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史教学研究方法

思想史教学研究方法

破茧—走向思想方法的历史探究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戴羽明
团队合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石
本学期全市性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耀华中学专场:提升研读史料能力 南开中学专场: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核心团队的共同努力
集体备课的团队成员:万庆刚、张晓静、陈艳、于溪、于宁、范英军、许军 筹备时间:自2014年6月底至今,历时半年; 集体研讨:备课6次,试讲3次; 分别交流无数次:于宁老师修改教学设计达10次以上,范英军单独面对面交 流4次之多。电话、qq、电子邮件等关系? • 冲破知识中心的障碍,走向史学研究的科学过程。
第三次备课
• 第一环节:比较发现三位启蒙思想家的不同思想。(事
实判断)
• 第二环节:思考三位思想家在同一时代思考同一问题,
却有不同结果,其主客观原因是什么? • 环境相同,但个人阅历、社会地位等差异分析,认识结论 也必然差异。(成因分析)(以往历史宏大叙事,忽略了个体差异)
• 从南开中学徒步小白楼两个多小时的再探讨。 • 材料准备的越丰富,思考的问题越充分,反而成 为课堂教学的包袱。 • 尊重学生认知要求,走向精简。
12月9日试讲
• 课堂效果:思路清晰、内容简洁、主题突出 • 研讨结果:再精简、再明确 • 最后确定的基本思路:以探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 想的缘由为例,帮助学生对历史探究的基本方法形成基 本认识。 • 最后提出思考性问题: • 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一样,进行历史学习?
4
XXXXXXXXXXXXXXXXXX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指导思想: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历史
学科典型性问题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现历 史发展的诸多要素及其复杂关系,掌握历史研究的基 本方法和步骤,形成自己的历史学科概念。
特点:主体性;自主性;过程性;创造性 形式:课堂上的即兴和预设;课外的自发兴趣和任务要求
解释
假设
假说
人为的经验创造,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9
历史知识
XXXXXXXXXXXXXXXXXX
历史学科
研究水平
文化观念
史料来源 社会立场
历史认识具有历史性:
阶段性、主观性、局限性、发展性、开放性
10
因素影响
XXXXXXXXXXXXXXXXXX
后现代历史知识观
客观性:历史知识能够反映历史的客观真实,同时 也能够反映历史知识形成于所在时代的客观需要。 价值性:个体主观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因此不具有唯一 性和确定性,但都反映认识主体的社会立场和价值取向。
6
XXXXXXXXXXXXXXXXXX
外省市历史教学改革动态
• 总体特点:改革步伐快,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转变 • 从我们的角度看:不像是历史课
• 思考:什么是历史课? 历史课的功能有哪些?
基本认识
对学者来说:所有问题都没有最终答案。 对学生来说:所有问题不应有确定答案。
标准答案与答案标准
历史学科
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史学成果
历史教育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历史教学
史学研究
12
XXXXXXXXXXXXXXXXXX
历史课堂教学三个要素的协调统一
学生认知
学生认知: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 课程目标:知识范围、能力发展、价值观念 史学研究:历史认识,研究方法、最新成果
历史课堂
史学研究
课程目标
13
XXXXXXXXXXXXXXXXXX
2
XXXXXXXXXXXXXXXXXX
特此鸣谢相关团队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特别感谢学科组全体成员: (南开中学、耀华中学、北师大天津附中、四十一中)
各学校学科组多次组织集体备课、试讲等研讨活动; 和平区教研室两位教研员也积极参与了耀华中学自己组织的试讲研讨活 动,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感谢南开中学和耀华中学两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当前教师教学思想需要破茧
• 知识观:知识是真理?知识是学问? • 教材观:执着于教科书内容的注释与补充; • 教学观:关注知识内容的传递效果,忽视学生学
习过程的心理感受和精神成长; 发展。(“考”与“教”的关系)
• 评价观: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终生
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
• 教师教学需要经验
客观性
历史知识
发展性
发展性:不具有所谓恒定的“权威”。随着人 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时代的进步发展,旧知识 将被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提出新的解释、 假设和假说。
价值性
11
XXXXXXXXXXXXXXXXXX
历史教育
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实施
历史课程
基础研究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学生问题;发展空间;对话协商
• 经验从模仿开始 • 经验需要积累
• 经验需要不断的破茧重生(自我否定、壮士断腕)
团队——天津历史教师QQ群 288621693
初高中历史教师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工 作 室
22
XXXXXXXXXXXXXXXXXX
选课制作
2015年
11月
2014年
主要任务 2014年
1月
12月
1. 指导教师实名登陆信息平台选课。 2.教师按照制作技术规范准备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评测练习等“晒课”资料。
• 第三环节: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思想家的“思想”有不
同解读。(价值判断)
第四次备课
• 彻底消解教师的“自信”,走向与学生共同的历史追寻?
• 从对历史结论的求索,转向历史方法的探究! • 最终转向对人本身的追问! • 认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
12月5日的试讲反思
• 材料多,思路多,最后导致凌乱无序。
第一次备课
• 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教师讲完,学生学会;教师少讲,学生自学
;教师组织,学生创造)
• 从问题设计的方向开始!对历史知识的探究走向历 史方法的探究?
• 总体教学立意:让学生以理性精神探究启蒙运动, 从而感悟理性实质,追求精神独立和民主自由。
第二次备课
• 试讲录像看过之后: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是什么?
23
XXXXXXXXXXXXXXXXXX
市级 复评(荐优)
初评(晒课) 区 县
24
XXXXXXXXXXXXXXXXXX
2-4 月
主要任务
5-6月
谢谢大家!
25
XXXXXXXXXXXXXXXXXX
5
XXXXXXXXXXXXXXXXXX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如何看待学生的差异性
人的价值意义;社会合作的意义;教学资源的意义
教学目标:“同质化”与“多样化” 能力挑战:发现学生问题,积极引导探究(教师对学生逆 反心理的教学顾虑) 教学观念:学生的问题应当成为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据。 探究教学:解决学生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是探究教学的 价值意义。
3
XXXXXXXXXXXXXXXXXX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
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 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 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