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

领导者的语言艺术朱立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领导者通过语言开展工作。

语言能力是领导者的基本功,也是领导者任职的重要条件。

在传统社会,选拔官员的标准,历来有身、言、书、判四个字。

身,五官端正,否则难立官威;言,言语明晰,否则有碍治事;书,字要写得工整漂亮,这也是领导者的形象;判,思维敏捷,审断明确。

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包括省级政府,在讨论干部任免事项的时候,都要求相关者递交声像资料,包括干部的站姿、蹲姿、坐姿、演讲、口才,来考察领导者的语言能力。

所以,领导者的语言艺术是领导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过去我们有一种传统的观念认为:一个人不能说、不能道,这样的人老实、厚道、可靠,这种看法并没有科学的依据。

一个人,能不能说,会不会道,和老实、厚道,尤其是可靠不可靠,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相反,当工作需要一个人能说会道的时候,不能说,不能道,这反而是一种缺陷。

当前,群众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话题越来越丰富,如果领导者只能说一些官话、套话就没有感染力,影响领导能力的发挥。

当前,很多群众特别注重领导者的讲话,对领导的讲话给予各种评论,打分、甚至排出名次。

所以,成熟的领导者要格外重视每次重要的讲话,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功力,提高语言艺术。

一、语言的功能简单说,语言有三项功能:信息功能,激励功能,塑造自身形象的功能。

1. 信息功能语言是沟通的工具,信息的载体。

通过语言表达信息来开展领导工作。

古罗马诗人但丁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

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2. 激励功能孙子说: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

俗话说:一句良言三冬暖,半句恶语六月寒。

舌头底下压死人,更何况是领导者的舌头。

所以,领导者通过语言激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抗洪救灾的大坝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现场演说,激励战士奋勇抢险,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领导者做人的力量就在嘴上,很多时候都是如此。

3. 塑造自身形象的功能领导者通过讲话,塑造自身形象,塑造组织形象。

听众通过领导的讲话,认识到领导者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有的群众说:听一个领导者讲话,只要听他讲五分钟就可以大致掂量出领导者的分量。

这话其实是形而上学的。

很多人讷于言而敏于行。

有些领导者水平很高,但却是不太善于表达,这是事实。

但是,通过听一个人讲话,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的思想认识水平、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很多领导者都是深谙此道的,知道语言的重要性。

比如,有的领导上任之初,总是保留一段时间的发言权,不轻易表态,不发表任何意见,经过一段认真的调查研究后,在一个众望所归的场合,他发表一个众望所归的讲话,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叫讲好一次话,一种公开的亮相。

再比如,有的领导者对自己的要求是,在各种会场不轻易讲话,更不能讲不疼不痒、毫无分量、毫无效益的话,尤其不能讲那种套话,本来没准备我也说两句,而在关键时刻恰如电视收视的黄金节目时间,一旦讲话就要语惊四座。

我认识好几位领导者,他们都对自己有这种要求,追求语惊四座的效果,虽然不一定每次都有这样的效应,但是有这种追求。

还有的领导者在约下属谈话之前,对各种情况都了如指掌,认真准备怎样谈,对方态度积极怎样谈,对方态度消极怎样谈,要把有关信息传达给他,但话又不能太到位,谈完以后怎么鼓励对方、怎么激励对方,想得都很周到。

荀子说过一句名言: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领导者要讲话、要谈话、要占用人家的时间,一定要认真准备,给人家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否则,正如鲁迅所说:无缘无故浪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什么不同。

俄罗斯著名的作家契科夫写过一篇小说叫《地理教员》,这个教员说了一辈子尽人皆知的大实话,用今天的话说,他可以把特没劲的事说得特来劲,浪费别人的时间。

比如人家结婚了,他去道贺、恭喜就说:恭喜你们啦,结婚和没结婚就是不一样,没结婚的时候你们是各自独自生活,结婚以后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了。

他到人家家里去做客,进门就说:夏天和冬天就是不一样,冬天关上窗户,生着火也不感觉暖和;夏天不生火,开开窗户还是热。

说的都是尽人皆知的大实话,浪费别人的时间,一直到进入昏迷状态,弥留状态,还在说着尽人皆知的大实话。

比如,马吃燕麦和草料,伏尔加河流进海里,这样一直到死。

所以,今天要提高会议的质量,提高报告的质量,关键在于领导者讲话的质量。

这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因素的东西。

二、领导者的演说艺术演说就是独白式的讲话,即一个人讲,大家听的讲话方式。

1. 演说的五个阶段对演说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演说术》中,把演说称之为说服人的艺术。

古希腊把演说看作是艺术王冠上的宝石。

很多政治家在街头广场发表演说。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演说家、辩论家,还出现了诡辩学派,即专门挑别人讲话毛病的一种学派。

公元95年,古罗马人昆体良在《演说术语言的艺术》中,提出了人们至今公认的演说基本原则。

昆体良把演说依次分为五大部分,也就是五个阶段:首先是创意,也就立意,确定主题,搜集材料。

其次是促织,即安排结构、拟定提纲。

再次是编织,把材料变成连贯的语言,或者形成文字。

然后是熟记,烂熟于心,记在脑子里,打好腹稿。

最后,是演讲,即发表准备好的演说。

演说本身也有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用前言赢得听众的好感。

第二个阶段,提出论点。

第三个阶段,以论据证明论点。

第四个阶段,反驳对立的论点。

第五个阶段,结论,即简明扼要地说明要点。

这是古罗马人昆体良在公元95年提出的演说的基本模式。

2. 演说的模式今天从领导者演说最普遍有效的模式来看,主要是由论点、论据、论证所构成的三段式模式,这是领导者演说的最通常的模式。

比如,毛泽东论长征,毛泽东说:讲到长征,请问长征的意义是什么?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就是毛泽东的论点。

这个论点有一种内在的、逻辑的联系。

然后,毛泽东逐一对这些论点加以论证。

他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至于今,请问,历史上有过这样的长征吗?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上百架飞机轮番轰炸,而我们却迈动两条腿,长驱两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有过这样的长征吗?没有。

这样,毛泽东就清楚地论证了长征确实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

那么,毛泽东这里用的是什么论点呢?论据呢?他的论点是长征是历史记录第一次。

论据是事实,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

毛泽东主要用事实说明了这个观点。

除了事实,论据还有逻辑。

领导者讲话,特别注意逻辑性。

逻辑性是驳不倒的一种力量。

比如说,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锡导电,所以一切金属都导电,这是一种逻辑性的推论,从个别到一般。

比如,我们论证时间、空间是客观的,那么怎么论证呢?可以用逻辑推论:物质运动是客观的,物质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和时间、空间是分不开的,既然物质运动是客观的,它在时间、空间中进行,和时间、空间是分不开的,那么,时间空间当然也是客观的。

这是逻辑推论。

领导者讲话要有一种逻辑的力量。

还有什么论据呢?经典。

领导者讲话引经据典,经典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比如,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有权威性。

小平同志指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不要再争论姓资姓社的问题了。

比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这是最有力的论据。

那么,这个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所以,领导者演说最普遍的模式就是论点、论据、论证。

三、领导者讲话的要求当前,群众对领导的讲话,也提出了要求。

群众给领导者总结了一个讲话的模式、演说的模式。

领导者在讲话时应该做到:1. 言之有时一、言之有时,要有时间观念。

群众说,世界上什么话最长?就是主席台上的人说,我也说两句,或者我说两分钟,这话最长。

2. 言之有序二、言之有序,讲话有个顺序。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有个逻辑的顺序。

3. 言之有物三、言之有物,讲话要有内容。

演说必须有内容,这是演说的质量所在。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聪明的有话要说才说话,愚蠢的人是为了说话而说话。

领导者演说一定要有丰富的内容,总结工作要有数字统计,要有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学术报告要有新的学术信息;思想政治工作要入情入理入脑,打动人心。

总之要有内容,要言之有时、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4. 言之有理四,言之有理,领导者讲话要讲道理。

站在理上,这是领导者的力量。

5. 言之有味五,言之有味。

这是领导者讲话的最高层次,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特点,很有味道。

这是群众总结概括的领导者演说的基本模式。

四、演说的基本原则那么从方法、技巧上来分析,成功的演说一般都有四个特征,即清晰、简洁、生动、自然,这也是领导者演说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

下边我们分别阐述:1. 清晰第一,清晰。

清晰就是清楚明白、顺畅易懂。

清晰,首先是演说的一种内在价值,而不单纯是外在的语言表达的问题。

清晰要求演说的主题、演说的思想在头脑中就要进行净化,形成明确的观点,搞清楚内在的联系,理顺结构条理和前后顺序。

只有主题思想明确,表达出来才会清楚。

通俗地说就是想好了再讲,而不要讲起来再想。

很多领导者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他们说,一个问题考虑得比较透,讲起来就比较清楚;一个问题考虑得比较仓促,没有想透,讲起来就很难把它讲清楚。

没有想清楚而想在讲的过程中把它讲清楚那是不可能的。

据说,费尔巴哈听黑格尔讲课非常佩服,他给他的父亲写信说:黑格尔讲课非常清楚,不像他的著作那样晦涩难懂。

黑格尔讲课注重听众的区别,他给本科生、研究生讲课不一样。

黑格尔对问题考虑得深思熟虑,所以表达出来非常清楚。

所以,领导者讲话首先应该清楚,这是演说的一种内在价值。

2. 简洁第二,简洁。

简洁与清晰有直接的联系。

简洁意思是:说话干净利索,遣词造句准确精炼。

简洁不意味着简单,也不是简短,而是指丰富、充实、深刻的内容与准确、精炼、流离的表述恰当地结合起来,内容上既没有离开主题不相干的东西,语言上也没有多余的附加物,不要讲口头禅。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简要可称为才智之魂,但绝不是说我爱你的时候。

要做到讲话简洁,我觉得应该把握两点:惜语如金,就是珍惜语言像金子一样,能用六个字说清楚不用七个字,能用七个字说清楚不用八个字。

这就要求领导者演说多用生活中的语言,简洁明快的语言,不要用书面语言,不要用欧化的、倒装的长句子。

毛毛在写《我的父亲邓小平》的时候,采访过很多革命老前辈。

这些老前辈对毛毛说:你的父亲演讲有一个特点,话不多,一句是一句。

小平同志讲话非常简洁,非常干练。

比如,小平同志在和撒切尔谈判的时候讲:香港一定要收回,我们希望通过谈判收回,和平收回,谈判收不回,也要收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