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邮电大学学院介绍

南京邮电大学学院介绍

南京邮电大学学院介绍2011年7月25日为方便11届报考南邮的学生了解本校学院,特在此贴上提供各专业的官方介绍。

此贴仅作参考欢迎补充O(∩_∩)O~=====================================================================强化培养部南京邮电大学强化培养部成立于2010年6月,现有2010级3个理工科强化班、1个综合文科强化班,共计116人。

强化培养部是我校本科教学改革的特区、精英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研究生优秀生源基地。

强化培养部以追求卓越、培养杰出人才为己任,以塑造高尚人格、培养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为宗旨,以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气氛为重点,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强烈的进取精神、扎实的基础理论、科学的知识结构、优良的素质能力、持续的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强化培养部实行完全学分制,实施宽厚基础上的个性化培养。

2年基础课程后根据学生意愿实施专业分流,提供多种模块化专业课程供选择,以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为中心,自主调整确立专业;实施全程导师制,配备优质教学资源,大力推进研究性教与学;学生可以及早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训练和实践创新,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可以免试保送本校或相关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及硕博连读研究生;设有鼎峰讲坛,院士、著名教授定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评奖评优等方面享有更多激励和优惠政策。

一、招生方式2011级通过高考录取和在校选拔两种方式招生。

江苏生源采用在校选拔,本一批次录取的前15%、本二批次录取的前5%,可在新生开学前向强化培养部申请参加选拔考试,共选拔60人左右。

非江苏省生源采用大类招生高考录取方式,计划录取30人。

二、培养模式三、选拔与淘汰四、优惠政策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在原通信工程系(2系)和信息工程系(3系)的基础上2005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

经历2008年9月的院系调整以后,现有教职员工161人,正高职称26人,副高职称32人,中级职称75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40人。

专任教师中79.8%以上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有学科带头人4名,学术带头人7人。

目前全院在校学生4306人,其中博士生90人,硕士生934人,本科生3282人。

近50年来,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万余人。

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硕士点;具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本科“通信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分别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2个重点学科,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博士点学科均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有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无线通信”;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和“通信学科”2个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有“通信与信息处理”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

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学院自然形成了4个重要研究方向:无线通信方向、网络与交换方向、图像与多媒体通信方向、通信信号处理方向。

学院正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根本,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专业建设,把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将学院建设成为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的科技研究基地和现代化人才培养基地。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8年9月由原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光电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微电子学系、电路系统教学中心、电子电路教学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合并组建而成。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01名,其中教授12名(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包括高级工程师等)31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17%。

学院现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和微电子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在校外建有5个实习实践基地,能较好地满足本科生实践教学任务。

2011年3月,学院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现拥有“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等四个博士学位点和四个硕士学位点,拥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等二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

其中,“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是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近千人,硕士(博士)研究生近400人。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力量雄厚,具有一支以青年教师为骨干,知名教授为依托,后备力量充足的教学科研队伍。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国际影响。

多年来,学院承担了大量的国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市级科研项目,并承担了多项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院牢固树立质量是人才培养生命线的理念,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社会对专业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夯实基础,强化工程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大力营造学生创新设计氛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模大赛等连续获得优异成绩。

每年均有较高比例学生考取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研究生。

学院毕业生工作在信息产业、国防科研战线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潜力大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青睐和赞誉。

光电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7月,现有部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部级重点实验室“光通信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江苏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设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信息工程系和光电信息实验中心教学单位;光通信研究所和微流控光学研究中心。

学科涵盖光学工程和物理学一级学科,主要方向有光纤通信与光波技术、全光通信与光网络管理、光子器件、光纤接入技术、微流控光学、光信息处理等。

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富有朝气的教职工队伍,培育了以江苏省教学名师为带头人的“光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三十多名专任教师中,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2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3人,青年教师中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中国科学院姚建铨院士和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著名光通信专家毛谦教授应聘为我院兼职教授。

全院在校本科生近90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学院现有“光学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具有“光学工程”和“光学”等2个硕士学科点,具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光电信息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光学工程为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众多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实验仪器设备1000多万元,能较好地满足本科生实践教学任务;在校外建有12个实习基地。

光电工程学院历来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始终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新型复合型人材。

教风严谨,学风扎实,其良好的教学质量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

近年来,有不少学生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的研究生,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9%以上,办学近10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1300余名本科生、200余名硕士研究生和多名博士研究生。

绝大多数在信息产业部门工作,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重视国际教育合作。

近来,已与英国高校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以及教师交流等方面签署或达成全面的合作协议或意向,为适应国际光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创立以来,一直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本科生1600余人,硕士研究生540余人,工程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博士生20余人。

共有教职工128人。

其中教授11人(博导3名),副高职以上37名,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2%以上,有数名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学院有信息安全博士点 1 个;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安全4个硕士点;有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 2 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服务外包)5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计算机通信与网络”为国家精品课程。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信息安全系、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教学中心、计算机软件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网络技术实验室(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学院与IBM公司联合成立了“南邮—IBM技术中心”;与上海双实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嵌入式培训中心、嵌入式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嵌入式系统的相关培训工作。

近五年来,先后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部、省、市级科研项目40余项。

每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不少被SCI、EI等三大检索收录。

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

学院一直注重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国有良好的声誉。

2000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和国际的各项竞赛中,成绩突出,先后获得第八、第九两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一项中法Scilab软件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四次全国机器人仿真比赛一等奖;16项美国国际数模、全国数模竞赛一等奖;四次全国英语竞赛特等奖,一次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优胜奖2项;2005年还获得了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每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全省高校同类专业中均名列前茅。

每年招聘之时,我院各专业毕业生深受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青睐。

毕业生在各工作单位中成绩突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学院和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和科研合作关系,经常开展各种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