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车站站台板施工方案

地铁车站站台板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2)三、施工部署与施工准备 (2)机械设备一览表 (3)四、植筋施工 (5)五、钢筋工程 (7)六、模板工程 (14)七、混凝土工程 (22)八、冬季施工 (25)九、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1)十、安全、绿色施工 (37)一、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7、《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9、《施工安全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T23—200210、《钢筋焊接接头实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11、《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二、工程概况车站站台板,站台板下墙、柱均为现浇混凝土结构。

站台板及站台板下混凝土墙厚度200mm,站台板下柱为300mm×300mm、300mm×400mm、400mm×400mm几种截面尺寸方柱,站台板及站台板下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均为C35;通风孔混凝土隔墙墙厚250mm和200mm;污、废水池池壁混凝土为C40、P10混凝土。

另站台板下底板上设有100mm~200mm的C20素混凝土垫层。

三、施工部署与施工准备3.1、施工主要内容本工程的内部结构施工主要包括植筋、钢筋工程、模板脚手架工程、混凝土工程。

3.2、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工作植筋施工站台板下墙、柱钢筋绑扎站台板下结构底板上素混凝土垫层站台板下墙、柱模板及站台板脚手架模板站台板钢筋绑扎端头封堵模板混凝土浇筑站台板施工流程图:站台板施工工序流程图3.3、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调配直接影响工期、质量及现场的文明施工,在本工程施工中,根据工程需要,调配并租用机械设备,以确保工期、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设备的使用会根据实际需要作出一定适当调整。

机械设备一览表3.4、劳动力计划根据施工内容本工程下设植筋班组、钢筋班组、架子工班组、木工班组、混凝土工班组等若干个施工班组。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工程量和进度安排以及配备的机械设备,人员组织分配计划如下:植筋班组10人,钢筋班组20人,架子工班组16人,木工班组11人,混凝土工班组14人,杂工8人,技术员2人,领工3人,共计84人。

3.5、材料计划材料的购置计划备齐资金,以确保物资供应。

特殊材料如植筋胶等项目部将提前购买存放于工地,以满足工地施工需要。

本工程所用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项目部将按分包管理合同要求供应商提供商品砼,以保证砼施工的连续性。

少量自拌砂浆,按计划提前购买水泥、砂,并有一定的储备量,以保证施工生产。

3.6、施工进度计划根据现场主体结构施工进度情况及本工程工期情况,拟施工进度计划如下:九号线车站A区站台板: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31日。

九号线车站B区及C区站台板:2011年2月14日~2011年3月31日。

十号线车站南端站台板:2011年9月1日~2011年9月30日。

十号线车站北端站台板:2011年7月1日~2011年7月31日。

换乘大厅负二层站台板:2011年7月1日~2011年7月31日。

换乘大厅负三层站台板:2011年8月1日~2011年8月31日。

四、植筋施工4.1、主要施工工艺流程植筋位置的确定原材料进场二次复试检验孔深钢筋除锈、擦洗电钻成孔吹灰清孔完成施工质量检查4.2、植筋施工工艺1、钢筋位置的确定根据已经测量好的平面轴线及标高的位置,确定施工部位,用墨线弹出施工界限,并在原混凝土构件上标出具体植筋位置,悬挑构件植筋位置应严格保证。

2、锤钻成孔植筋位置确定后,用电锤进行锤钻成孔。

成孔施工操作不得损伤原混凝土构件结构钢筋,孔道间距不小于钢筋直径d。

植筋钻孔的最小深度根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的规定,本工程所需植筋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均≥C40,结构设计抗震烈度为8度,受拉钢筋植筋锚固最小深度为21d,受压钢筋植筋锚固最小深度为19d。

钻孔最佳直径按下表取。

孔径(mm)12141618222528332钻孔允许偏差:锚孔深度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位置允许偏差(mm)+20-055钻孔时如果植筋位置与原结构钢筋发生冲突时应对植筋位置进行微调,以避免损伤结构钢筋。

3、清孔钻孔深度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先用钢丝刷和软毛刷清理孔洞内的软弱体,再吹净孔洞内的浮灰,并用丙酮反复清洗孔洞,去除杂质及有机质,以保证植筋强度及质量。

右图为清孔用毛刷。

毛刷刷孔吹风机吹孔4、配置植筋胶植筋胶已经有厂家按比例配好,进场后复试合格后可直接使用。

5、植筋钢筋加工按图纸要求切割钢筋,切割前必须核对钢筋种类、型号。

钢筋切割采用无齿锯。

切割完毕后,用角磨机磨除植筋所需长度上的钢筋外表面的浮锈,再用丙酮擦洗钢筋以清除钢筋外表的油脂及污物,并在植入端做好标记。

6、钢筋的植入植筋钢筋加工完毕后,向植筋孔内注入植筋胶,植筋胶注入量为钻孔体积的2/3为宜,并用结构胶涂抹钢筋表面。

然后将钢筋轻轻送入孔内,用手锤敲击,直至孔内有胶体反出,钢筋进入长度不在变化为止。

7、养护钢筋植入后,不得受到任何扰动,现场需派专人看护,直到植筋胶固化为止。

植筋胶的固化时间与温度有关,参照施工所选用植筋胶说明书,养护至相应的固化时间。

8、强度检验待植筋胶固化后,需对植好的钢筋进行拉拔试验检验其强度,强度满足要求方可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的钢筋组成一个检验批。

抽取数量按每批锚栓总数的1‰计算,且不少于3根。

植筋强度在原位检查,进行非破坏性拉拔试验。

非破坏性检验荷载下,以混凝土基材无裂缝、植筋无滑移等宏观裂损现象,且2min 持荷期间荷载降低≤5%时为合格。

荷载检验值应取 0.9A s f yk 及 0.8 NRk ,c 计算之较小值。

NRk ,c为混凝土破坏承载力标准值。

非破坏性试验时,植筋拉拔试验荷载计算如下:Φ12钢筋:0.9A s f yk=0.9×π×62×335=34.099KN根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表6.1.4可知N Rk ,c=175KN,于是0.8N Rk ,c=0.8×175KN=140KN因此,Φ12钢筋试验加载荷载为34.099KN同理计算,得出下表五、钢筋工程5.1、钢筋进场运至到现场加工厂的每批钢筋,必须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并按规定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必要时需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钢筋的运输、存储时由专人进行标牌的收集和整理,并分批堆放整齐,不得锈蚀和污染。

5.2、钢筋堆放钢筋堆放场地布置在现场空地处,用砼浇成宽200mm,高300mm的长条墩,钢筋分规格放在长条墩上,用钢牌标明钢筋规格、产地、检验状态,并设专人管理。

5.3、钢筋加工先由钢筋专职放样员按设计施工图和规范要求编制钢筋下料表,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按复核料单制作。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表面必须做到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若有在使用前要清除干净。

带有粒状和片状锈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加工时在加工厂进行盘条的拉直和二级钢筋的下料工作,钢筋切断和弯曲时要注意长度的准确,弯曲后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钢筋弯曲点处不得有裂缝。

对于Ⅱ级钢筋不能反复弯,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要符合如下规定。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见下表:钢筋加工成半成品后,要按类别、直径、使用部位挂好标志牌,并分类堆放整齐,使用时才吊运送至使用部位。

5.4、钢筋绑扎5.4.1、准备工作核对半成品钢筋的规格、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相符,准备好绑扎用的20~22号镀锌铁丝、工具等,并按各部位保护层的厚度准备好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垫块。

当保护层厚度小于或等于20mm时,垫块平面尺寸为30×30mm;当保护层厚度大于等于25mm时,采用细石砼垫块,垫块平面尺寸为50×50mm,墙、柱、梁的垫块中埋入20号铁丝。

5.4.2、钢筋绑扎(1)站台板下墙、柱钢筋绑扎先由测量员按图纸放出站台板下墙、柱位置线。

站台板下墙、柱主筋均为结构底板施作时预埋,有遗漏位置进行植筋。

墙、柱主筋预埋高度不够时,钢筋接头采用焊接,焊缝长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且焊接接头应按要求错开。

墙、柱钢筋在绑扎前必要时搭设相应的临时脚手架。

墙竖向钢筋放在内侧,水平钢筋放在外侧,上下及两端二排钢筋交叉点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拉筋按设计图纸梅花型布置。

柱主筋根部与上口要增设限位箍,确保位置准确。

柱筋竖向接头位置必须错开。

施工时将箍筋套在柱上,逐组绑扎牢固,箍筋的弯钩叠合处要交错布置在四周纵向钢筋上。

柱拉筋加工时两端弯钩转角均为135°,以满足抗震要求。

(2)梁、板钢筋绑扎梁筋绑扎在梁底模安装好后进行,梁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垫直径25mm的短钢筋,箍筋的弯钩叠合处交错设置,箍筋位置应正确并垂直主筋。

梁、板钢筋交叉点采用22号铁丝扎牢,梁板钢筋绑扎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绑扎的钢筋网不得有变形,松脱现象。

板的上铁钢筋必须垫以足够的钢筋马蹬,以保证上铁钢筋标高的准确,钢筋绑扎前必须先弹线,以保证钢筋顺直,间距均匀。

钢筋绑扎必须牢固稳定,不得变形松脱和开焊。

混凝土保护层、钢筋级别、直径、数量、间距、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预埋件固定应牢固、位置正确。

在钢筋需要绑扎搭接连接时,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绑扎点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筋搭接时,中间和两端共绑扎三处,并必须单独绑扎后,再和交叉钢筋绑扎;b主筋和分布筋,除变形缝处2~3列骨架全部绑扎外,其他可交叉绑扎;c主筋之间或双向受力钢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d单肢箍筋和双肢箍筋拐角处与主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双肢箍筋平直部分与主筋交叉点可交叉绑扎;f钢筋网片除外围两行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绑扎牢固。

5.4.3、钢筋连接(1)结构受力主筋采用焊接,分布钢筋、构造钢筋连接采用焊接或绑扎接头,在施工条件受限时钢筋连接可采用机械接头。

(2)绑扎搭接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率不得大于50%,接头错开长度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0mm。

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s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且不应小于25mm。

绑扎接头区段的长度范围内,当接头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百分率超过规定时,应采取专门措施。

(3)搭接焊接头采用单面焊接,必要时采用双面焊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