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姜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大姜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ppt课件
8 --
土传病害---茎基腐病
发病初期,大姜茎基部出现水浸状腐烂,自下而上出现干尖黄叶现象,植株有 倒伏状。地上茎:先从茎基叶鞘处褪色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茎基部缢缩变细。 地下块茎:表皮呈水渍状淡褐色、变软,但不腐烂发臭(区别姜瘟病)。
--
茎基腐病发生因素
该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蔓延迅速。 排涝性差的姜田,在雨大或浇水大时,易发病传病,导致缺垄断行,甚至绝产; 在培姜动土导致根系受损后,病原菌易乘机侵染引起发病。
大姜 主要病虫草害
防治技术
李世勇
1 --
了解大姜栽培
小拱棚
大拱棚
播生种长
生长
暖棚
收获
2 --
生育期
晒种期 定植期 齐苗期 齐苗后 三杈期
小培期 小培中期
大培期
大姜的整个生育期
时间3月上旬管来自技术姜种晾晒,姜种催芽
3月中旬至4月上旬 播种,预防线虫
4月上旬至5月初 5月至6月 6月上中旬
破膜放苗 遮荫,钻心虫,蓟马,浇水,施肥 三叉期施肥,预防土传病害
19 --
叶部病害防治技术
1、抓好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做好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姜块;合理配方施肥,增施钾肥、 有机肥料及生物菌肥,减少氮素化肥用量;保持小水勤浇,尽量降低田 间湿度;遮阳网设施,营造合适温湿环境;合理密植,科学整枝,避免 植株间形成郁闭环境。 2、做好药剂防治: 大姜病害常混合发生,所以防治时应该科学合理用药。病害要以预防为 主,预防时选择嘧菌脂、代森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即可,每隔七天左右喷 施一遍;病害发生后可以选择丙森锌配上苯醚甲环唑或肟菌酯等,如有 细菌性病害再配上噻唑锌、氢氧化铜等药剂,连续防治2-3次,效果比较 显著。
13 --
4.农事操作: (1)建议架设高架遮阳网。因发病条件为高温高湿,同时日灼也会增加得病 风险,架设高架网可以降低发病几率。 (2)病菌主要靠流水传播,建议一旦发现病株,立即停止发病区域浇水,通 过药剂防治方法控制后,再进行后续农田管理。 (3)建议在培土等大型农事操作前后,全田冲施一遍杀菌剂。因为病菌易从 大姜伤口处入侵感染。半月到20天,补充有益菌。 (4)大姜收货出姜时,如发现姜块带菌,建议立即当作鲜姜立即销售。因为 带病姜块难以储存,易在储存过程中腐烂变质。 (5)常年发病地块,可以选择进行土壤熏蒸,如威百亩、氯化苦等等常规熏 地药剂。但特别注意一点,熏地后,必须及时补充有益微生物菌。不然,熏 地地块一旦发病,蔓延和危害程度远大于未熏地地块。
总之,大姜土传病害,以“预防为主,发病后控制蔓延为辅”。
14 --
大培土前用药的重要性
--
叶部病害---炭疽病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从叶尖或叶缘出现褐色水浸状小斑,后 向下、向内扩展成圆形或梭形至不规则形褐斑,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云纹, 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大斑块导致叶片干枯。 发病规律: 常年连作地块,种植过密,田间通透性差,管理粗放发病重等。
16 --
叶部病害---叶斑病
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病斑呈不规则形,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 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成大斑,导致叶片干枯死亡。 发病规律:病菌借气流或雨水传播,进行侵染;温暖多雨的季节发病重,种 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管理粗放发病重。
17 --
叶部病害---叶枯病
发生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黄褐色小斑点,逐渐向整个叶片扩展易穿孔, 发病严重时叶片变成褐色枯死。 发生规律:借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蔓延。高温季节遇连续阴雨天多或雾 重发病重。地势低,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氮肥施用量过多发病都重。
土传病害的防治技术
1、种姜时: (1)选排水好的沙壤田种植,在生姜种植的时候,药剂进行浸种或喷沟。 (2)连作地块发病重,如果上年发病严重,建议轮作倒茬或熏地处理。 2、生物防治 (1)建议在生姜生长中前期,每间隔50天左右,冲施一遍微生物菌剂,及时 补充土壤有益菌群,改善土壤,减轻发病。 (2)建议在施肥时,使用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 3、药剂防治 (1)预防:建议在高温多雨季节,选用内吸性好的杀菌剂叶面喷雾,并针对 茎基部贴近地表处进行药剂预防。 (2)发现发病后,早发现早治疗:使用药剂灌墩2-3次防治。灌墩时一定要灌 透,灌到根。在浇水中防止病菌随浇水传播。 (3)建议药剂:氢氧化铜/硫酸铜钙/春雷王铜+甲基硫菌灵等
6月下旬至9月
撤膜,防线虫,防治姜螟
7月至9月 7月下旬至8月中旬
浇水,防涝,培土,施肥 培土,施肥,防治线虫
成熟期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收获
--
目录
1 大姜病害类别及防治技术 32 大姜虫害简述和防治技术 3 大姜田杂草发生危害与除草剂防除 34 大姜生理性问题 35 大姜全程管理技术
--
1 大姜病害类别及防治技术
病害
真菌性
细菌性
癞皮病
根腐病 茎基腐病 炭疽病 叶斑病 白绢病
姜瘟病 细菌性叶
枯病
根结线虫
5 --
大姜病害严重的原因
(1)连年重茬,土壤中有益菌、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缺乏严重。 (2)地块中氮磷钾施用比例失调,造成氮多磷少的状况。 (3)在病害防治上,只注重〝有病治疗〞,不注重〝无病防治〞。 (4)不合理地配方用药,不注意交替用药,用药方式欠缺。
10 --
土传病害---白绢病
发病初地上茎叶正常,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病斑上长有白色菌丝体, 并粘结土覆盖在病斑上。随后地上叶片开始萎蔫,茎基部大部分变成褐色,表 土上出现白色菌丝。培土后不表现明显症状,难以从地表观测。但是在出姜时 可见姜块布满白色菌丝。
11 --
土传病害造成的缺垄现象
--
--
土传病害---姜瘟病
• 危害根茎,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地下根茎上半部先发病。 • 病部为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软化腐烂,仅留外皮。 • 茎被害部位呈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且恶臭气味。 • 由于根茎失去吸收水分的机能,叶片萎蔫卷曲,茎叶枯死。
7 --
姜瘟病发生因素
环境:高温多湿,时晴时雨,土温变化激烈易发病,形成流行。 栽培:植地连作、低洼、土质黏重、无覆盖物、多中耕锄草和偏施氮肥的发重。 管理:地下害虫危害重、土壤瘠薄、有机肥不足、管理粗放、长势衰弱则重。
18 --
叶部病害---细菌性叶枯病
发生症状:沿叶缘、叶脉扩展,初期出现淡褐色略透明水浸状斑点,后变为 深褐色斑,边缘清晰。 发病规律:带菌种姜是田间重要初侵染源,并可随种姜进行远距离传播。在 田间病菌可借雨水、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病菌喜高温高湿,土温28-30℃, 土壤湿度高易发病。阴雨天多发病严重,尤其在大雨后病情明显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