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的故事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全国人口的大流动大迁徙,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全国各地特别是农村,形成了一个由儿童组成的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群体。
他们远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照料,远离了父母的情感抚慰,成为有父母的“孤儿”,只能与祖辈相依为命,不少家庭已成空巢家庭,因此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
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给他们以家庭的温暖,家人的温馨,亲人的温情。
同时落实上级对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和安排。
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每个教师也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和要达到的目标。
力争使得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做好工作,让每个留守儿童时时感受到家的温暖,各级组织和机构包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社会人士,都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
他们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在这个需全社会携手共同完成的大任务中,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提出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方法,给予关爱温暖。
对各种各样的学生,我都注重关心关怀,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也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养成教育,给他们提出要求,我常常告诉学生:“衷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
”坚持这种“五心教育”理念,和留守儿童、尖子生、学困生等各种情况的学生打成一片。
他们的衣食住行、学习、纪律等各个方面,我都给予高度的关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关怀,力争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呵护。
九店三组的学生问溪晗,是一个贫困生,单亲家庭,其母没有工作,只靠打零工来维持生活,我每期都会给她帮助,首先是在学校为她申请困难补助金,解决一点生活费。
经常给她提供与学习相关的书籍、作业本、笔、回家的车费,天冷时保暖的衣服。
定时与老师联系,掌握各个方面的情况,转达其家长。
有时与同学闹了矛盾,也进行调解,做好她的思想工作,让她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业,现在在初中进行正常的学习。
鲁垱的李贝贝同学,因为离家比较远,且父母喂鱼,住在鱼塘边,经常不会在家,所以,我与她家长保持联系,有情况随时通报知会家长,周末回家,一旦家里没人时,我便通过联系告诉她家里没人,要么是到她大爹家,要么是直接坐车回去,然后去鱼塘处,没有车费时,我给提供车费。
学习上有问题,也作及时的辅导,现在也在初中继续着学业。
现在就读五一班的学生刘宇轩,家住丰收村十一组,平时言语不多,成绩平平,经过家访,知其性格还有点倔,便找其谈话,耐心开导,告诉他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同学打成一片,融入其中,让别人了解自己,也让自己更加了解别人,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可以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达到共同帮助共同提高,实现双赢
的结果。
后来在学校组织的家访中,给他送去笔、文具盒、笔记本等礼品,激励其努力学习积极进步的思想,现在学习有很大的提高。
还有现在就读六年级的姜海澳、余世杰、钟天佑、李欣梦、文娜芸、熊婧琳。
我关心关爱关怀着他(她)们,给留守儿童以家的温暖,使尖子生更上一层楼,使学困生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我为教育、为学生付出了我的大部(不是全部,因为我有一个瘫痪的老婆!还有我的家庭,所以,我不可能全身心用到学生和事业上,这是我的真心话。
)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给他们适当的关爱和帮助,孩子们的心情就开朗起来了,性格也活泼起来了,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他们觉得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
每一位外出打工的父母也都能放心的在外工作。
平时的课堂内外,家访之中,我都时刻注重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养成教育,叫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学习他人的英雄事迹和先进事迹,激发爱国热情,努力培养自理自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帮助他人,帮助孤寡老人和有残疾的人,使学生们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和关爱弱势群体意识。
我也可以和有些老师一样弹性上班,但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我终于说服了自己,坚持了下来,哪怕是一些人认为是无关紧要的课,但总得有人去上这个课,所以我留了下来。
我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伸出我们温暖的双手,献出无私的关怀,与社会携手,这不仅能让下一代得到健康的成长,而且还会为社会减轻矛盾规避风险,也使我们自己从中收获一份成功的喜悦。
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只要我们用真心付诸爱的行动、付出爱的真情,一定会抒写出一个基层人民教师用满腔热情关爱留守儿童和一切学子的朴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