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_NSJ0011S-2019组合盆菜企业标准

Q_NSJ0011S-2019组合盆菜企业标准

Q/NSJ组合盆菜三江购物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Q/NSJ0011S-2019前言我公司生产的组合盆菜以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酱腌菜、笋及笋制品、食用菌及其制品、坚果及其制品、谷物及其制品、药食同源食材为原料,经过原料预处理、添加(或不添加)调味料(白砂糖、食用盐、食用植物油、酱油、蚝油、松肉粉、味精、酱料、淀粉、黑胡椒等)、经包装工序制成。

鉴于目前没有完全相符合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要求特制定企业标准,作为企业组织生产和产品质量控制的依据。

本标准的文本格式和编写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要求而编制。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制定依据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规定,部分指标参照我公司产品特性要求而制定。

本标准由三江购物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三江购物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诚本标准为2019年首次发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组合盆菜制品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销售及保质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酱腌菜、笋及笋制品、食用菌及其制品、坚果及其制品、谷物及其制品、药食同源食材为原料,经过原料预处理、添加(或不添加)调味料(白砂糖、食用盐、食用植物油、酱油、蚝油、松肉粉、味精、酱料、淀粉、黑胡椒等)、经包装工序制成的组合盆菜。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01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水产制品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6869 鲜、冻禽产品GB 270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畜、禽产品GB 27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制品GB 27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腌菜GB 27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粮食GB 27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油GB 2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酿造酱GB 27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GB 27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 27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熟肉制品GB 27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腌腊肉制品GB 27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动物性水产品GB 27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蛋与蛋制品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合调味料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806.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GB 70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罐头食品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930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T 317 白砂糖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T 5461 食用盐GB/T 5737 食品塑料周转箱GB/T 34321 食用甘薯淀粉GB/T 29343 木薯淀粉GB/T 7901 黑胡椒GB/T 8884 食用马铃薯淀粉GB/T 8885 食用玉米淀粉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T 17238 鲜、冻分割牛肉GB/T 18186 酿造酱油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1999 蚝油GB/T 22106 非发酵豆制品GB/T 1535 大豆油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9959.1 鲜、冻猪肉及猪副产品第1部分:片猪肉GB/T 9959.2 分割鲜冻猪瘦肉GB/T 1355 小麦粉NY/T 1512 绿色食品生面食、米粉制品NY/T 1048 绿色食品笋及笋制品SB/T 10648 冷藏调制食品SB/T 11193 松肉粉SB/T 10416 调味料酒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7]第102号)《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123号)《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国卫办食品函〔2014〕975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组合盆菜以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蛋类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酱腌菜、笋及笋制品、食用菌及其制品、坚果及其制品、谷物及其制品、药食同源食材为原料,根据工艺需求可配以白砂糖、食用盐、食用植物油、酱油、蚝油、松肉粉、味精、酱料、淀粉、黑胡椒,经包装工序制成的组合盆菜。

4技术要求4.1原辅料4.1.1畜禽肉:应符合GB 2707或者GB 16869的规定4.1.2鲜、冻水产品:应符合GB 2733的规定4.1.3蛋及蛋制品:应符合GB 2749的规定4.1.4非发酵豆制品:应符合GB/T 22106、GB 2712的规定4.1.5熟肉制品:应符合GB 2726的规定4.1.6腌腊肉制品:应符合GB 2730的规定4.1.7水产制品:应符合GB 10136的规定4.1.8酱腌菜:应符合GB 2714的规定4.1.9食用菌:应符合GB 7096的规定4.1.10坚果:应符合GB 19300的规定4.1.11谷物及其制品:应符合GB 2715的规定4.1.12罐头食品:应符合GB 7098的规定4.1.13蔬果:应符合GB 2762、GB 2763的规定4.1.14药食同源食材:应符合《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的规定4.1.15食用盐:应符合GB 2721的规定4.1.16味精:应符合GB/T 8967、GB 2720的规定4.1.17白砂糖:应符合GB/T 317、GB 13104的规定4.1.18调味料酒:应符合SB/T 10416的规定4.1.19复合调味料:应符合GB 31644的规定4.1.20黑胡椒:应符合GB/T 7901的规定4.1.21食用植物油:应符合GB 2716的规定4.1.22大豆油:应符合GB/T 1535的规定4.1.23酿造酱油:应符合GB/T 18186的规定4.1.24蚝油:应符合GB/T 21999的规定4.1.25马铃薯淀粉:应符合GB/T 8884的规定4.1.26玉米淀粉:应符合GB/T 8885的规定4.1.27木薯淀粉:应符合GB/T 29343的规定4.1.28腌粉调味料:应符合SB/T 11193的规定4.1.29香辛料:应符合GB/T 15691的规定4.1.30其他辅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4.1.31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4.2感官指标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相应食品类别项下的限量规定。

4.4卫生指标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限量规定。

4.5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4.6净含量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年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执行。

5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6检验方法6.1取样本标准各项指标的检验均取完成后的试样。

6.2感官要求将样品置于清洁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或日光灯下,根据产品的感官要求,用眼、鼻、口、手等感觉器官对产品色泽、滋味及气味、组织及形态及杂质进行评定。

之后将样品按包装上注明的使用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成熟,再用品尝、嗅、目测等方法检查其滋味、香气、杂质和破损情况。

6.3理化指标6.3.1金黄色葡萄球菌按GB 4789.10规定的方法测定。

6.3.2沙门氏菌按GB 4789.4规定的方法测定。

6.3.3其他污染物限量按GB 2762规定的方法测定。

6.4净含量按JJF 1070 规定的方法测定。

7检验规则7.1出厂检验7.1.1产品出厂需经工厂检验部门按标准规定逐批检验合格方能出厂销售。

7.1.2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指标、净含量、标签。

7.2型式检验7.2.1正常生产时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鉴定;b)正式生产时,如原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c)出厂检验的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d)季节性生产或较长时间停产的,应在恢复生产时;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7.2.2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要求中的全部项目。

7.3组批在原料及生产条件基本相同下,同一天或同一班组生产的产品为一批,按批号抽样。

7.4抽样方法和抽样数量每批产品随机抽样4份,按每组2份分成两组,一组用于检测,另一组做为留样保存。

7.5判定规则7.5.1产品经检验,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则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

7.5.2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除外),允许从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复检,复检结果还有不合格项,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7.5.3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的,以复检结果为准。

7.5.4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中有1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则判定该批次产品为不合格品,不应复检。

8标签标识、包装、贮存、运输、销售和保质期8.1标签标识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GB 28050、国家质检总局第102号令和123号令《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规定,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8.2包装内包装应符合GB 9683及其他相关规定,外包装应符合GB/T 6543及其他相关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