得很精致。

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地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良好的比例。

要欣赏这种花园的美,必须一览无余地看清它的整体。

不求曲折,修筑成几层平台,图案式的植坛,都可从各式跌落平台(或阳台)上一目了然。

景观系统作为过渡环节,要兼有建筑和自然双方的特点,最方便道办法就是把自然因素建筑化,也就是把山坡、树木、水体等等都图案化,服从于对称的几何构图。

原材料是自然的,形式处理是建筑的。

既然起过渡作用,则花园离别墅越近的部分,建筑味就要越浓,越远越淡,到边缘,渐渐有一些形态较自然的树木或树丛,跟外面的林园野景呼应。

意大利花园练出了一手协调建筑和自然的本领。

园中的花卉和观赏树木的种类常见的有鸢尾、百合、月季及各种芳香植物,还有梨、李、月桂、核桃等树木。

树木一般经过精心的建筑化处理。

三部曲:①先做各式跌落平台,主要是沿浦星路的很有意大利特色的梯形绿化平台、台阶。

②充分利用现有水系,整理水渠,按规划适当开挖。

③绿化,先种大片草坪,适当移植大树。

3, 对意大利景观系统深入理解,推出我们对浦江镇的景观系统的较为详细的、而且富有实施的可能性的概念构思:⑴镇区景观骨架概貌景观要点:①考虑对黄浦江景观的借用:东西向的水渠和步行街保证可以将黄浦江的景观充分的引入;②考虑南、北、中两部分水面的渗透:将东西两片水面连通,结合水面建设绿地广场,形成一条视觉通廊;③考虑空间的通透:树枝状的步行道路系统保证了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联系。

④作为垂直交通和景观节点的斜坡绿化,它是方案一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赋予其景观的职能。

⑤景观的设计者若为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善于以建筑设计的方法来布置园林。

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而建筑只是组成景观的一部分,使植物、水体、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试的整体。

不只是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全局观念,使组成景观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轴对称、均衡稳定、主次分明、变化统一。

使各部分协调统一,造成和谐的整体,一直是欧洲人的审美理想。

浦江镇的别墅园林在真山真水之间,没必要在园林里象征性地模仿自然。

它要考虑的是:第一,要把花园当作露天的起居场所;第二,要把它当作建筑跟四周充满野趣的大自然之间的过渡环节。

平面一般是严整对称的,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有时也位于庭院的横轴上,或在中轴线的两侧对称排列。

庭院轴线有时只有一条主轴,有时分主、次轴,甚至还有几条轴线或直角相交,或平行,或呈放射状。

也可以各台层有自己的轴线,并尽力使中轴线富于变化,各种水景,如喷泉、水渠、跌水、水池等,以及雕塑、台阶、挡土墙、壁龛、宝坎等,都是轴线上的主要装饰,有时完全以不同形式的水景组成贯穿全园的轴线,轴线上的不同景点,使轴线具有多层次的变化。

⑵开发启动地块的景观布局浦江镇的开发启动地块建于有象征意味的绿色台地上,而台地的规划又是严整对称的格局,这种规则的布局如何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达到统一的效果,是规划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