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作业安全操作
规程
电气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经过本次电气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使维护人员了解及掌握以下方面的知识:
一、了解电气操作人员的资格和要求
二、掌握高压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三、掌握电气检修操作规程
四、掌握低压电气设备操作规程
一、总则
1、为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合理使用,特制定本规程。
2、对于电气设备的启动、停止,运行要严格执行停、送电牌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3、巡视检查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必须严格遵守《电气安装规程》。
4、值班人员应酌情用量、看、摸、听、嗅的方法,掌握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隐患。
5、电气设备严禁在过载、超温、超速和无保护的情况下强制运行。
6、值班人员应充分利用停车时间,对电气设备清擦、除尘、检查、维护、专检。
二、电气操作人员的资格和要求
1、电气作业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电工作业操作证的人员担任。
2、电气作业人员因故间断电气工作连续六个月以上者,必须重新考试合格,方能工作。
3、外单位派(借)的电气工作人员,应持有电气工作安全考核合格证。
4、电气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作业规定。
5、电气工作人员必须严格熟悉有关消防知识,能正确使用消防用具和设备,熟知人身触电紧急救护方法。
6、变、配电所及电工班要根据本岗位的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岗位责任制。
做好预防工作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消除。
7、现场要备有安全用具、防护用具和消防器材等。
并定期进行检查试验。
8、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及检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9、电气设备必须由可靠的接地(接零)、防雷和防静电设施必须完好,并定期检测。
三、保证用电安全的基础要素
1、电气绝缘。
保持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绝缘良好,是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基本要素。
电气绝缘的性能是否良好,可经过测量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参数来衡量。
2、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
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距离。
一般,在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附近工作时,应考虑线路安全距离,变、配电装置安全距离,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等。
4、安全载流量。
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经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
持续经过导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安全载流量,导体的发热将超过允许值,导致绝缘损坏,甚至引起漏电和发生火灾。
因此,根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确定导体截面和选择设备是十分重要的。
5、标志。
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
标志一般有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和型号标志等。
颜色标示表示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标示牌标志一般作为危险场所的标志;型号标志作为设备特殊结构的标志。
四、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基本要求
电气事故统计资料表明,由于电气设备的结构有缺陷,安装质量不佳,不能满足安全要求而造成的事故所占比例很大。
因
此,为了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在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有以下要求:
1、对裸露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2、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它带电部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3、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应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
4、低压电力系统应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
5、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应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应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6、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应设安全标志。
7、根据某些电气设备的特性和要求,应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
五、高压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1、严格执行操作票制度。
2、操作人和监护人应对所填操作票是否正确进行确认,并经有关人员审核签名,如对操作票发生疑问,应向有关人员汇报弄清楚后再进行操作,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严禁酒后操作。
3、操作时必须按顺序进行操作,每操作一项做一个记号,全部操作完成后进行复查。
4、下列项目列入操作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