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ppt

第5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ppt


关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结构调整
资料链接
全球四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和三分之一的数码相机是 我国苏州生产的,然而每销售一台电脑我们要给英特尔 几十美元,微软几十美元,中国人自己赚的大概只剩10 个苹果的钱,生产一台DVD,我们的利润只有1~2美圆; 生产一件MP3,我们的利润只有一美元多。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防止服装贸易总额的24 %,但自主品牌不足1%,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我国 彩电、手机、计算机、DVD播放机等产品的产量居世 界第一,但关键芯片以来进口。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 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支付给国外专 利持有者。 问:请你说说中国企业利润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1页,找出 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是什么?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 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 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 城镇人口 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 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 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1页,找出 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时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1)经济实力: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 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2)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 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3)政治文化: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民主权利更 加充分,公民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更高,充满活 力和安定团结的国家 (4)国际关系:更加对外开放,更加具备亲和力、 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中国共产党 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

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三)构建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
2、总体小康的实现
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 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 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 平,人民的衣食住用行实现了由贫困 到温饱、再有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 越。
华 西 村 一 瞥
我国东西部教学条件差距惊人
太湖美?!
畸形动物,人类文明 的牺牲品
吃什么好
30多年跨越的3个台阶

第一个台阶: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个台阶:实现总体小康,城乡居民生活水 平进一步提高 第三个台阶:迈向全面小康,城乡居民收入快 速增长


请阅读课本40页,找到
“新三步走”指哪三步
“新三步走”——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具 体化
(1)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 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 宽裕; (2)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8.1 48.2 23.7
18 49.2 32.8
11.3 48.6 40.1
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 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 展滞后,三大产业的关系还不协调。
中国 美国
(2)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和水平;
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
全面小康的特点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笔记
◇请看课本42页找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标志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关系到 我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关系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
带血的GDP
成绩面前


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占一定比重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重道远
所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 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 的艰苦奋斗。
1、综合国力由弱到强,GDP从占世界1.8%升至6%,成为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GDP(国内生产总 值):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在一定时期 内生产的产品和服 务的价值总和,是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 水平的主要指标
2、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实现从 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
3、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城镇化率从不足 18%上升到45%左右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GDP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 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 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 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 和。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 那么中国是世界强国了吗?
今天,超市出售的方 便食品,种类繁多。
今天住着别墅还 觉得太寂寞
过去有三间瓦房就已满足
以前,买一辆自行车是 人们多年的梦想
过去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 是:吃过了吗?现在人们见 面的问候语是:买车了吗?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什么叫小康? “小康”,在现代意义上说,是指在温 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 到丰衣足食。
片 面 追 求 经 济 快 速 增 长
一系列社会问题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树 立 科 学 发 展 观
(一)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的内容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 国际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等内容。 新型工业化的含义就是坚持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 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 得到充分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土地沙漠化
水污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警示?
白色污染 沙尘暴
但是GDP远非“完美”———
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
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 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 的统筹。 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 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 又少了几条?
4、外贸规模从世界第29位上升到第3位, 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19500亿美 元
5、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 平,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加快 发展
今天, 一样的 蓝色, 不一样 的感觉
六、七十年代,由于 物质匮乏,人们只能穿 蓝色制服
60年代,人们平均2个 月才可以领到半斤肉, 并且还要凭票供应。
分析提示:①GDP增长了,社会财富没有相应增加,因为GDP的 增长是以汽车高速行驶造成的大小损失带来的,GDP的增长甚至与 汽车事故造成的损失相抵消。 ②无益。因为片面的经济增长,没有实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人的全面发展、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 “没有发展的增长”。
1、对面而来的两辆汽车平安驶过,没有事故,没有损失,也没有产生 GDP。 2、这两辆汽车发生刮蹭,发生小事故,造成轻微损失,两车修理创造GDP2000元 3、这两辆汽车猛烈相撞,发生大事故,两车报废,再造两车创造 GDP20万元。 问题: (1)从这个极端的例子来看,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吗? (2)这种GDP增长,对改善人民生活、国家的发展有益吗?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的提出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 平同志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 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后, 邓小平同志又多次重申“小康”概 念,并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指哪三步?
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1981年-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1991年-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 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 实现现代化。
材料3: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在综合国力增强的同时,城乡之 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收入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存在。按照2006 年数据,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GDP的比值是3.26:1.09:1;上海 人均GDP达到75990元,而贵州只有5750元。从城乡居民收入看, 去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近1.2万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 足3600元。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要实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中国工业化面临严峻的资源约束



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一些沿海 地区的人均耕地不足0.8亩。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全 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 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在2004年的国内需求中,约有50%的铁矿石和铜矿、 33%的铝土矿、40%的原油和44%的木材依靠进口 满足。
第二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转变 发展方式,实现工业由大变强。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怎么办?
西部
东部
中部
(3)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保持东部继续发展;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振兴东北部老工业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