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实验一土木工程实验简介和基础实训 (2)实验二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的比对实验(一) (3)实验三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的比对实验(二) (5)实验四等强度梁应变测定实验、桥路变换接线实验 (6)实验五裂缝宽度测定、回弹法测强、钢筋探测 (11)实验六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的比对实验(三) (19)实验七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的比对实验(四) (21)实验一:土木工程实验简介和基础实训一、实验目的1、了解土木工程实验的意义2、掌握粘贴电阻应变片的技术二、实验材料与辅助器具电烙铁、电阻应变片、砂纸、胶水、酒精、型钢、直尺、药棉、胶纸、万用表、导线、应变片接线端子、镊子、卷尺等。
三、实验内容1、土木工程实验的重要性2、土木工程实验目的和任务3、土木工程实验的分类4、主要仪器设备的介绍5、应变片的粘贴四、电阻应变片粘贴位置设计拟对工字钢梁受弯性能的测定试验,如图1-1所示,设计5个应变片的粘贴位置,并完成贴片工作。
图1-1 工字钢梁受力简图五、应变片的粘贴步骤1、测点表面处理:首先用锉刀清除贴片处的漆层、油污、锈层等污垢,再用砂纸在试件表面打出与应变片轴线成45º的交叉纹路,磨至光滑,用蘸有酒精的药棉清洗试件的打磨部位,直至药棉上不见污渍为止,待酒精挥发,表面干燥,方可进行贴片。
2、应变片粘贴:先在试件上沿贴片方位划出十字交叉标志线,在试件表面的定位标记处和应变片基底上,分别涂一层胶水,用手指捏住应变片的引线,将应变片放置于试件上,且应变片基准线对准试件的标志线。
盖上胶纸,用拇指沿应变片朝一个方向滚压,手感由轻到重,挤出气泡和多余的胶水,报账黏结层尽可能薄而均匀,且避免应变片滑动或转动。
必要时加压1~2分钟,使应变片粘牢。
景观适宜的干燥时间后,轻轻揭去薄膜,观察粘贴情况,如在敏感栅部位有气泡,应将应变片铲除,重新清理重新贴片。
3、导线的连接:导线与应变片引线的连接最好用接线端子片作为过渡,接线端子片用胶水固定于试件上,导线头和接线端子片上的铜箔都预先挂锡,然后将应变片引线和导线焊接在端子片上,不能出现“虚焊”。
最后,用胶布将导线固定在试件上。
4、应变片的粘贴质量检查:万用表量测应变片的绝缘电阻,观察应变片的零点漂移,漂移值小于5 (3分钟之内)任务合格。
5、绝缘处理:用绝缘胶带将焊接裸露处与构件隔绝,同时将两线隔绝;用胶带将线固定在构件上,同时留有松弛段,胶带包紧即可,切忌过厚6、防水和防潮处理:防潮措施必须在检查应变片质量合格后立即进行,用松香石蜡或凡士林涂于应变片表面,使应变片与空气隔离达到防潮目的。
防水处理采用环氧树脂胶,在应变片上涂上环氧树脂胶,待风干。
实验二: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的比对实验(一)一、实验目的根据钢筋混凝土少筋梁和适筋梁的配筋图,选取并绑扎钢筋。
二、实验材料与辅助器具φ4铅丝、φ6钢筋、φ10钢筋、钩子、电烙铁、电阻应变片、砂纸、胶水、酒精、型钢、直尺、药棉、胶纸、万用表、导线、应变片接线端子、镊子、锉刀等。
三、实验简图请根据钢筋混凝土少筋梁和适筋梁的配筋图,选取所需钢筋,量测钢筋长度是否与图示相符,并绑扎钢筋,见图2-1和图2-2。
四、实验内容1、实验前,均预留三根长500mm的受力主筋,用作测试其应力应变关系:少筋梁的φ4铅丝和适筋梁的φ10钢筋。
2、对受力钢筋分别预埋电阻应变片,贴片后要作特别的保护:用绝缘胶带包住应变片,包住即可,切忌太厚、太紧。
3、需用钢丝把箍筋和纵向钢筋绑扎结实,最后做标记。
图2-1 少筋梁配筋图图2-2 适筋梁的配筋图实验三: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的比对实验(二)一、实验目的根据钢筋混凝土少筋梁和适筋梁的配筋图,浇筑混凝土梁。
二、实验材料与辅助器具P.C32.5水泥、砂、石、手持振动棒、HCZT-1振动台、铲、搅拌盘、试模等。
三、实验简图请根据图2-1和图2-2,浇筑C25混凝土梁。
四、实验内容1、设计C25混凝土的配合比,每组拌制57L混凝土。
2、浇筑混凝土梁(少筋梁和适筋梁),并振捣密实。
3、制作150mm×150mm×15mm混凝土立方试块三联,用作测定28d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五、实验步骤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设计等级为C25,要求强度保证率95%,该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
施工要求坍落度为55~70mm,施工现场混凝土由人工拌制,机械振捣。
原材料及系数包括:P.C32.5水泥、水泥强度富余系数取1.0、碎石最大粒径20mm、混凝土拌合物的假设质量为2350~2450kg/m3。
确定实验中所需普通水泥、砂、碎石、水的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请参考《土木工程材料》P126~136的“4.4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2、人工拌合将称好的砂料、水泥放在铁板上,用铁铲将水泥和砂料翻拌均匀,然后加入称好的粗骨料(碎石),再将全部拌合均匀。
将拌合均匀的拌合物堆成圆锥形,在中心挖一个凹坑,将称量好的水(约一半)倒入凹坑中,勿使水溢出,小心拌合均匀。
再将材料堆成圆锥形,在中心挖一个凹坑,倒入剩余的水,继续拌合。
每翻一次,用铁铲在全部拌合物面上压切一次,翻拌一般不少于6次。
拌合时间(从加水算起)随拌合物体积不同,宜按下规定进行:拌合物体积为30~50L,5~9min;拌合物体积超过50L时,9~12min。
3、振捣混凝土梁: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模板内,装料时应用抹刀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模板口;插入振动棒,沿着梁纵向移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用水泥刀抹平梁的上表面至光滑。
凝土立方试块: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
4、养护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下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饱和溶液中养护,彼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此间隔为10~20 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用水直接冲淋。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梁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标准养护龄期为28d(从搅拌加水开始计时)。
实验四:等强度梁应变测定实验、桥路变换接线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的原理2、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二、实验材料与辅助器具BDQ-1型等强度梁实验装置、电阻应变片、静态电阻应变仪、导线、游标卡尺、钢尺。
三、实验内容1、测定等强度梁上特定位置应变,检验各截面上应变(应力)相等2、测量电桥中的用不同接法测量应变四、实验原理1、BDQ-1型等强度梁实验装置BDQ-1型等强度梁实验装置简图如图4-1所示,电阻应变片已贴好,等强度梁为低碳钢,弹性模量E越206GPa,泊松比为0.28。
等强度梁如图4-2,梁厚h ,梁长L ,梁宽为b (x )。
梁的截面成等腰三角形,集中力F 作用在三角形顶点。
梁内各截面产生的应力是相等的,表面任意位置的应变也相等,因此也称为等应力梁,其理论计算公式为:()()x W x M =σ, ()()62h x b x W =式中,△F ——荷载;L ——荷载作用点到测试点的距离; b ——梁的宽度; h ——梁的厚度; E ——弹性模量;图4-2 等强度梁及电阻应变片贴片位置示意图表4-1等强度梁尺寸参数表编号项目符号 单位 尺寸或参数1 梁的高度 h mm 42 梁固定端的宽度b mm 46 3 荷载作用点到测试点的距离 L mm 300±0.02 4弹性模量EGPa2061—底座,2—等强度梁,3—应变片, 4—砝码(200克/个),5—水平调节螺钉。
图4-1等强度梁实验装置简图1R 2R 3R 4R5泊松比µ0.282应变测量时,欲测试件或构件表面某点的相对变化量ΔL/L 即应变ε,将阻值为R 的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试件或构件被测处,当试件或构件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时,应变片将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形,根据金属丝的应变-电阻效应,应变片阻值发生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量ΔR/R 与试件或构件的相对变化量成线性关系,即式中 K 称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由于应变很小,很难直接测得,但由上式可知,只要测得ΔR,就可求得应变ε。
为此,我们通常将电阻应变片组成如下图所示的测量电桥。
图中 U为供桥电压,Ui为电桥输出电压,R1~R4为电阻应变片。
根据电桥原理可得在电桥中R1=R2=R3=R4=R,若R1、R2、R3、R4均有相应的电阻增量ΔR1、ΔR2、ΔR3、ΔR4时,电桥输出电压(忽略高次微量)由此可得应变仪的读数应变εd 为被测量经测量电桥,通过模拟放大,A/D 转换,由单片微计算机实时控制,完成数据采集计算处理、显示、传输;通过单片微计算机还实现了半桥、全桥选图4-3 测量电桥择,测量通道切等实时控制。
五、实验步骤1、单臂(多点)半桥测量采用半桥接线法:将等强度梁上四个应变片(R1、R2、R3、R4)分别接在电阻应变仪1~4 通道的接线柱 A、B 上,补偿块上的应变片接在接线柱B、C 上(见图 4-4)。
载荷为零时,按顺序将应变仪每个通道的初始显示应变记录下来,然后按每级200 g逐级加载至1000g,记录各级载荷作用下的应变读数。
电桥多点接线原理应变仪上多点测量接法图4-4 单臂半桥接线法2、双臂半桥测量采用半桥接线法:取等强度梁上、下表面各一片应变片(R1、R2或R3、R4),在应变仪上选一个通道,按图4-5a接至接线柱A 、B 和B 、C 上,然后进行实验,加载步骤同1。
3、相对两臂全桥测量采用全桥接线法:取等强度梁上表面(或下表面)两片应变片(R1、R3或R2、R4),在应变仪上选一个通道,按图4-5b接至接线柱A 、B 和C 、D 上,再把两个补偿应变片接到B 、C和A 、D 上,然后进行实验,加载步骤同1。
4、四臂全桥测量采用全桥接线法:取等强度梁上的四片应变片(R1、R2、R3、R4),在应变仪上选一个通道,按图4-5c接至接线柱A 、B 、C 、D 上,然后进行实验,加载步骤同1。
5、串联双臂半桥测量采用半桥接线法:取等强度梁上四片应变片(R1、R2、R3、R4),在应变仪上选一个通道,按图4-5d串联后接至接线柱A 、B 和B 、C 上,然后进行实验,加载步骤同1。
6.并联双臂半桥测量采用半桥接线法。
取等强度梁上四片应变片(R1、R2、R3、R4),在应变仪上选一个通道,按图4-5e并联后接至接线柱A 、B 和B 、C 上,然后进行实验,加载步骤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