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是基于基因组图谱和测序的基础上对已知的基因和基因组进行比较,用来了解基因的功能、表达机理和物种进化的科学。
2等位排斥:淋巴细胞中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基因位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上,而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的表达只发生在一条染色体上,这样因为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而抑制另一条染色体上相同基因的表达的现象。
3同型排斥:指B淋巴细胞的轻链表达时,只生成一种链k链或入链,不会同时表达k链和入链的现象。
4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能引起强而迅速的排斥反应的抗原,其编码的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5癌(can cer):是一种无限向外周扩散、浸润的现象,不受机体控而繁殖的细胞,也称恶性肿瘤。
6操纵子(operon):是指原核生物中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
7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
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8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tor):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9基因表达: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10,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
其中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间信息分子;而在细胞内传递信息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分子。
11受体:是存在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发生生物学效应的的特殊蛋白质。
12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 g):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即定目的和方案进行人工重组,将重组分子导入合适宿主,使其在宿主中扩增和繁殖,以获得该DNA分子的大量拷贝13DNA变性:在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导致两条DNA链之间的氢键断裂,而核酸分子中的所有共价键则不受影响。
14转导:指以噬菌体为载体,在细菌之间转移DNA的过程,有时也指在真核细胞之间通过逆转录病毒转移和获得细胞DNA的过程。
15DNA复性:当促使变性的因素解除后,两条DNA 链又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形成DNA双螺旋结构。
16退火:指将温度降至引物的TM值左右或以下,引物与DNA摸板互补区域结合形成杂交链。
17DNA 芯片:DNA芯片技术是指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或者直接将大量的DNA探针以显微打印的方式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然后与标记的样品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分析,即可获得样品的遗传信息。
由于常用计算机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所以称为DNA芯片。
18基因诊断:以DNA或RNA为诊断材料,通过检查基因的存在、结构缺陷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的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
19RFLP: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个体之间DNA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称为DNA多态性。
若因此而改变了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则可导致相应的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和数量发生变化,称为RFLP。
20基因治疗:一般是指将限定的遗传物质转入患者特定的靶细胞,以最终达到预防或改变特殊疾病状态为目的治疗方法。
21 SD序列:转录出的mRNA要进入核糖体上进行翻译,需要一段富含嘌呤的核苷酸序列与大肠杆菌16S rRNA3,末端富含嘧啶的序列互补,是核糖体的识别位点。
22周期蛋白(cyclin):是一类呈细胞周期特异性或时相性表达、累积与分解的蛋白质,它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共同影响细胞周期的运行23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针对一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基因,从DNA 水平设计实验,彻底破坏该基因的功能或消除其表达机制,从而推测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24病毒癌基因(v-onc):存在于病毒(大多是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能使靶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
它不编码病毒结构成分,对病毒无复制作用,但是当受到外界的条件激活时可产生诱导肿瘤发生的作用。
25核酶(ribozyme):是一种可以催化RNA切割和RNA剪接反应的由RNA组成的酶,可以作为基因表达和病毒复制的抑制剂。
26核酸探针:探针是指能与某种大分子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并在相互作用之后可以检测出来的生物大分子。
核酸探针是指能识别特异碱基顺序的带有标记的一段DNA或RNA分子。
27弱化子(attenuator):是指原核生物操纵子中能显著减弱甚至终止转录作用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该区域能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利用原核生物转录与翻译的偶联机制对转录进行调节。
28代谢物阻遏效应(catabolite repression):有葡萄糖存在时,不论诱导物存在与否,操纵子都没有转录活性,结构基因都不表达。
29基因组DNA文库(cDNA/genomic DNA library)指将某生物的全部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或机械力量切割成一定长度的DNA片段,再与适合的载体在体外重组并转化相应的宿主细胞获得的所有阳性菌落.30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是通过快速和详细分析成千上万个EST (express sequenced tags)来寻找出表达丰富度不同的SAGE标签序31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 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精确定量定位的过程。
原位杂交可以在细胞标本或组织标本上进行。
32基因治疗(gene therap y)将正常基因导入造血干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以纠正其特定的遗传性缺陷,其手段包括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失活、引入新基因等。
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
从广义说,基因治疗还可包括从DNA水平采取的治疗某些疾病的措施和新技术。
33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大量增加的现象,它是细胞短期内产生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基因活性调控的一种方式。
34基因领域效应(g ene territorial effects):当两个基因距离太近时,往往形成不利于高效转录的空间结构,把基因与基因之间的间隔距离称为基因领域效应。
35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指在基因组中不同个体的DNA序列上的单个碱基差异,同一位置上的每个碱基类型叫做一个等位位点36,细菌转化,transformation,是指一种细菌株由于捕获了来自供体菌株的DNA而导致性状特性发生遗传改变的过程1,设计引物的原则,2.基因敲除的基本程序?答:通过DNA同源重组,使得胚胎干细胞特定的内源基因被破坏而造成功能丧失,然后通过胚胎干细胞介导得到该基因丧失的小鼠模型的过程称为基因敲除。
1、打靶载体的构建:同源序列要足够长,要含有筛选用的标志基因。
2、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3、打靶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4、同源重组胚胎干细胞的筛选5、基因敲除胚胎干细胞注射入胚泡6、胚泡植入假孕小鼠的子宫中7、杂交育种获得纯合的基因敲除动物3.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异同?(列表)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⑴RNA聚合酶只有一种,其σ因子决定RNA聚合酶识别特异性;⑵操纵子模型的普遍性;⑶阻遏蛋白与阻遏机制的普遍性(负性调节占主导);⑷转录和翻译偶联进行;⑸转录后修饰、加工过程简单;⑹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环节。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⑴RNA聚合酶有三种,分别负责三种RNA转录,每种RNA聚合酶由约10个亚基组成;⑵活性染色质结构发生变化;⑶正性调节占主导;⑷转录和翻译分隔进行;⑸转录后修饰、加工过程较复杂;⑹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环节。
(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共同点: a 结构基因均有调控序列;b 表达过程都具有复杂性,表现为多环节;c 表达的时空性,表现为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上的表达的复杂性;(2)与原核生物比较,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具有自己的特点: a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更复杂; b 基因及基因组的结构特点不同,如真核生物基因具有内含子结构等; c 转录与翻译的间断性,原核生物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而真核生物该两过程发生在不同区域,具有间断性; d 转录后加工过程;e 正负调控机制;f RNA聚合酶种类多。
4、DNA甲基化和修饰及转录调控的相关问题DNA 甲基化是指胞嘧啶(C) 52位羟基的甲基化(m 5C) , 是一种DNA 复制后的酶促反应过程. DNA 复制以后, 在DNA 甲基化酶的作用下, 将S2腺苷酰甲硫氨酸(SAM ) 分子上的甲基转移到DNA 分子中胞嘧啶残基的第5位碳原子上1随着甲基向DNA 分子的引入, 改变了DNA 分子的构象, 影响了DNA 与蛋白质因子(如拓朴异构酶、RNA 聚合酶、阻抑蛋白等) 的结合,因为高等生物CpG二核苷酸序列中的C通常是甲基化的,极易自发脱氨,生产胸腺嘧啶,所以CpG二核苷酸序列出现的频率远远低于按核苷酸组成计算出的频率。
由于这些CpG二核苷酸通常成串出现在DNA上,因此这段序列往往被称为CpG岛。
DNA甲基化会抑制基因转录,DNA甲基化会导致某些区域DNA构想变化,从而影响了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抑制了转录因子与启动区DNA的结合效率。
当组蛋白H1和含CCGG序列的甲基化或非甲基化DNA分别形成复合体时,DNA的构型存在很大差异,甲基化达到一定程度是会发生从常规的B-DNA向a-DNA的过渡,由于a-DNA结构收缩,使许多蛋白质赖以结合的部件缩为大沟而不利于基因转录的起始。
DNA甲基化与X染色体失活:哺乳动物中,雌性体细胞内存在两条x染体,而在雄性体细胞内只存在一条x染色体,这就要求必须对不同数量的x染色体进行剂量补偿,使雌性个体中的一条x染色体失活。
失活的x染色体保持低转录水平与滞后复制,其与结构性的异染色质相似,但在看家基因启动子的Gpc岛处发生了甲基化。
x染色体失活可以防止雌性个体体内双倍x基因发挥功能,从而维持雌性体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
哺乳动物中Gpc岛胞嘧啶的甲基化与x染色体失活密切相关,若GpC岛甲基化缺失,x染色体失活状态将不稳定。
研究表明,x染色体失活是由x失活中心顺式控制的,包括启动、计数、选择、建立与维持等复杂的过程。
x染色体失活一旦建立则保持稳定,其所有的子细胞均失活同一条x染色体。
当一个卵子与精子形成一个雌性胚胎时,x 特异性失活转录本可以通过甲基化使来自于父方的那条染色体失活xist基因5’端在活性的x染色体中是完全甲基化的,而在失活的x染色体上则是非甲基化的,也就是说xist基因是在失活x染色体上转录而在活性x染色体上不转录的唯一基因,即xist基因5、(1)乳糖操纵子(lac):1、包括三个结构基因:Z、Y、A以及启动子,控制子和阻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