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学习指南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是研究特殊儿童身心发展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特殊儿童基本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特殊儿童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能够在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中尊重特殊儿童的独特性、差异性,灵活运用适用于特殊儿童的课堂教学技能,拥有特殊儿童的教学实践经验。
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根据《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重点、课程难点、学习建议、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等各方面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一、对课程基本情况的了解
(一)课程目标:
教育信念与责任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观、教师观和特殊儿童教育观。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理解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和发展特殊儿童的知识与能力。
教育实践与体验的获得。
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具有观摩、参与及研究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教育实践经验。
(二)适用专业
本门课程是学前教育教师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36学时;本课程分为十二讲,建议其中每章教学一般3学时。
(三)课程结构
本课程的设计体现了总论-分论-实践的特色,即:总论——影响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因素、分论——各种类型的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实践——教学见习。
二、本课程重点与难点的介绍
三、学习策略推介
(一)课堂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各章节,并通过记笔记帮助自己理解,有问题可随堂向老师求教。
每学期根据教师学习进度安排实时答疑,并进行重点与难点的集中讲解,使学生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二)网络论坛学习
网络课件是指网上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相关课程的教案、综合练习题、阶段作业、导学、学习指南及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利用相关的网络课件进行主要内容的学习,并参考大纲的要求把握学习的难度与深度,通过网络上相关习题亦可检验学习效果,以达到掌握本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目的。
(三)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法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即安排师范生进入特殊学校办的幼儿园进行现场观摩和教学,在师范生与特殊幼儿直接接触的同时进行教学,注重学生当时的体验及课后的反思。
(四)模拟课堂
模拟课堂法是在模拟情境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模拟课堂法通常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实践操作前进行。
即在师范生初步掌握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可通过模拟一个具体的情境来使枯燥的课程内容鲜活化、生动化,使师范生获得一个更为直观、深刻的课堂体验。
(五)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师范生研究分析,培养师范生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方法。
四、知晓本课程的考试模式
(一)试题库建设
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案例,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试题库建设,每期考试时从试题库抽取题目组成试卷内容,每期试题题目重复使用率不得超过30%;且每年都要组织教师团队按一定比例及时补充新的题目,以保证新的教育理念得到及时体现。
(二)考评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由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构成。
其中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实践成绩=教学技能成绩×50%+手语盲文技能成绩×50%;最后按照学生成绩=理论考试成绩×60+实践成绩×40%的计算公式产生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