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实验探究题训练(一)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实验探究题训练(一)

第一章机械运动实验探究题训练1.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O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O点开始的路程s/m00.3 1.2 2.7 4.8(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成正比,表达式为: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O点开始计时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

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方面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

(只需填一种方法即可)2.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3.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 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选填:A、B)(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

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

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m/s。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mm。

(2)该实验原理是。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选填“大”或“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5.2018年,江西省将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有一项督导工作就是检查实验报告。

以下是小璟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

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测量的物理量AB段BC段AC段路程s/cm4556101时间t/s 3.0 2.8 5.8平均速度v/(cm•s﹣2)17.4【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是做运动。

(选填“匀速”或“变速”)(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斜面的坡度。

(选填“增大”或“减小”)6.如图所示,在“探究小球在斜面上下滑速度”的实验中:①不易操作测量的是(选填“时间”或“长度”)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小球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它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沿斜面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在A、B、C三处均有电子表显示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小车的平均速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1)测得小车在AC段的运动时间t=s,AC段的平均速度v A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8.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厘米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中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装置中AB式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

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时实验现象起到了作用。

如图所示当铜棒受热长度增加时,指针如何变化?。

(“逆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或“向右移动”)9.小月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AC长为1m,B点为AC中点,她让小车从斜面最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1)实验前,小月先练习使用停表测时间,某次读数如图乙所示,为s;(2)实验测得通过路程s1所用时间为6s,通过路程s2所用时间为4s,则通过路程s3的平均速度为m/s。

由此她得出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3)小月发现,由于实验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小车的长度,将会导致路程s1和路程(选填“s2”或“s3”)测量的速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月又利用了刻度尺测量出了小车的长度如图丙所示为cm,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准确值应为m/s。

10.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金属片,其好处是:。

(3)如图所示,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

(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则小车在AC段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

(5)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的大致情况。

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11.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该物体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m/s。

12.(1)如图1所示,用一磨损的刻度尺(0刻线已模糊不清)测物块A的长度是cm。

(2)螺旋测微器是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它可以精确到0.01mm,估读到0.001m,因此又叫做千分尺,如图2所示,被测量的物体夹在小砧和测微螺杆之间,固定刻度(下方刻线)每小格为1mm,固定刻度上方刻线为下方的每1毫米的中间刻线,称为半毫米刻线。

旋钮连同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周,带动测微螺杆一起前进或后退0.5mm。

可动刻度上一周的刻度为50等份,即每一小格为0.01mm。

图3为某次测量的刻度情况,则读数为mm.13.如图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小明学习小组利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挡片、停表完成实验,测得下表数据。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全段s1=1m10s v1=_____m/s上半段s2=0.5m 5.8s v2=0.09m/s下半段s3=0.5m v3=_____m/s(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通过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2)完成表格中空白数据。

v1=m/s,t3=s,v3=m/s。

(3)比较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在通过相等路程时,所用时间不等,(选填“s2”或“s3”)段速度最快。

该小车全程在做运动。

14.图是小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过程的示意图,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小球通过AB和BC所用的时间均为0.1s。

由图可知:(1)该小球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2)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3)小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AC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或“<”)15.让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流体也可以看作是许多片液(气)层组成的,各片层之间也存在摩擦,产生流体内部的阻力,这就是流体的粘滞性。

不同流体的粘滞性不同,我们用流体的粘滞系数η表示。

由于流体的粘滞性,使得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要受到流体阻力。

在一般情况下,若液体的粘滞系数为η,半径为R的小球在流体中以速度v运动时,所受的流体阻力f可用公式f=6πηRv表示(1)由上述公式可知,流体的粘滞系数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2)下表是几种流体的粘滞系数表温度/℃蓖麻籽油的η水的η/×10﹣3空气的η/×10﹣60 5.300 1.79217.1200.986 1.00518.1400.2310.65619.0600.0800.46920.0可见,一般情况下,液体的端滞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

(3)密度为ρ、半径为R的小球在密度为ρ0、粘滞系数为η的液体中由静止开始下落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落一定时间后速度达到最大值v1,并保持不变。

球的体积是,试推导图中v1=16.小林在完成以下的几个实验中:(1)测圆的直径如图1所示,读数是cm;(2)他把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2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用D1、D2、n表示)。

(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①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②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选填“大”或“小”)③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④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7.小华想测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下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分度值为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v AB v BC(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由此说明小车沿斜面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为了方便计时,斜面的坡度应该较(选填“大”或“小”)。

18.小刚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小车沿斜面从A处由静止下滑,在A、B、C三处均有电子表显示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已知AC段距离为90cm,B为AC段中点,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m/s。

19.甲、乙两位同学对“雨滴的下落速度是否跟雨滴的大小有关持有不同的意见,于是他们对此展开研究,他们从网上查到,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接近地面附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雨滴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为比例系数,是定值),雨滴接近地面时可看作做匀速直线运动,把雨滴看做球形,其半径为r,密度为ρ,球的体积为V=πr3.(注:所有结果均用字母表示)(1)半径为r的雨滴重力为(g值是定值)。

相关主题