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科学环保主题班会ppt课件保护野生动物
科学环保主题班会ppt课件保护野生动物
大熊猫
鱼类
鱼,相伴人类走过了五千多年历程,与人类结下了不 解之缘,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食品与观赏 宠物……二千几百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纪元前 427--347)对鱼类所下的定义是:"这一类(鱼类)是 由完全无知无觉的东西造出来的。变形之主以为在这 一类中给予纯洁的呼吸是不再值得的,因为它们是各 种罪恶的后代…… 我国汉代初期的《尔雅》把动 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其中鱼包括了鱼类、两 栖类、爬行类等低等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 类……
无人区里充满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藏羚的保护神“野牦牛队”与盗 猎者的斗争,他们跟我们一样有血有肉,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陷入了困 境,我们想做点什么来帮助他们,可是我们力量薄弱,通过这个网站, 希望有更多的网友了解可可西里、藏羚和“野牦牛队”,关注和、支持、 参与藏羚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
藏羚羊
可可西里5年救护137只藏羚羊
从发现受伤、迷途、失去母亲的藏羚羊,然后在保护站里无微不至地救助、喂养、 照料这些雪域荒原上的“精灵”,直至将它们送回大自然。五年来,可可西里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反盗猎勇士在“无人区”共成功救护了137只藏羚羊。 可可西里管理局局长才嘎介绍说,可可西里保护队员在常年不懈的巡山过程中, 积极救护受伤、迷途和失去母亲的藏羚羊等高原野生动物。从1998年以来, 保护队员在保护区内共救助139只藏羚羊,其中有两只因受伤过重死亡,13 4只已放归大自然。 记者在自然保护区看到,被救助的藏羚羊在各保护站受到了周到的救护服务和精 心的食物喂养,保护队员们如同对待自已的孩子一样呵护着它们。为了给幼小的 藏羚羊营造一个温馨的饲养场所,保护队员专门从牧区购买了18只泌乳的母山 羊做小羊的“妈妈”。 据了解,目前还有3只受救助的藏羚羊在可可西里沱沱河、五道梁、索南达杰保 护站“留守”。飞奔在沱沱河岸的藏羚羊“爱羚”已有2岁多,显得格外雄健美 丽。由于队员照料“爱羚”的时间快两年了,小家伙与队员“情深义重”,再不 愿离“家”出走。
野生动物—藏羚羊
迷人的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藏羚的保护神
可可西里,蒙古语“美丽的少女”,是我国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 自然之地、最大的无人区、野生动物的天堂。这只是曾经对可可西里的 定义,现在一切都在改变,变得让人难以置信,可可西里已经不再是美 丽的少女,她在饱受人类欲望的蹂躏,她似乎已经变成了野生动物的屠 场。我相信如果你见过被拔掉皮的藏羚在高原上奔跑的凄惨画面,你也 许会怀疑我们是否身处地狱。如果再不采取得力措施,藏羚的灭绝就在 眼前!藏羚羊悲惨命运正在得到世人的关注。我们谁也不希望生活在一 个如同地狱的世界里,可是这样的场景却在青藏高原上真真切切的上映 着,而且不断重复。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属牛科、藏羚属,别名:藏羚羊、长角羊、羚羊,主要分布在中 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7—10万只。由于藏羚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 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动物园或其它地方人工饲养过藏羚,而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活 习性等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展甚少。 藏羚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 易公约》(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一般体长 135 厘米,肩高 80 厘米,体重达 45-60 千克。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雄性角长而直,乌黑发亮, 雌性无角。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 余各处被毛丰厚绒密,通体淡褐色。 它生活于青藏高原8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内,栖息在 4000 - 5300 米的高原荒漠、冰原冻 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藏北羌塘、青海可可西里以及新疆阿尔金山一带令人类望而生畏的 “生命禁区”,藏羚特别喜欢在有水源的草滩上活动,群居生活在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 及湖泊沼 泽周围。那些尽是些“不毛之地”,植被稀疏,只能生长针茅草、苔藓和地衣之类 的低等植物,而这些却是藏羚羊赖以生存的美味佳肴;那里湖泊虽多,绝大部分是咸水湖, 藏羚羊成为偶蹄类动物中的佼佼者,不仅体形优美、性格刚强、动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 缺氧。在那十分险恶的地方,时时闪现着藏羚羊鲜活的生命色彩、腾越的矫健身姿,它们真 是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生灵!它性怯懦机警,听觉和视觉发达,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极 难接近。有长距离迁移现象。平时雌雄分群活动,一般 2-6 只或 10 余只结成小群,或数 百只以上大群。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发情期为冬末春初,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 现象,1 只雄羊可带领几只雌羊组成一个家庭,6-8 月份产仔,每胎 1 仔。 经过千万年自然演变,它们与冰雪为伴,以严寒为友,自由自在地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然 而,然而由于一些所谓贵族对对被称为“羊绒之王”的藏羚羊羊绒——“沙图什”的需求, 藏羚羊的栖息地正在变成一个屠宰场,每年数以万只的藏羚被非法偷猎者捕杀!昔日茫茫高 原上数万只藏羚一起奔跑的壮观景象,如今再也见不到了。
我们身边的野生动物——大熊猫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更是面临濒危的珍贵稀有动物。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 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 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 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 难。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 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 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大熊猫长期生活在中国西部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深谷稠密的竹林丛中,过着神秘的"隐 士"生活。而且形态构造特殊,秉性奇特,因此生物学家们对这种动物的分类一直没有统一 的认识。有的把它与熊一起列入熊科,有的把它与熊一起列入熊科,看作高度特化了的熊类; 有的又把它独立地列为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100多年来,从大熊猫的形态解剖,化石材 料,行为生态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仍未得出结论。近年来科学家们又从生物化学和分 子生物方面进行研究,使分类研究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但仍然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得出统一 的结论。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但是,由於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它目前已处於一种濒危状态。在各种不利因素中, 其内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则是栖息环境受到破坏, 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分布,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周期 性开花死亡,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这就构成了对大熊猫生存的严重威胁, 使其面临濒危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