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三网融合产业研究报告

中国三网融合产业研究报告

概念理解
• 三网融合推动力量(PEST) • 三网融合概念的源起和演变 • 中广研究对三网融合概念的理解
三网融合相关的法律概念 海外借鉴
• 监管体制与产业实践 • 运营商案例
• 从整合到融合
• “通信”与“电信”的概念 •“电信法”相关概念 •互联网服务法律地位 •WTO的文化例外
h
8
信息泛在化趋势以及行业与大众的信息需求变化,是三网融合的根本驱动 力,而政策推进在其中起到催化作用。
h
17
三网融合下的业务形态
5.互动电视
电视投票 互联电视购物 电视网络游戏 电视上网
4.互联网语音
PC电话 TV电话
直播交互
3.广播电视 5. 7.
2.IP互联 6. 1.电话 服务 4. 语音
基础形态
6.三重体验
在同一屏上看 电视、 网络对战、 显示未接电话
其它增值服务
7.视频通信
TV视频电话
电影/图片共享
视频会议
从竞争性看,三融合不是革命性的整合替代,而是基于原有优势并吸收异网 优点为用户尽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更深入地渗透到社会的经济生活之中。
从趋势上看,三网融合会从业务叠加(业务捆绑)向“联合创新”形态发 展,只有产业链上下游通过协作形成增量创新,三网融合才具备实际意义。
•“四级办”架构源起与特点 •广电总局监管职责 •相关行业法规与政策文件(视听 服务监管、数字电视与网络改造、 网络整合、体制改革)
h
9
报告框架 / 思路(3/4)
三网融合行业现状
广电行业发展情况 电信行业发展情况
• 产业链状况 • 行业概况与业务概况 • 参与者竞争策略 • 网络发展策略
主要是很亲 密的朋友, 包括亲戚
核心应用:视频特别是直 播内容,同时休闲类(如 网游)、健康类、安全类、 家庭教育类应用也有相当 潜力;长尾应用:经过二 次加工的互联网精华内容。 数量级:核心应用数十 种,长尾应用数百种
对于Smart TV不要以技术为基础进行过度创新,而是要以用户 需求和使用场景为核心打造若干核心应用,提供最佳服务体验!
IPTV发展情况 三网业态对比与行业合作情况
•NGB背景、概念与目标 •NGB架构与特点 •NGB推进情况
•电信运营商转型战略与整体 发展思路 •信息化推进与物联网策略 •电信运营商三网融合策略
h
10
报告框架 / 思路(4/4)
三网融合趋势、预测与建议
三网融合趋势
• 三网融合与信息化推进 • 专家观点 • 中广研究观点
h
13
法规、文件援引(2/2)
法规文件援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 • 《通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 • 《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处理办法》 • 《电信服务规范》 • 《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 《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 • 《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 • 欧盟 《关于视听传媒服务的指令》 (《AVMS指令》)
h
3
三网融合使从业者因不确定性而产生危机
三网融合破除行业边界导致混沌
不确定性带来恐惧与危机
多年的行业壁垒造成隔阂与陌生
返本 归源
电信网
h
广电网
4
中广研究希望通过独立第三方报告推进行业理性
行业理性
源起
现状
趋势
数据事实 专家交流 中广研究 政策解读 海外借鉴
本报告是业内第一本对三网融合概念、国家政策、行业法规、产业现状与 企业竞争战略,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全面深入解析的第三方民间报告!
h
23
三网融合案例: Virgin Media
不同电视平台占英国电视家庭主终端份额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6 12 27
35 2006
19 12 33
36
2007
13 11 38
37 2008
11 11 38
37 2009
h
15
目录
• 我们的期望 • 我们的工作
部分观点
h
16
三网融合背景与意义理解
信息泛在化
政府干预手段
促进体制改革,消 除行业壁垒,树立 新型战略产业---
长期效应
短期效应
市场经济手段
推进产业链上下游 融合,实现技术业 务与创新----
从国家战略看,“三网融合”是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寻求政府管制与 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点的重要举措。
电磁波相关成果
无线电报(1901)——广播(1906)— —电话(1916)——传真(1923)——电 视(1929)——微波(1933)——雷达 (1935)——卫星通讯——电子计算机 因特网等都与电磁波理论相关。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
兹(1857 - 1894 )在实 验中发现电磁輻射在空间 中以波的形式移 动,有效 的传递能量和动量;也就 是说:电磁能量可以越过 空间进行传播。
设备
吸引客户(Come) 客户使用(Stay)
服务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
提供 商
付费(Pay)
体验经济与影响力经济
最终用户
在以IP互联为基础进行融合的背景下,终端提供商、互联网服务商 甚至内容提供商等产业链参与者都获得了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机会 相对应地,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商业模式也不断冲击传统的商业模式。
h
信息化时代下,运营商的终极目标是形成平台化运营。
h
20
信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用户获取
依靠有吸引力的、体验良好的核 心应用/内容获得用户 在未来运营中不断进行业务优化
开发互联平台
达成初始规模
实现跨网络应用覆盖 实现与其他平台的互联, 为用户提供跨平台应用 统一开发的I/O接口、平衡 的商业模式是成功标志
19
全业务背景下关键运营能力要求
运营能力需求
•基于用户理解的产品设计与体验在打造能力:(1)对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消费心理特征、行为习惯形成全面的认识;(2)针对不同的细分用户及其典 型应用场景,打造最佳用户体验。 •套餐设计能力:基于对用户的理解以及产品自身的特征,设计合理的套餐体 系,以实现用户维系和促进用户价值的提升。 •互动营销能力 :运营商应该能够适应Web2.0(“影响力经济”和“注意力 经济”)发展特征,通过互动平台实现病毒式、社会化的营销。 •定制终端规模推广能力:运营商必须具备很强的定制终端推广能力。这涉及 终端选型、设备商合作、终端与业务捆绑套餐设计、渠道销售等因素。 •动态的价值链整合与合作伙伴协同运作能力。运营商必须整合产业链上下游 的整体能力,为用户打造完整的业务体验环境。这要求运营商在合作伙伴准 入、合作伙伴考核、合作伙伴激励等方面建立动态有效的管理机制。
应用多样化
通过有效的用户营销突破
规模瓶颈 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平台运营
识别能力 积累能力 学习能力 协作能力
随着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张,与上下游合 作伙伴深入合作,提供丰富应用,满足 用户长尾需求,强化用户粘性
基于高效的支撑系统与合理化流程实现 用户持续互动,形成良性循环 强大的IT支撑系统,以及开放的标准化 的I/O接口是平台化运营的核心能力
h
18
全业务背景下产业链形态与商业模式的变化
FAB模式
开通(Fulfillment) 保障(Assurance) 计费(Billing)
内容提 供商
设备制造商

服务提 供商
运营商
终 用

终端制造商
规模经济与网络经济
产业链变化
商业模式变化
系统设备提供商
终端
CSP模式:
运营商
系统软件开发商
国外三网融合监管体制、实践与典型案例
三网融合监管体制
•北美:美国 、加拿大 •欧盟:欧盟总体、英国 •亚洲:日本、印度
三网融合产业实践
•美国 •英国
三网融合典型案例
•美国 Comcast •英国Virgin Media
h
12
法规、文件援引(1/2)
法规文件援引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发展若干意见》 •《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 •《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 •《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 •《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
基于智能操作系统,提 供便利的互联网、互动 和智能应用,具备开放 性的应用可能
• 较高的 综合硬件性能 • 便捷的互联接网接入与 互联网流行应用捆绑 • 开放的用户应用
h
22
Smart TV & Smart Phone
消费特征 物理特征 时间状态 交互能力
Smart TV
面青年和较 高学习水平 的用户,自 由、探索、 私密
屏幕较小、 间断的,随 高度移动 时准备切换
到另一种状 态
舒适、安全、 屏幕较大、 长时间使用
家庭和谐
基本固定
Smart phone
多元化,可 以有一定的 文字输入
更加简约, 主要使用功 能键和方向 键,尽量不 输入文字
交互对象
内容/应用
非常广泛, 包括亲戚好 友、同事、 商业伙伴等
自由访问互联网,与PCBiblioteka 验高度一致,数以千万种 的应用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