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层卫生院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基层卫生院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中医诊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并非千人一方。深圳黄炳华大夫自学中医,一个诊所,三两个医生,没有任何“先进”的仪器设备,却什么病都看。因为他疗效好,费用少,远近闻名,许多患者跑百十里地前往就诊。一个小小诊所,他每天要看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他辨证论治一个阑尾炎,不过百十元花费,效果很好;而西医看阑尾炎,需三两千元,动辄手术,患者还得受罪。
所有这些分家之举,都是不懂中医之发展规律而制定政策使然。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中医药有五大发展规律。可惜百年来没有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总是以西医药的规律要求中医药。
中医养生保健
(一)中医讲究养生保健
中医讲究:“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不仅是防病于未然,更是养生保健,使人健康长寿,不得病,无疾而终。
中医知识普及宣传
遵循自身规律 保持中医特色才能弘扬中医优势
中医药学是中国第一大发明,其意义远大于我国指南针、纸、印刷术和火药等四大发明。中医药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药学是成熟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医学,可以应对各种疾病,包括现代医学认为是新出现的疾病,如SARS、艾滋病、“禽流感”等。
《黄帝内经》是以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的法则揭示了人体气血运行规律;描述了在气的作用下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并以此指导中医的诊断、治疗、用药,包括养生,以扶正祛邪、调整气血、疏通经脉、不治已病治未病等,把健康和长寿带给亿万人民。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其含义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对运动形式、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描述,并以之指导医疗保健的实践。把五行理解成五种元素,实在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活动………………………………1
开展工作义诊活动………………………………………2
“献爱心、送温暖”下乡义诊活动……………………5
中医知识普及宣传………………………………………6
中医养生保健……………………………………………11
中医药知识宣传资料……………………………………18
沙琅中心卫生院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
有人要废医存药,认为中医不科学,中药还有点用,只要提取有效成分,做得和西药一样了,现代化了,与西方接轨了,就可以进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这些人想错了。中药与西药不同,必须由中医按中医理论辨证使用,离开了中医,中药就都是废物、垃圾以至于是毒药。中医开的每个处方,都是一对一地以药性之偏纠正人体之偏,这与西医用药完全按说明书是两回事。
我们认为,所谓中医药学是:根据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五学说、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借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和自然界万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偏性,使之恢复到和谐平衡状态,从而保障人们健康的医学。
二、中医是国宝,是成熟的理论医学
(一)中医是国宝
因此,中医药学是我们的国宝,这一点勿庸置疑。
(二)中医是完整的、系统的、成熟的理论医学
一些西医以及近百年来我国的不少科学文化“精英”一再强调:中医是经验医学,不科学。我们经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与此正好相反:中医是理论医学,而且是成熟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医学。
中医是理论医学也体现在:她运用阴阳五行的准确含义完全能够解释中医的各科学说,能够说清楚中医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是怎样建立来的,说清楚中医的治疗原则,说清楚病人发病及其痊愈的原因,随时可用以指导临床。 按照中医理论,几千年来解决了中华民族遇到的各种疾病,包括近几十年来遇到的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或没有很好疗效的新出现的疾病,如SARS、艾滋病、“禽流感”、戒毒等等。既然按照中医理论能够应对各种疾病,不必先要经过种种实验以取得经验才能找到有效治疗方法,为什么有人硬要把中医说成是经验医学呢?!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真正发挥中医防治慢性病、老年病、疑难病的优势,则可解决老龄社会的医疗保健问题,使这些为社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年人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两大医疗保健体系。与发展仅二百年的现代医学及其所出现的诸多弊病相比,中医药学有极大的优势;中医药学是防病的健康医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中医药学拥有自信心,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自主发展中医药学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医药主管部门的责任。我们要告诉世界: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健康医学,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活法。然而,中华先哲们所创立的本真中医药学,在今天的学术界几乎消亡殆尽;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也几乎荡然无存。要振兴中医,发挥中医优势,就要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保持中医特色。
根据《广东省2014年度中医药知识宣传》的精神,2014年7月初以来,沙琅中心卫生院成立了“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宣传队”,多次下乡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和利用中医药在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养生康复等方面的基本理念和知识方法进行宣教。
2014年7月24日,沙琅中心卫生院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队在沙琅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高海雄带领下在本院内和防疫组,向广大民众朋友进行了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宣传,共发放了冠心病的中医防治方法、颈椎病健康预防教育、原发性高血压防治常识、煎煮中药的学问、中医四时养生法、中医养生七法日常知识等中医药宣传资料1000于份。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崔英伟大夫当场向来咨询的广大民众朋友做了“冠心病中医药防治知识讲座”。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我国古籍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医籍,且,中医是中国哲学、人文科学、社会学、天文学、地理学、农学、化学等各学科之集大成者,是在整体论思想指导下的自然科学与文化的统一体,或说是东方科学的代表。因此,中医药学的振兴必将带动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中华文化复兴的意义将远大于欧洲的文艺复兴。中华文化是“和”文化,讲人与人和谐相处,民族与民族和谐相处,国家与国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尤其是对于人体,非常讲究“阴气平和,阳气密固”,保养正气以滋润性命,顺应四时而养生。因此,中医的物质、人文世界观必将指导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发展,引领人类社会进步,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华文化复兴的世纪。中医药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降的2000多年中,中国发生321次瘟疫,正是中医药的防治,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所以,中国从未出现过像欧洲那样一死上千万人的悲剧。
扁鹊是名医,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扁鹊说,他们兄弟三人,大哥医术最高,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二哥医术次之,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小病;自己医术最差,只能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众所周知,一块钱的预防相当于8块钱的医疗。但中医的养生远高于平常所说的预防。
中医养生方法有多种,比如:
1.运动养生。中医的体育是养生体育,又称为导引,“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西方的体育是竞技竞体能体育,往往使运动员一身伤,一身病。邓铁涛老教授坚持八段锦,今已92岁高岭,仍思维敏捷,声如洪钟,健步如飞。
2.饮食养生。中医讲食疗,讲食物四性五味的平衡搭配而不讲营养成分;讲“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讲吃饭“七分饱”。
在我国各行各业中,最有优势、最有实力、最有底气、最有后劲,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唯有中医药。而且中医药的养生保健、简便廉验和人性化服务等代表了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中医药将来能够解决世界人民的健康长寿、无疾而终问题。根据我们的调研,几乎没有多少西医能治而中医治不了的病;反倒是许多中医能治的病如多因素疾病、病毒性疾病等等,西医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很多被西医判了死刑的患者,经过中医的治疗,奇迹般地起死回生!有人说,西医手术比中医强。的确如此。但是,一则西方已经认识到90%的手术是不必要的,二则中医手术在东汉时水平就已很高,那时就用“麻沸散”进行手术麻醉,只是因为手术过于残忍、大伤元气而且很多病症施以药物和运用其他方法也可以解决问题,因而抛弃了发展手术。
3.音乐养生。中国之古筝、古琴,弹起来令人心旷神怡,适于养生。
4.书法养生。书法、绘画,亦是中医养生之法。
此外,中医之养生方法甚多,不可能尽述,如孙思邈倡导养生13法:发宜常梳,齿宜常叩,耳宜常鸣,腹宜常摩,等等。
中医之养生保健绝非现代医学之预防。现代医学所谓预防,讲的是隔离,讲的是消灭致病微生物,讲的是不接触致病源;清朝每次瘟疫发生时就是这么做的:派兵围住患病村庄,不使与外界接触。而中医之养生保健首先是调理人之身心状态,摄足五味,劳逸适度,其次才是运用药物、针刺等疗法,调理脏腑、经络、气血,这些足可以解决西医毫无办法的“亚健康”问题。
养生的意义大于预防。遗憾的是,今天的人们在西学“征服自然”思想的浸淫中,基本忘记了中医的养生思想和理论。
(二)中医擅长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和疑难杂症
中医不仅能治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对慢性病、老年病、疑难杂症非常有效,对于这些多因素疾病,现代医学没有很好的办法,而防治这些疾病,正是中医的优势。例如,2004年,确山电业局李某68岁住院治疗,西医确诊为脑出血,心衰,肺衰,肾衰,真乃多因素疾病;无法治疗,推出医院,亲戚朋友都已准备好花圈,经中医治疗,先服安宫牛黄丸,后服60剂汤药而愈,至今健在。
而且,中医是成熟、系统、完整的理论医学。首先,历史悠久,中医有5000年历史,西医只有二三百年历史,说它是个孩子是抬举它;其次,5000年的发展使其能够轻松应对新出现的SARS、艾滋病等,而且效果极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其理论体系非常系统、完整,可随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在此需要强调说明的是:一些科学文化“精英”把中医说成是“经验医学”,是因为不肯认可中医有“科学”的依据!现代医学倒是“有”科学依据,却无法摆脱经验医学的束缚,这些“精英”却把西医标榜为“理论医学”,实在是长文化帝国主义志气,灭中华文化威风!
(三)中医中药不分家
自古以来,中医中药是一体,从不分家。一提中医,就包括中药以及中医的各种非药物疗法。一个中医,要懂中医理论,要懂药性,会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也要会针灸、按摩、拔罐等,还要会认药、会采药、会炮制、会自制丸散膏丹。他们认药凭眼观、鼻闻、手摸,似乎不科学、不先进,其准确性却并不亚于现代仪器,十分有效而且简单方便,为当代仪器设备所不及;惜乎几十年来的“现代化”,老药工已经所剩无几,其经验即将彻底失传,新中国培养的中医几乎不会认药,更不会炮制。广东电白县一位老药农,年过古稀,认识一千多种中药,只要你叫得出药名,他就能从山上给你找来,实属难得之人才,可哪所中医院校愿意请他教学生认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