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宪法产生的基础。
宪法产生的经济基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特别是近代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宪法制度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宪法是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
宪法是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
宪法产生的政治基础:为了打破封建专制的束缚压迫,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掀起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斗争。
资产阶级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建立了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能够使资产阶级以全体人民代表的名义进入议会和国家机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和要求。
资产阶级在革命胜利以后便将这种政治制度以根本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创造了政治条件。
宪法产生的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性得到解放,西方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关于民主、自由与人权等思想观念和理论主张,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这些民主宪政思想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创造了思想条件。
2、在我国,由于过于强调宪法的政治性,过于注重宪法的政治标识功能,过于注重宪法的阶级本质和统治属性,宪法在我国被视为“政治纲领”、“治国章程”等等而被束之高阁,特别是我国宪法监督制度还不健全,宪法没有实行司法化,因而违反宪法只有政治责任,而无法律责任。
久而久之,宪法被远离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老百姓对其敬而远之,因此,许多老百姓认为宪法与公民的生活无关紧要,可有可无。
你认为宪法对公民的生活重要吗?请从宪法学的原理谈谈你的观点。
宪法对公民的生活很重要,因为宪法是人权保障书。
列宁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李维汉说:宪法是人民自由权利的保障书。
李步云说:在人权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人权制度的基础是宪法制度。
宪法之所以对公民的生活很重要,这是因为:1、宪法通过合理配臵权力以保障人权。
2、宪法通过规定基本人权原则以维护人权。
3、宪法通过确认人权内容予以保障人权。
4、宪法通过建立宪法保障制度以保护人权。
3、材料分析题2012年是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的纪念年。
回顾百年中国宪政建设的历程,从1908年“逼上梁山”的清末立宪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钦定宪法》之后,中国的近代的立宪经历过“转瞬即逝”的民主共和、军阀混战时的“宪政闹剧”、国民党党治下的“训政”和中国共产党20多年的“磨练”。
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制定过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以及现行宪法,现行宪法也经历过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改。
纵观中国宪政建设百年史,不难看出,时至今日,中国依然没有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国家,但不可否认,在百年宪政建设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经验。
[问题](1)根据所学宪法知识,分析中国近代难以构建宪政的主要原因。
回首1949年以前的中国近代的制宪历史和宪政运动,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幅最悲壮的历史画卷,它时如巍峨山峦,宛延起伏;时如滔滔大江,汹湧澎湃。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国宪政运动经历有四波浪潮。
1、“逼上梁山”的清末立宪2、转瞬即逝的民主共和3、军阀混战时的宪政闹剧4、一党独裁下的“训政”主要原因:1.缺少妥协精神,是中国行宪缺乏的重要文化条件。
2.宪政的失败在于缺乏足够社会力量的支持。
3.统治者在社会危机面前缺乏改革的主动,从而一再丧失行宪的良机。
4.中国缺少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宪政思想的启蒙和传播。
(2)通过对中国宪政建设史学习,请你归纳总结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经验。
1、以宪政为目标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2、以宪政为内容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3、以宪政为蓝图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多元的有机系统;4、必须有一个坚强的组织领导;5、必须有广大民众的有力支持;6、必须与中国实际国情相适应;4、联系中国国情谈谈宪政中国建设的路径选择。
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党的民主、科学和依法执政;2、认真对待宪法,不断完善宪法,高度重视宪法的监督实施,切实发挥宪法的实际功用;3、认真加强和改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4、高度重视宪政具体制度、具体程序的建设和制度创新;5、以党内民主推进国家民主;6、大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7、加强宪法学习和宪政教育。
5、有人说“中国正处于宪政国家的入口”。
请从宪政的原理与中国宪政建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宪政的含义:宪政是指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为基石,以法治为保障,以人权为最终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
1、执政党重视宪法和宪法实施的力度明显加大——宪法至上观念和依法治国方略开始确立;2、治国理念和执政方式上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以人为本理念和执政为民思路确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3、“政治文明”进入宪法修正案,蕴涵了未来中国宪政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想象空间;4、现在可以说是宪法行政法的时代,行政法治的迅速发展成为突出表现;5、公民社会的孕育和发展对宪法实施正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民间维权事件急剧增多,表明公民权利的意识正在勃兴。
不少反响重大的社会事件积聚民意,推动政治和法治的进步。
公民的参与推动了人大制度的宪政回归。
)6、许多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出现了主动进行政治民主改革的探索;(四川省步云镇直选乡镇长,深圳的大鹏镇两票制选镇长,四川雅安直选党代表)6、材料分析题今年是中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30年来,现行宪法经过4次修改,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虽然无法可依的情况基本解决,但在法律实施方面却与宪政国家建设的目标相距甚远。
中国法学网的民意调查显示,认为中国法律实施很好的只占3%,59%的人认为中国法律实施很差。
可见,法律有效地实施已经成为宪政中国建设的关键,而有效实施法律的基础在于树立宪法的权威。
就当今中国宪法实施的现状,你认为,应如何树立宪法权威?一、30年来,我国宪法以其至上的法制地位和强大的法制力量,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有力促进了人权事业发展,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
二、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保证宪法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三、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更加重视法治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法治思维”的概念,要求用法治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同时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重要的理念描绘了法治建设的新蓝图,为探讨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全面实施宪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1、应当进一步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宪法的权威。
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法治思维首先是宪法思维,宪法在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应当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动从依法治国向依宪治国的转变,使依宪治国成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应当坚持“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这既是党章的明确规定,也是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的。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共产党员做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对于宪法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政党制度下,执政党获得并维持执政基础的基本途径是确立依宪执政的理念,把执政党的奋斗目标与宪法原则结合起来,不断巩固合宪性基础。
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执政就必须依宪,使党的一切活动都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
3、通过政府守法行为使民众信赖宪法。
宪法制定出来后,作为公民选举出来同时又是为广大公民服务的政府,如果不能很好地遵守宪法,政府管理社会的行为违背宪法精神,公民不仅会对政府不满意,而且也会对宪法失去信心。
政府守法,一方面出台的政策要符合宪法精神,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另一方面,政府的工作人员在行政过程中,行政行为要体现宪法精神,不能出现有违宪法精神的举动。
4、通过保障人民的权利使人民群众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
人民群众为何要维护宪法的权威?就是因为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代表了广大民众的意愿。
但是,如果宪法规定的这些权利得不到保障,公民对宪法也会失去信心。
所以宪法不仅要体现公民的权利,而且要保障这些权利得以实现。
5、加强宪法实施,应当强化宪法监督机制。
十八大报告重申了宪法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要强化宪法监督,树立宪法权威,任何人均不得违反宪法,特别是要强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
通过宪法监督,防止各种特权和腐败行为,让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受到追究,承担宪法和法律责任。
7、在当今世界,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与文化传统采取不同的政体,但纵观世界各国的政体,主要有这样几类:内阁制政体(如英国)、总统制政体(如美国)、委员会制政体(如瑞士)以及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
通过对当代世界各国政体主要模式的学习,你认为立足我国国情,我们可以学习与借鉴西方国家政体的经验有哪些?1.人民主权的思想和制度。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高举人民主权的大旗,冲垮了主权在君的封建制度,推动了人类社会深刻的民主化变革。
以此为基础,西方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现代共和制政体。
共和制政体突出人民授权,实行人民选举和人民监督,国家政权的运行基于民主程序。
有的国家的重大宪法问题由全民公决。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人民主权的学说,提出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主体,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实行共和制。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是新型的人民主权的制度模式。
怎样不断地巩固和完善人民主权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重大任务。
在这方面,源起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人民主权的学说不仅应当予以研究,而且还应对其实现方式予以比较和借鉴,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主权的有效实现方式,从而使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主权的基础不断发展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