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家长沟通艺术

与家长沟通艺术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交往的艺术九四初中张光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

要建立统一战线,班主任应该注意与家长交往的内容、形式及其艺术。

同时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是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和交往的态度不仅直接影响班集体的建设,而且影响着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认: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学生的个性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在形成和发展中呈现明显的差异,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就为班主任提供了充分的教育时空同时,在师生交往中,学生会仔细观察,审视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

因此,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正常的沟通,往往能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修正和提高自我;反之,则会导致学生以扭曲的心态看世界,甚至形成畸形个性。

换句话说,学生良好的品质,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和谐发展取决于班主任与学生真情沟通的艺术。

一、班主任与学生(一)、合适谈话背景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谈话背景包括客观环境背景和主观心理背景。

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环境背景能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感染,容易使人产生倾心交谈的愿望。

例如清净的办公室,幽静的校园景点,边走边谈,仿佛父子,母女之间的促膝谈心。

主观心理背景比客观环境背景更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双方能否坦诚以待,畅所欲言,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班有位男生暗恋班里某位女生,而该女生一心只放在学习上,对待感情作了冷处理,以致这位男生痛不欲生,期中考试成绩迅速下滑。

我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间和他在操场上边走边聊,并且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初中阶段必须以学习为重,如果你将来能够考取理想的重点大学,就自然能够赢得女生的青睐与尊重,反过来,你如果名落孙山,那么电影《人生》中男女主人公的悲剧可能会重演。

”该男生频频点头称是,从此以后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发愤读书。

(二)、平等,民主,真诚的与学生沟通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班级活动的决策者,指导者,但班主任与学生的教育关系不是一种自上而下关系,而是种平等的师生互动的伙伴关系。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班主任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接受平等的教育,得到平等的锻炼机会,享受平等的待遇,使其积极参与班集体建设,例如:班级要实行班干部交流制。

班长竞选上岗,其他班委由学生小群体的核心人物担当,由民主选举产生的班干部,基础好,威信高,干工作热情高涨。

通过深入各活动场景中检查,督促,管理,每位学生体验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重心理。

活动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也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评学生年度操行时,采用民主式来评价每个学生,在确定每个学生品德评语前先做五项工作。

1、学生自批,自评;2、小组互评;3、班班委讨论;4、任课教师参评;5、反馈给学生并征求个人意见。

通过五个步骤,班主任写评语不仅鲜活,而且发挥了导向功能,学生对这样的评语不仅心服口服,而且理解民主,开放,客观,公正的办事原则。

(三)、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恰当的谈心方式后进生通常是指学习差,不思进取,思想品德方面存在某种缺陷和不足的学生,后进生之所以变成后进生,原因各不相同,每个后进生的性格不会迥然不同。

班主任要认真钻研心理学,用心理学的眼光来判断学生性格,采用最合适,最有效的谈心方式,对于性格内向,拙于表达的学生,宜采用耐心询问的方式,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气,循循善诱,使对方敞开心扉,对于脾气倔强,容易激动的学生,宜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态度沉着冷静,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引导,有褒有贬,恰到好处;对于争强好胜,荣誉感强的学生,要采用先褒后贬,褒多贬少,积极鼓励与严肃指出不足相结合的方式;对健谈善辩,心高气傲的学生,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宜采用辨率式,用鲜明的观点和有力的论据来批驳对方,以理服人,让学生分清是非,纠正错误。

(四)、班主任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永远不变中学生从年龄上讲,已进入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生渴望成熟,渴望班主任的支持。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应有班主任热情周到的服务。

因此班主任应该致力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班班委的参谋和助手。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并非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并非只是知识和道德接受的奴隶;相反学生处在自主选择的地位,班主任应设法为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文化科学知识而服务,班主任在主动倾听学生意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奋发,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学会尊重,学会学习,学会关爱。

二、班主任与家长(一)、讲究家访的艺术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仅通过看学生档案是不够的,因为这些材料是静态的,且不全面、不具体;光凭学生反映也还不够,因为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有时不一定了解真实情况,有时不便反映,有时反映失真。

为了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有学生家庭进行访问。

根据目的不同,家庭访问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1、了解性家访。

这是一般性家访,适用于多数学生家庭。

内容包括:家长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情况,职业情况等;学生在家的情况,诸如学习环境,学习时间,看电视时间,交往情况,家务劳动情况等。

2、目的性家访。

这是在了解性家访基础上对少数学生的特殊问题有针对性的家访。

适用于有特殊表现的学生。

内容主要是向家长报告其子女的特殊表现或问题,共同商讨协同教育的方式方法。

3、沟通性家访。

这是旨在与家长交换信息、沟通情感,以实现良好配合的家访。

适用于因学校、家庭彼此不了解,产生误解或分歧,造成配合欠佳的少数家庭。

内容是提出问题,如实介绍情况,耐心听取家长意见,通过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沟通心理,争取实现协同教育。

这种沟通性的家访,也可以利用家长接孩子等机会,随时与家长沟通。

班主任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制订详尽而可行的计划。

访问前,应考虑好与学生家长交谈的问题。

访问过程中,态度要诚挚,言辞要恳切。

一般的家访,大多是由于学生成绩太差,或出现一些思想问题,班主任登门或通过其他途径向家长通报这些情况,要求家长予以协助。

因此,班主任应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做到不夸大,不缩小。

通常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再提缺点,即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再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

切忌一进门就滔滔不绝地大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告学生的状,对学生的成绩和长处闭口不谈或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

这样易激起学生家长的怒气和反感,不利于获得家长的配合,甚至导致家长对孩子极为不满,孩子又觉得老师很可怕,很可恶。

在家访过程中,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家庭类型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二)、召开家长会的艺术家长会,是广泛联系家长,解决普遍性问题,吸引家长参加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

一般由班主任发起并组织,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举行,邀请全体家长参加。

开学的家长会可介绍班级工作计划,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和希望;期中的家长会,主要报告开学以来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下一段工作安排等;期末的家长会,主要报告工作总结,指导家长帮助学生过好假期等。

如有重要情况需要家长知道,也可临时安排家长会。

要开好家长会,目的、要求一定要明确,选时要恰当,会议的内容应事先书面通知,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并要妥善确定开会时间,力争使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能参加。

同时,会议的召开要准时,不拖拉。

班主任一定要有发言,班主任的发言,要充分体现对家长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热爱,以引发家长的共鸣。

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和谐一致。

家长学校是近年在我国产生的新事物。

它的目的与任务是帮助家长掌握和了解教育在家长学校,班主任可以做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家长掌握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这既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又能让家长了解班主任责任感,佩服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因而更主动、更有效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落实学校的教育计划,组织班集体活动,加强班集体建设,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全面掌握和经常分析班级学生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尊重学生人格,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

(二)、加强班集体建设,建立班级常规,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指导班委会工作,配合团(队)组织开展工作,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构建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三)、积极开展以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四)、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

(五)、关心学生身心健康,鼓励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

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保护。

(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实践能力。

(七)、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科学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八)、掌握班级家庭经济贫困学生情况,并协助学校做好贫困学生档案的建设工作;了解国家资助贫困学生政策,并向学生宣传。

(九)、协调各科任教师共同教书育人,主动保持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十)、有目的的进行家访总之,作为班主任要与时俱进,时刻注意与学生、家长交往的艺术性,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使之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从而带动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使之产生良性循环。

师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除了做好教育教学的本职工作,也要在人际交往中注意教师形象,做出为人师表的表率。

《教师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即为帮助教帅学会人际交往而编写,主要内容如下:教师人际交往的概述;教师在各种人际交往中的礼仪;人际交往中各种沟通力式的运用;教师人际交往的经典案例及分析。

《教师学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讲述了教师在人际交往中的方法策略,对教师跟学生、同事、领导及其他社会交往很与指导意义。

第一章人际交往概述第一节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基础第二节人际交往中的沟通原则第三节教师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第四节教师着装要得体第五节教师要注重语言素养的修炼第二章教师在各种人际交往中的礼仪第一节师生交往中的礼仪第二节教师与家长交往的礼仪第三节教师之间交往的礼仪第四节教师集会时的礼仪第五节教师社会交往的礼仪第六节教师外事礼仪第三章人际交往中各种沟通方式的运用第一节文化沟通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第二节书面沟通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第三节非言语沟通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第四节言语沟通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第四章教师人际交往的经典案例及分析第一节家访——教师不能遗弃的传统沟通第二节教师遇到棘手问题可以“冷”处理第三节借助网络与学生交流第四节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第五节教师应多对学生做真诚的赞美第六节教师批评学生要讲策略与人沟通的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